![]()
![]()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053-此-文人画与书法的关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53 每日一题:文人画与书法 从书画的起源说,书画是同源的。最早文字是由象形、会意字等手段来表达意思。这一阶段,字是画出来的,画也往往是某一具体事物的表达。后来字画慢慢地就分开了。图画文字,线条文字,点画文字。工笔画与书法没有关系。文人画与书法关系密切。文人的画多数都是写意,简约。文人具备文字水平与书法水平,这是文人进入仕途的敲门砖。 文人画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古代有“雕龙”和“雕虫”之说,前者是指写文章,后者是指写字。“雕虫小计”原来就是这个意思,是文人的一种自谦,后来人们又赋予了它更多的意思。古代也有雕龙之余亦雕虫,雕虫之余亦作画的说法,可见古代“诗书画”都是文人墨客之所为。书家画的书法也好。书法影响绘画。“以书入画”可以,不可以“以画入书”。书与画哪一个更难一些呢?吴冠中说,具有同样的天赋和功力,二十年出一个画家,三十年出一个书家。由此可见一斑。 每日一字:此 “此”是规范的写法,我们主要介绍碑帖中常见的一种写法。就是把“此”字的左半部“止”下面的一个竖笔与挑笔和右半部“匕”的这个撇笔合作一笔,再把“止”的中竖笔右面的这个短横变作一个短竖,成为四画的此字。 今天学此字 ,碑帖当中的此字和规范字是不一样的,长横要写成仰横。写七的横就是仰横,碑帖中的此字看起来是四竖,要先写第二竖,再写第一竖直接连接仰横,四个竖第一和第三竖可以写成点,但只能写一个点,最好是像欧阳询这么写四个都是竖,就非常的好。最后一笔是主笔一定要写好,拐过来回锋暗收。写行书的此字,可直接先写第一竖与拐横,接着写二三四竖连拐弯。 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屬皆从此。
——《說文》 此,脚趾踩着的地方。字形采用“止、匕”会义。匕,表示相并列。所有与此相关的字,都采用“此”作边旁。——《象形字典》 此,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的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
cǐ)的本字。本义:踩,踏。 ——《汉典》 古文字的此字,从止从人,止即趾,代表脚,又含有停步的意思。甲骨文的此字,像一个人站立不动的样子,而主要是强调人站立的地方。因此,此的本义是指人站立的地方(即此地),引申为指示代词“这”,与“彼”、“那”相对。又引申为这样、这般。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 另: 【构造】会意字。甲骨文从止(脚),从人,会脚踩一人之意。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此。 【本义】《说文·此部》:“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析形不确。本义当为脚踩。是“跐”的本字。 【演变】此,由本义脚踩在这里,引申为近指代词,表示
①这,这个:不分彼~|~人。又表示②这儿,这里:由~往东。又表示③如此,这样:长~以往。又用作副词,义同“斯”,表示④乃,则:有德~有人,有人~有土,有土~有财,有财~有用。“此”为引申义所专用,脚踩之义便又另加义符“足”,写作“跐”来表示。 ○跐,从足从此,此也兼表声。读cǐ,本义指
①踩踏:~着板凳就够高了。又读cī,引申也指②脚下踩滑了:脚没踩稳,脚下一~,就跌下去了。 【组字】此,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止部。凡从此取义的字皆与脚踩等义有关。 以此作声兼义符的字有:跐、訾。 以此作声符的字有:茈、呲、泚、疵、雌、茈、赀、紫、眦、觜、龇、髭、柴、些、砦。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此 cǐ,
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从人从止(趾),隶定为“此”。本义表示人所止息之处,引申为这、这个,较近的时间、地点,较近的程度、状态等。 【辨析】以“此”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cǐ:泚、跐∣cī:疵、呲、跐∣cí:雌、茈∣zī:赀、龇、髭∣zǐ:紫、茈、訾∣zì:眦∣chái:柴。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这个“此”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的左边是一只脚趾(止)朝上的脚,右边站着一个面朝右的人,这就表明人站的地方称为“此”。金文②的形体与甲骨文相同,只是把甲骨文的空心脚变成了粗壮的脚。③是小篆的形体,变得脚也不像脚,人也不像人了。④是楷书的写法。 “此”字的本义是指“人站的地方”。从这个意义又可以引申为指示代词“这”,与“彼”或“那”相对而言,如《礼记·礼运》:“此之谓大同。”意思是:这个就叫做大同。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何为而此醉。”这里的“此”字必须解释为“这样”。这句话的原意是:天为什么这样醉呢? ——(左民安《细说汉字》) 【053-此-文人画与书法的关系 】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6/29/001344019.shtml(北方网) |
|
来自: MAY的学习簿 > 《田蕴章《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