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

 MAY的学习簿 2018-02-11

  

  

  

  楷书

  行书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55

每日一题:书法不可能速成

    大概不论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能速成的,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若有捷径,“不走捷径便是捷径”。这话是《燕山夜话》的作者邓拓讲过的,我看很有道理。书法也是这样,只有在得法的前提下,取法乎上,并得到明师的指点,“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才能逐步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文必有年”,书必有年。读书、技法等需要相当年限。除了书必有年,还要做到书必有法。

 书法不可能速成,社会上的书法速成班,那是在骗钱,尤其是硬笔书法。书法不是一个短周期的事,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所以书法养老,它因为成熟的晚,所以越到老年越精到。

每日一字:年

    楷书的“年”字没有什么难度,只是注意一竖笔常作悬针处理。还有一种异体字的写法,就是“禾”字下来一个“千”字,知道就行,但不要随意使用。若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查阅《碑别字新编》这本书。行书写法较多,草书注意不要与“千”、“手”、“承”等字混淆。

  

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


 秊,穀孰也。从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秊。” ——《說文》

 年,禾谷成熟。字形采用“禾”作边旁,“千”是声旁。《春秋传》上说:“大有收成。” ——《象形字典》

 年,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汉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


 
    年nián — 本义指庄稼的收成。《说文》:“谷孰(熟)也。”五谷熟曰年。如成语“人寿年丰”的年字,就是这个意思。甲骨文、金文的年字,像一个人背负稻禾的形状,表示收割稻禾的意思。因为古代稻禾一岁只有一次收成,故年字又引申出“岁”的意思,一年就是一岁,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份。由年岁之义,年字还可引申为人的年龄、寿命等。
 
另:
 
   【构造】会意字。甲骨文从人背禾,会谷物成熟进行收获之意。人也兼表声。金文稍变,人与禾连在一起。篆文整齐化,人讹为千。隶变后楷书写作秊。俗作年。
 
   【本义】《说文·禾部》:“年,谷熟也。从禾,千声。”析形不确。本义为谷物成熟丰收。
 
  【演变】年,本义指 ①谷物成熟丰收:有~于兹洛|五谷皆熟为有~也|祈~殿。引申泛指②一年的收成:丰~多黍多稌(稻子)|~景|~成。庄稼一般一年一熟,故引申指③十二个月为一年:禹八~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进而引申指④年节:度腊不成雪,迎~遽得春。又进而引申指⑤年龄:晋侯以公宴于河上,问公~|~且九十|~富力强。又引申泛指⑥岁月,时间,年代:多历~所|常~在外|青~。
 
   【组字】年,如今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丿部。凡从年取义的字皆与丰收等义有关。
    以年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姩、脌。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出版社北京大学,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

   年 nián,表意,甲骨文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金文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象人负载禾谷而归之形,金文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小篆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把人讹变作千,隶定为“秊”,俗字作“年”。本义表示谷物成熟,庄稼丰收,引申为一年的收成、年岁、年节、年龄、时期、新年、与年节有关的等,假借为姓。《异体字表》以“秊”为异体字。
 
   【辨析】“年”后起义较多,与“秊”不是等义异体字。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

  “瑞雪兆丰年”。劳动人民辛苦一年,总盼有个好收成。这个“丰年”的“年”字,是个会意字。你看甲骨文①的上部是个“禾”字,下部是一个面朝左、臂向下斜伸的“人”,这就表明庄稼丰收了,割下来捆在一起,顶在头上搬回家去(据叶玉森说)。金文②就更为清楚了,上部是穗子向左下垂的“禾”(庄稼),其下部也是一个面朝左的“人”,同样是顶在头上搬运庄稼的意思。小篆③的上部仍为“禾”,但其下部伪变成“千”字了。④是楷书的形体,伪变得更厉害,根本看不出“人”头顶着“禾”的样子了。
 
  “年”本为“丰收”之意,如《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后因庄稼收割完毕,要过一个庆丰收的节,这个节就称为“年”。以后又引申为岁数,称为“年龄”,如《史记·贾谊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过去给年高的长者写信,往往有“年高德韶”一句话,就是“年龄大,德行好”的意思。
——(左民安《细说汉字》)
  
庆贺丰收——“年”字趣释
 
  “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人人庆贺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原因使人们年年都要庆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年”的历史演变说起。
 
  “年”的甲骨文为“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或“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其上部是“禾”字。“禾”为谷物的总称,年成的好坏,由“禾”的生长及收成情况来决定,所以“禾”对于先民来说太重要了,而“年”中的“禾”看上去已被沉甸甸的穗压弯了腰,以此象征着禾谷丰收了。“年”的下部分是一个“人”。从甲骨文来看,好像是人头上顶着丰收的“禾”的样子。
 
  有的学者认为“年”所描绘的是古代的丰收舞。当禾谷丰收后,人们头上插着禾谷以为装饰,翩翩起舞,以此庆贺当年的丰收。也有人认为“年”是由“千”和“人”组成的会意字,“年”字中的“人”有表声的作用。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年”应为形声兼会意字。总之,“年”的本义是“禾谷丰收”。
 
  金文的“年”也与甲骨文形体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为“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说文解字·禾部》:“年,谷孰(熟)也。从禾,千声。”小篆将“年”字下面的“人”讹变成“千”,并将“千”作为声符,因而许慎采用了此说。其实甲骨文中的“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加点为饰作“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点演变为短横则为“千”,而“千”本为有饰的人。(陈初生《金文常用词典》第718页)
 
  古代中原地区大都一年收获一次,即禾谷一年成熟一次。而禾谷从播种到成熟之时,先民们视为一年。这样,“年”由禾谷丰收引申指时间“年”。人们收割完庄稼后,常常要庆贺一番,过一个丰收的节,这个节日就叫“年”。“年”的确定,正是农业社会先民的一种文化心理的显现。这里的“年”就是我们所说的“春节”。传统习俗,人们通常把春节说成“过年”。这个习俗从何而来呢?
 
  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头十分凶猛的野兽叫“年”,它比骆驼还要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叫声比雷声还要响。它经常骚扰人类,见人就吃,见牲畜就伤害,天神得知此事后,就把“年”锁进深山,只允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有一次,“年”刚到村口,看到一个小牧童在噼噼啪啪地放鞭炮。“年”很惊恐,吓得赶紧躲开。没跑多远,它又看到一件随风而动的红衣裳,那鲜红的颜色又使它掉头就逃。气喘吁吁、惊魂未定的“年”,企图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休息,但那门缝里露出来的蜡烛光又刺得它头昏眼花,无可奈何之际,“年”终于跑回山里再也不敢露面了。
 
  人们从此发现了“年”有三怕:一怕声响,二怕红色,三怕火光。这样,每到“年”要出山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放鞭炮,贴红纸写成的春联,点起堆堆篝火,将“年”赶跑了之后,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贺新禧!”这些传说慢慢演化,就成了今天的习俗。
 
  当然,这不过是些民间的传说,其实“年”的正式称谓是在周朝,而将“年”正式定为岁之首是在汉朝。到了南朝,则开始有了关于年俗的记载。
 
  从前有个人姓古名久,识得不少文墨,在乡间很受人尊敬,人称古久先生。古久先生家里很穷,常年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到了过年的时候(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春节),他大发感慨,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前。对联的字写得很好,可是有两个明显的错误,一是将“年”字贴倒了,二是他写的一个“家”字头上差一点。村里人看后都耻笑他,因此古先生便出来向乡亲们解释说:“这是我故意这样写的,意思是,新年已到,家中一点东西也没有。”听了古先生的解释,乡民对他更是佩服不已,并为他送来了各种过年的礼品。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

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

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

——(陈政《字源谈趣》)
 
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

  ——《王力古汉语字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

 【055-年-书法不可能速成 】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7/03/001346444.shtml

 来源: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