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行政区划变迁之身份解码

 邓超越梦想 2018-02-11

1984年上海政区图


1984年市区政区图


公民身份号码是特征组合码,

由17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从左至右:

6位地址码

8位出生日期码

3位顺序码

最后1位校验码


31010119491001000X

1)地址码:

第1、2位表示省级行政区,“31”代表上海市。

第3、4位为地级行政区或者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汇总码,对上海市来说,“01”代表“市辖区”,如黄浦区、徐汇区、浦东新区等都是市辖区;“02”代表“县”,如崇明县。当然,上海已经进入无“县”时代,自崇明撤县建区后新发的证件就不再有这个码了。

第5、6位表示县级行政区,“01”代表“黄浦区”,“10”代表杨浦区,“21”代表崇明区。


分区解码

310101 黄浦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市按旧警局所辖警区设置行政区,以今黄浦江西、山西南路东、吴淞江南、人民路北地区设黄浦区(第一区),因东濒黄浦江得名。1956年原老闸区(初设时名第二区)并入。1960年划入原新成区东部、邑庙区北部地。1961年划入原浦东县3街道办事处。1984年又划入川沙县洋泾镇及洋泾、严桥2乡北部。1992年将黄浦江以东地划归浦东新区。2000年7月黄浦区、南市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黄浦区。2011年6月黄浦区、卢湾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黄浦区,成今境。

1945年外滩俯瞰

《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刊载


310102 南市区(2000年撤销)


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地属沪南区。1945年依旧警局所辖警区设置行政区,地境有邑庙(第三区)、蓬莱(第四区)2区。1960年以邑庙区大部分与蓬莱区合置南市区,因与旧城外北部“租界”之商市相对应,故习称“南市”。1961年并入原浦东县的南码头、周家渡等地。1982年和1988年川沙县杨思乡部分自然村和杨思镇先后划入。1992年将黄浦江以东地划归浦东新区。2000年7月黄浦区、南市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黄浦区。

民国初年南市风貌(《上海旧影》刊载)


20世纪80年代南市区人民政府大门

《南市风貌》刊载


310103 卢湾区(2011年撤销)


1960年《上海市市区图》局部——卢湾区


1927年属上海特别市沪南区。1945年地境依旧警局所辖警区设置芦家湾区(第六区,亦作卢家湾区),以境内习称地名卢家湾得名。1950年改称卢湾区。1956年划入嵩山区(初设时名第五区)部分地。1959年划入邑庙区西部地。2011年6月黄浦区、卢湾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黄浦区。

旧时卢家湾周边一景(《上海旧影》刊载)


20世纪80年代卢湾区人民政府大门

《卢湾区地名志》刊载


310104 徐汇区


清代为上海县西南郊。1945年依旧警区设置行政区,以原徐家汇镇为中心设区,称徐家汇区(第八区),因镇得名。1947年撤销序数区名,又简称为徐汇区。1949年正式改称徐汇区。1956年划进原常熟区(初名第七区)。1984年划入上海县龙华、漕河泾2镇及梅陇、虹桥、龙华3乡部分地区。1992年龙华乡全境、虹桥乡部分地又划入,成今境。

清末徐家汇风情

《美好城市的百年变迁——明信片上看上海》刊载


310105 长宁区


1945年全市按旧警局所辖警区设置行政区,以法华区东部地置长宁区(第九区),因长宁路得名。1948年改名法曹区。1949年复名长宁区。1950年自原新泾区划进周家桥一带。1956年静安、新泾2区撤销,划进静安区西部及新泾区天山新村附近地。1960年,镇宁路以东划归复设的静安区。1982年划入上海县新泾、虹桥2公社部分地。1983年划入上海县内宋庆龄陵园及其附近地。1984年划入上海县北新泾镇及附近部分地。1991年虹桥机场兴建的机场新村地区划入。1992年又向西扩到上海县新泾乡中新泾、马家桥等地。期间,虹桥乡虹四、西郊2村部分地划入后,于1994年划出。后长、闵边界略有调整,成今境。

上海西站(长宁站)旧影(《长宁区志》刊载)


310106 静安区


1945年按旧警局所辖警区设置行政区,以江苏路东、新闸路南、泰兴路及茂名北路西、长乐路北地区建静安区(第十区)。因江南古刹静安寺得名。1956年撤销,析为东、西2部,分别并入新成、长宁2区。1960年撤销江宁、新成2区,江宁区全部和新成区西部、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合并,复置静安区。2015年10月静安区、闸北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静安区。

19世纪静安寺(《静安区志》刊载)


310107 普陀区


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后,南北两部地境分属法华、闸北、彭浦、真如、蒲淞等区。1945年按旧警局所辖警区设置行政区,以吴淞江南,东、西、北三面俱沿吴淞江,南以安远路及长寿路为界地带设置普陀区(第十三区),因境内普陀路得名。1947年撤销序数区名。1950、1956年先后并入新泾、真如、大场等区部分地。1958年撤销西郊区后并入其部分地。1981年划入今沪太新村以北地。1984年划入嘉定县真如镇及长征、桃浦2乡部分地和宝山县彭浦乡部分地,1992年划入长征、桃浦2乡全境。1999年闸北区部分地划入。2001年9月普陀、嘉定2区交界调整后成今境。


造币厂桥(江宁路桥)一带旧景


310108 闸北区(2015年撤销)


以区境位吴淞江原老闸(今福建路桥附近)、新闸(今新闸桥附近)以北,故名闸北。1900年置首个市政建设机关闸北工程总局。1911年改闸北自治公所。1912年置闸北市。后先后改闸北工巡捐分局、上海工巡捐总局闸北分办处、沪北工巡捐局、沪北市政局、闸北市公所等。1928年始置闸北区。日伪时期曾改为沪北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全市按警区设置行政区,以东起西藏北路,南沿吴淞江,西、北均至中山北路为界,置闸北区(第十四区)。1950年潘家湾、潭子湾部分地划入普陀区。1956年北站区(初称第十五区)划入。1958年划入北郊区部分地。1978、1984年划入场中路以北宝山县地。1992年宝山区彭浦乡塘南村、龙潭村部分地划入。1997年宝山区庙行镇部分地区划入。1999年沪宁铁路以南、恒丰路桥以西、苏州河以北地块划入普陀区。2015年10月静安区、闸北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静安区。

老闸桥附近旧影

《美好城市的百年变迁——明信片上看上海》刊载


310109 虹口区


1945年按旧警局所辖警区设置行政区,以今吴淞江北、俞泾浦南、沙泾港西、河南北路东设虹口区(第十六区)。因境内河流虹口港得名。1956年划进北四川路区(初名第十七区)。1959年划进提篮桥区(初名第十八区)。1980年划进杨浦区西北小部分地。1984年划进宝山县江湾镇及大八字附近一带,成今境。

清末虹口港旧貌

《美好城市的百年变迁——明信片上看上海》刊载


310110 杨浦区


1945年依照旧警局所辖警区设置行政区,以杨树浦港、周塘浜及黄浦江间地域置杨树浦区(第二十区)。1949年改称杨浦区以境内河流杨树浦港得名。1950年划进新市区引翔港、长阳两镇。1956年扩展至走马塘。1960年并入原榆林区(初名第十九区)。1961年浦东县撤销后,并入其沿黄浦江东岸沿江部分地。1964年吴淞区撤销并入(1980年又划归复设的吴淞区)。1984年宝山县属五角场镇并入。1992年黄浦江以东地划归浦东新区。1997年宝山区高境镇部分地(江湾机场)划入后成今境。

杨树浦港旧貌

《美好城市的百年变迁——明信片上看上海》刊载


310111 吴淞区(1988年撤销)


原为宝山县境,清末增设吴淞市。1912年后为吴淞乡。1921年一度改吴淞商埠局,1926年又为淞沪商务督办公署所辖。1927年建吴淞区,属上海特别市。以境内吴淞镇得名(清初为长江口村落,名胡巷桥,渔民聚集,渐成市镇。雍正间原处宝山县城之吴淞营移此,遂以名镇)。1956年与江湾、大场2区合并为北郊区。1958年北郊区撤销划归宝山县。1960年复置吴淞区,辖地较分散。1964年撤销并入杨浦区。1978年成立宝钢地区办事处。1980年以该办事处为基础,析宝山、杨浦部分地复建吴淞区,划入盛桥、月浦、淞南、庙行等公社及城厢镇。1984年又划入宝山县石洞口北等地。1988年宝山县、吴淞区合并,称宝山区。

20世纪80年代吴淞口全景(《吴淞区志》刊载)


310112 闵行区

原属上海县地境。1960年建市郊工业卫星城镇,置闵行区,以境内闵行镇得名(明洪武设黄浦巡检司,弘治成集,称敏行市;一说嘉靖时山东闵其游学来沪,卜居浦江之滨,殁后葬此,遂以镇名)。1964年撤销并入徐汇区。1981年以原区境及上海县部分地(含吴泾部分地区)复置闵行区。1984年上海县北桥乡部分地域并入。1992年上海县和闵行区“撤二建一”,设立新的闵行区。


闵行老街旧影(《闵行区地名志》刊载)


310221 上海县(1992年撤销)

原为华亭县地。北宋初已有聚落,天圣元年(1023年)前曾设酒务,称上海务,因近旁有上海浦河流得名。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前设上海镇(即今南市旧城内)。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析华亭县东北境高昌、长人、北亭、新江、海隅5乡建上海县因县治上海镇得名,隶松江府。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析西部北亭、新江、海隅3乡与华亭县部分地合置青浦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析东部长人乡置南汇县。乾隆六年(1741年)属苏松太兵备道即上海道。嘉庆十五年(1810年)析东北部高昌乡置川沙厅。太平天国时期属苏福省松江郡,称尚海县。1912年后直属江苏省。1914年为沪海道治。1927年析北部旧城区、吴淞江两岸与宝山县南部等地5市、12乡(原计划接收30市、乡)置上海特别市,自此市、县分治。县辖南部8区,仍属江苏省。1933年县治迁北桥。1933~1937年属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5年县治先迁三林塘,后迁闵行。1948年还治北桥。1949年属苏南行署区松江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4年县治复迁闵行。1958年划归上海市。1960年县人民政府迁莘庄,并析部分地置闵行区(1964年撤销,1981年复置)。1984年划龙华、漕河泾2镇及部分乡、区入徐汇区,划北新泾镇及部分乡、区入长宁区。1992年上海县和闵行区合称闵行区,结束上海县700年历史。

1933年迁治北桥的上海县政府(《闵行往事》刊载)


20世纪80年代上海县人民政府大门

《上海县志》刊载


310222 嘉定县(1992年撤销)

310114 嘉定区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析昆山县东境5乡置嘉定县,以建县时年号“嘉定”得名,隶平江府。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州,属平江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隶苏州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划属太仓州,并析东部今吴淞、高桥等地置宝山县。1912年直属江苏省。1914年属沪海道。1933~1937年属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后属苏南行署区松江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划归上海市。1992年撤县设区,改称嘉定区(310114)。

民国时期嘉定县城

《美好城市的百年变迁——明信片上看上海》刊载


20世纪80年代嘉定县人民政府大门

《嘉定县志》刊载


310223 宝山县(1988年撤销)

310113 宝山区


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嘉定县东境置宝山县,因明永乐十年(1412年)在今浦东高桥东北筑有海船入港标志的土山,称宝山,遂以名县。县治设吴淞江守御千户所(即吴淞所城,宝山旧县城),隶太仓州。1912年后直隶江苏省。1914年属沪海道。1927年将吴淞、高桥等乡划归上海市。1934~1937年属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后属苏南行署区松江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划归上海市,同年划入上海市北郊区和川沙县的横沙等岛屿。1960年析东北部分地置吴淞区,1964年撤销并入杨浦区。1980年以宝钢地区办事处为基础,析宝山、杨浦部分地复建吴淞区,并将盛桥、月浦、淞南等公社及城厢镇划归吴淞区。1984年又将石洞口北等地划归吴淞区。1988年将宝山县、吴淞区合并,称宝山区(310113)。

20世纪80年代宝山县人大常委和县人民政府大门

《宝山县志》刊载


310224 川沙县(1992年撤销)

310115 浦东新区


元、明为上海县地域。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筑川沙堡。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析上海县高昌乡和南汇县长人乡部分地置川沙厅,属松江府。因沿海洼地多硬铁板沙,称川沙洼,故名。1912年改厅为县,称川沙县,属江苏省。1914年属沪海道。1933~1937年属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苏南行署区松江专区,1950年划入原属南汇县的江镇、施湾、黄楼、孙小桥、张江、北蔡6乡。1952年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划归上海市,并划横沙乡入宝山县。1992年底由原川沙县和周边黄浦、南市、杨浦3区的浦东地区和原上海县三林乡组建浦东新区,因地处浦东,故名。1993年元旦正式挂牌成立。2009年南汇区撤销划入,成为上海市境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川沙县城旧影(《川沙镇志》刊载)


20世纪80年代川沙县人民政府(《川沙县志》刊载)


310225 南汇县(2001年撤销)

310119 南汇区(2009年撤销)

民国南汇县(黄色部分)


唐、宋属华亭县。元属上海县。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守御南汇嘴千户所,因海潮与长江、钱塘江之水在长江口南侧相汇,故名南汇。其曲突入海状如嘴部分,即称“南汇嘴”。清雍正三年(1725年)析上海县长人乡置南汇县,以南汇嘴得名,属松江府。雍正四年正式设立,治所设在原南汇嘴千户所城(今惠南城内)。1912年后直属江苏省。1914年属沪海道。1933~1937年属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苏南行署区松江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划归上海市。2001年撤县建南汇区(310119)。2009年撤销南汇区,整体归入浦东新区。

20世纪80年代南汇县人民政府大门

《南汇县志》刊载


310226 奉贤县(2001年撤销)

310120 奉贤区


唐中叶后为华亭县地。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设青村堡守御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析华亭县白沙乡及云间乡之半建县,属松江府。雍正四年正式设立。传孔子高徒言偃(子游)曾来此讲学,取敬奉先贤之意,故名奉贤县。一说因水道奉贤泾(确址待考)得名。初治南桥镇,雍正九年移治青村堡(今奉城)。1912年复治南桥镇,属沪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33年属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日伪时期隶于上海特别市。抗日战争胜利后属第三督察区。1949年属苏南行署区松江专区。1958年3月属江苏省苏州专区,同年11月划归上海市。2001年撤县建区,称奉贤区(310120)。

全境图(《光绪重修奉贤县志》刊载)


20世纪50年代奉城南门旧貌(《奉城志》刊载)


20世纪80年代奉贤县人民政府大门

《奉贤县志》刊载


310227 松江县(1998年撤销)

310117 松江区


南朝梁为昆山县境。唐天宝十年(751年)析昆山县南、嘉兴县东、海盐县北境置华亭县,治今松江镇,属吴郡。五代吴越隶秀州。南宋属嘉兴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华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因境内吴淞江,昔多水灾,去水从松,故名松江。二十九年析东北5乡置上海县。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析2乡与上海县3乡置青浦县。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曾析西南部置娄县(1912年复归)。1912年废府存县。1914年更名松江县,直隶于省。1933~1937年为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1946年所辖莘庄区划入上海市。1949年为苏南行署区松江专区行政公署驻地。曾一度设松江市。1952年为江苏省松江专区行政公署驻地。1955年自青浦县划入佘山区。1958年撤销松江专区,划归苏州专区,同年又划归上海市。1966年枫泾、亭林2镇及附近5公社地划入金山县,自金山县划入泖港公社地,成今境。1998年撤县建区,名松江区(310117)。

抗战爆发前的松江府城

《松江老地名与地方历史文化》刊载


20世纪80年代松江县人民政府大门

《松江县志》刊载


310228 金山县(1997年撤销)

310116 金山区


秦在今张堰东南置海盐县。西汉末县治陷于柘湖,迁今浙江省平湖县境内。唐天宝十年(751年)后属华亭县。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就筱馆镇筑金山卫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后属娄县。雍正四年(1726年)析娄县西南部置金山县,以县东南海中大、小金山得名。属松江府。初治金山卫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移治朱泾镇。1912年直隶江苏省。1914年属沪海道。1927年复属江苏省。1933~1937年属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苏南行署区松江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划归上海市。1966年泖港公社划归松江县,划入松江县的亭林、枫泾两镇和山阳、漕泾、亭新、枫围、朱行5公社。1997年撤县建区,即金山区(310116)。

全境图(《乾隆金山县志》刊载)


金山三岛


20世纪80年代金山县人民政府大门

《金山县志》刊载


310229 青浦县(1999年撤销)

310118 青浦区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析上海县新江、北亭、海隅3乡及华亭县修竹、华亭2乡建青浦县,治青龙镇(今旧青浦),以近旁青龙江、浦家港(西胜塘)得名。一说以青龙镇与赵屯、大盈、盘龙、顾会、崧子五大浦得名。三十二年废。万历元年(1573年)复置,移治唐行镇,即今青浦镇。属松江府。清雍正二年至乾隆八年(1724~1743年)曾析县北境置福泉县。1910年练塘自元和、吴江2县划入。1912年直隶江苏省。1914年属沪海道。1933~1938年属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苏南行政专员公署松江专员公署。1952年属江苏省。1955年划佘山区入松江县。1958年3月改属苏州专区,同年11月划归上海市。1999年撤县建青浦区(310118)。

青浦县境图(《康熙青浦县志》刊载)


左图:1959年代青浦县城全景图《青浦区地名志》刊载

右图:青龙塔旧貌《青浦:千年文明的回响》刊载


310230 崇明县(2016年撤销)

310151 崇明区

唐初始涨为江口沙洲。五代吴在西沙(后坍)置崇明镇,取“渐积高广”之意。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在姚刘沙岛(已坍入堡镇东南江中),置天赐盐场。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崇明州,属扬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称崇明县。洪武八年改隶苏州府。弘治十年(1497年)隶太仓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县治始迁今城桥镇处。1912年后属江苏省。1914年属沪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33~1937年属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后属苏北行署区南通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南通专区。1958年12月划归上海市。2005年,原宝山区所属长兴、横沙2岛划归崇明县。2016年撤县建区,即崇明区(310151)。

崇明县现在各沙图(《雍正崇明县志》刊载)


20世纪70年代崇明县人民政府大门

《崇明老地名文化》刊载


各撤县建区代码汇总:

310113 宝山区

310114 嘉定区

310115 浦东新区

310116 金山区

310117 松江区

310118 青浦区

310119 南汇区(2009年撤销)

310120 奉贤区

310151 崇明区


2)顺序码:

表示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因此,只需看身份证号码第17位数即可知男女。


3)校验码:

A.17位数字本体码加权求和公式

S=Sum(Ai*Wi),i=0,1,2,……,16,先对前17位数字的权求和

Ai表示第i位置上的身份证号码数字值;

Wi表示第i位置上的加权因子

各位置对应加权因子为:7、9、10、5、8、4、2、1、6、3、7、9、10、5、8、4、2。

B.计算模

Y=mod(S,11)

C.通过模得到对应的校验码

Y:0、1、2、3、4、5、6、7、8、9、10

校验码:1、0、X、9、8、7、6、5、4、3、2


按此方式可对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进行验证。当然,如果得出的校验码有误,你有可能是黑户。



参考资料:

《上海地名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

《上海府县旧志丛书》

《闵行往事:上海闵行文物保护单位故事集》

《松江老地名与地方历史文化》

《青浦:千年文明的回响》

《崇明老地名文化》

《美好城市的百年变迁——明信片上看上海》

《上海旧影》

《上海市地图集》(1984年版)

各区县区志、县志、地名志等


-完-

一起做个指纹扫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