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怪诞心理学》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素颜如水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怪诞心理学》。 该书的作者理查德·怀斯曼被称为英国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教授,是心理学家中的怪才。 在成为心理学教授之前,他是一名街头艺人,职业魔术师。后来,他先后获得伦敦大学心理学学士,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博士,成为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教授。 在由魔术师转型为心理学家之后,他依然保持着魔术师的好奇心和古怪趣味,有一次他的获奖理由竟然是这样的:“他的研究告诉我们欺骗是一件多么容易的行为,我们竟然是这样容易被愚弄和愚弄别人。” 此外,他还是一个电视人,最初,他和朋友一起制作了一个名为“科学剧院”的节目,旨在以娱乐的方式向观众传递科学知识,到目前为止,他的节目已经在150多个电视节目中播出,他在节目中解释了很多关于诈骗和骗局背后的心理。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怪诞心理学》,就是以科学的方法探究很多看似无厘头的生活现象:比方说让观测天象的占星师、资深金融分析师和一个四岁的小孩,三人共同进行一周股票交易;研究说谎者的目光、手势和遣词造句;研究通灵会中的集体心理或者在存在灵异现象的电影院里用科学的法子捉鬼…… 总之,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位魔术心理学家跳出弗洛伊德那套说法,用统计学的方法揭示了心理暗示等强大的力量,书中很多观点能跳出心理学的范畴,可以扩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有趣的《怪诞心理学》: 时间心理学——星座到底靠谱不? 在中国,有多少人相信出生时间和一生的运势有关,又有多少人花钱找专业人士为自己批过八字,尽管在中国没有机构统计过这个数字,但在美国是有人统计过的:每天大约有一亿人都在看自己的星座运程,大约有600万人会付钱请专业的占星师为自己做性格分析。 那么八字、星座,到底靠谱不?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相信? 书里讲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为了看上帝的旨意能否左右一家公司的发展前景,实验者找了占星师、金融分析师和一个四岁的小女孩,三人共同进行股票交易。 一周后的实验结果是:占星师赔了10.1%,分析师亏损7.1%,小女孩的随机投资损失了4.6%。后来,这个实验搞了一次加强版,实验时间跨度延长为一年,这次的实验结果是:分析师亏损46.2%,占星师赔了6.2%,而小女孩竟然盈利5.8%。 类似的实验,在很多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都有类似的重复过,大量类似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的财运和分析,并不比投硬币靠谱多少。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星座描述的和自己十分吻合呢?这是因为星座解析用的是巴纳姆式描述。 所谓巴纳姆描述,指的是一种适用于任何人身上的描述,但宣称此论述只是听者的独特个性,所以使听者深信不疑。 大部分人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很容易被猜中的,所以巴纳姆式的描述看起来似乎都是正确的,比方说如果算命先生对你说出下边这段话:“从你八字看,你为人聪明,悟性很高,但是被人被事所误,有志难舒,若遇贵人扶持便可扶摇直上,但失运时则坎坷难当,因此选对时机就成了重中之重,虽然难免为生计奔波劳苦,但一生总是衣食无忧……” 怎么样,像不像你? 时间心理学——生日与命运的关系 知道了巴纳姆式描述,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的生日和这个人的性格命运没有任何关系?遗憾的是,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有机构对3000名英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生日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9月和11月之间出生的运动员数量几乎是6月和8月之间出生人数的两倍。 占星师用这个数据作证据,说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和射手座的人,更适合成为一名一流的运动员。 实际上,这个实验还有另一种更靠谱的解释:英国的足球新秀要想参加职业足球赛,就必须在赛季开始的时候至少年满17周岁,而赛季的开始时间是在8月。 也就是说,在9月和11月之间出生的潜在选手要比在6月和8月出生的选手大十个月左右,所以身体也更加成熟一些。 足球是一个需要体力、耐力和速度的运动项目,这多出来的几个月时间无疑是一种有力的竞争优势。结果就是在9月和11月之间出生的新秀更有可能被选中参加职业足球比赛。 这种解释是不是比占星术的解释更具有说服力?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初看可以得到一个解释,细想之后,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释。 生日和命运有没有关系?这样看来还是有的啊!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身为家长,对于9月份的宝宝,千万不要急着让他上学,迟一年上学,或许对孩子是非常好的。 撒谎与欺骗心理学——大家都在说谎 别以为孩子不会说谎,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要求小孩子不要偷看他们喜欢的玩具:研究人员把玩具放到孩子的背后,之后对孩子说自己要离开一会儿,要求孩子不要回头偷看。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隐藏的摄像机会拍下孩子的一切举动。 在研究人员回到实验室问孩子是否偷看时,在已满三周岁的孩子中,大约有一半的人会对研究人员撒谎,如果把年龄段提高到五岁,那么所有的孩子都会偷看,而且全部都会撒谎。 别以为父母能看出孩子是否在说谎,实验中,当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否认的录像时,他们大多无法分辨自己的孩子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言。 实验结果清楚无误地表明,从我们学会说话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学会撒谎了。 谎言有时候也是生活的润滑剂,有些研究人员相信,很多结婚多年的夫妇之所以能够长相厮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彼此无法识破对方的谎言。 那么应该如何识破谎言? 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说谎者倾向于避免和对方目光接触,会有很多手势,而且在座位上会坐立不安,然而实际上这些和是否说谎没有什么关系。 能够辨别谎言的真实线索是人们说话的语气和他们不经意间的遣词造句。 在检测谎言时,听比看更有效。说谎者的描述通常缺少细节;说话时停顿和犹豫不决的情况比较多;为了与谎言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会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也就是很少用“我”这个词;此外,他们也不会谈及自己的感受。 只要学会了聆听这些信号,你就能够揭开说谎者的面纱。 撒谎与欺骗心理学—— 可以被操纵的记忆和感觉 比起被别人欺骗,人类其实更擅长自我欺骗。 书中讲了一个通灵实验:实验者找到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下监狱,里面阴暗而潮湿,参加通灵会的二十多人穿过狭窄的通风井,进入监狱中央一间只有影影绰绰的烛光的大房间。 实验者声情并茂的给大家讲述了一个虚构的鬼故事,然后吹灭蜡烛,房间里顿时变得一片漆黑。 先是一些有荧光物质的勺子盘子被移动,接下来主持人“暗示”大家,又大又重的桌子被鬼魂移动了。 两周后,通过给参与通灵会的人发去的调查问卷显示,有超过1/3的人认为他们的确看到桌子腾空而起了,人们的感受和记忆,就这样被实验者操纵了。 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者准备了一些铜环和吊灯拉绳,在街上随机找人来参与实验,他对路人说自己设计了两种让人感觉略有不同的物品,目前正在做随机测试。 被测试的路人把铜环、吊灯拉绳握到手中后,在实验者用语言暗示和引导下,纷纷表示自己隐约感觉到了某些奇怪的效应,有人说这东西让他感觉非常放松、有人说感觉稍微有点麻麻的,有的人甚至愿意花5~8英镑去买这些东西。 记忆和感受都是可以被人为操纵的,当回忆往事时,如果有暗示,那记忆是很容易被修改的,同样的,在人群中,如果周围人纷纷表示有一种什么感受,那自己也可能会感受到同样的感觉。 只有时刻保持理性和客观,才能在生活中避开这些陷阱。 灵异心理学——什么人更迷信? 看过一个征婚的鄙视链,其中属羊的女性在鄙视链的底层,这是因为中国人特别迷信吗? 并非如此,类似的迷信,在全世界每个民族中都有,至少我从没看到过父母因为女儿是羊年出生,就将女儿杀害的新闻。 在日本,人们普遍相信在火马年出生的女性命运会非常悲惨,日本有学者对婴儿死亡率进行过观察,1966年是个火马年,那年新生女婴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前后几年,但新生男婴的死亡率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看来在火马年出生的日本女婴真的因为民间迷信就被牺牲掉了。 西方人也一样迷信,他们觉得13是个非常不吉利的数字,研究人员调查了500户住在门牌号为“13”的人,大约有10%的住户表示在搬进13号后遭遇了更多的霉运。 这种迷信竟然会影响到房价,被调查的经纪人中,有40%的人说购房人通常不愿意购买门牌号为13的房子,所以卖家不得不降价出售这些13号房屋。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宁愿让这些并不理想的想法影响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呢? 心理学家做过各种各样的调查,比方说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德国,遭遇极端严重的通胀,那时的占星、巫术迷信就会变得活跃,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期间,面临飞毛腿导弹袭击的危险城市中的居民,比安全城市中的居民变得更加迷信…… 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人们喜欢确定性,在不确定性持续增加时,人们会迫切地寻求一种确定感,也就是说,为了应付不确定性,很多人变得相信各种号称可以确定他们命运的不理性因素,比如迷信和巫术。 灵异心理学——灵异现象不灵异 为了探索灵异经历背后的心理因素,本书作者,那个魔术师心理学家做过各种各样非同寻常的实验。 他们找了多处著名的闹鬼地点,有的在城市幽深的地窖中,有的在乡村古老的城堡中,邀请一些人小心地走过这些闹鬼的地点,之后对号称感受到灵异现象的人和这些地点进行研究,逐渐梳理出灵异现象背后的心理因素。 实验中发现,背景信息在灵异现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让两组人分别进入一个废弃的电影院,A组人被告之这家电影院里出现过很多灵异现象,所以他们会特别注意根本不存在的灵异活动。 B组人则被告之这家电影院将要进行翻新,希望他们评估一下每个房间给他们的感觉。 由于两组人在电影院里参观的完全是相同的地点,但在参观之前被灌输了完全不同的思想,结果A组报告的不寻常体验要远远多于B组。 同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些人对鬼魂的存在要比其他人敏感得多,这些人通常都具有非常不错的想象力,甚至自己想讲鬼故事的时候,都会把自己吓到寒毛乍起。 那么,这个实验结果是否意味着所有的灵异体验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呢? 其实也并非完全如此,还有一些客观因素。 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但却拥有巨大的能量。 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通过实验,证实了次声波可能引起胸腔震动、影响呼吸,并让人产生作呕、头疼和咳嗽等现象,甚至特定频率的声波还可能引起眼球的震动,从而让视觉出现扭曲。 有学者用电脑搭建了一个古墓模型,研究人员表示,利用这个模型可以产生次声波共振频率,某些教堂里的大型管风琴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 所以,那些在古墓中体验到灵异现象和在教堂里感觉到上帝显灵的人,很可能是对古墓中和大型管风琴发出的次声波产生了反应。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经说“去认识你自己吧”,因此心理学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意义就是在了解人类共同的心性特征之时,认识自我本身。 那些独立自主的人,看上去更加强大,这或许是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能给我们带来的最有用的帮助。 但人们常常会对心理学产生误解,不了解的人会觉得学好心理学就相当于掌握了读心术,其实心理学并不是江湖上的所谓玄学。 真正看过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家著作的人,又会觉得心理学是庙堂上正襟危坐的学术,一点也不平易近人。 但这本书打通了学术与通俗的界限,它是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生活中稀奇古怪的各类问题,书中的数据都是作者经过长时间亲自试验或其他著名科学家试验得到的,数据来源可靠,并且作者是基于数据的分析得到结论,没有个人臆断,而是从一个科学客观的角度向读者剖析了这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理查德·怀斯曼选取的研究角度非常巧妙,恰好是生活中常见却不好解释的,但是能反映出大众的普遍心态,这已经不单单是心理学了,而是包含了生理学、统计学、宗教等方方面面。 也正是因为这点,这本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但不那么正经的心理学书籍,才叫做《怪诞心理学》吧。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七十三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文:秦九,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时而谣言粉碎机,时而命理研习师(个人公号:老秦翻书)。 那么八字、星座,到底靠谱不?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分享到评论区。 所有渴望坚持读书、改变自己的人 欢迎加入慈怀每天一本书交流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