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针》读书笔记分享(二)

 灵灵椅 2018-02-11


《黄帝内针》一书为:杨真海,黄帝内针传人,本书传讲者。

 刘力红,《思考中医》作者,黄帝内针传承弟子,本书整理者。


全书8.9万字不多,157页也不厚,属于随讲记录,不整理难看出真谛。我就尝试总结下,喜欢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医者古方派”。


四、经络同气

   同气不离三焦(三部),更不离经络

 

这里大家要区分《内针》讲的都是同名经取穴,虽有相对单不是对穴对位法《扁鹊神针法》。也有相同点都是上病下治”“左病右治

 

6同名经(同气)表

不太会作图,直接拍上。

1.手三阴经络(同气)

2.手少阴经络(同气)


都是以三才”“三焦”“上下肢部位排列

天    上焦   腕    踝

↓             ↓         ↓         ↓

人         中焦     肘       膝

↓             ↓         ↓         ↓

”         下焦   肩    胯

 

注:应用法,举例

比如右阳溪穴区域内出现任何的不适,无论任何原因引起,都可以按照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法则治疗,既可刺左阳溪,更可刺左解溪穴。

总之就是手腕对脚踝,肘对膝,肩对胯。

循经络找同气:如曲池穴和阳溪穴连线的二分之一处疼痛,在对侧犊鼻穴和解溪穴连线上找二分之一处,便是下针的同气点。若是曲池穴和阳溪穴连线的四分之一处疼痛,在对侧犊鼻穴和解溪穴连线上找四分之一处,便是下针的同气点。

法则类推,慢慢参悟。

 

重点:

36个穴位。

18个对应关系。

、同经穴与穴之间的连线。

 

3.头手足经络(同气)

这节重点是:不同部位的经络同气

 


头(天)

手(人)

足(地)

厥阴

头顶(百会)

劳宫

太冲

阳明

面额

合谷

陷谷

太阳

头后

后溪

申脉

少阳

头两侧

中渚

足临泣

这样大家就明白头痛的治疗怎么取穴了。

还有经络部位辩证,比如眉棱骨、眼内角和颧骨区域,还要考虑太阳。

 

4.手掌与头同气

 

中指指尖

头部厥阴

食指背

面额部阳明:美容

手背

头侧少阳:耳鸣 耳聋

拇指背

鼻太阴:鼻塞 流涕 喷嚏 不闻香臭

 

5.颈项经络(同气)

 


颈项

督脉

风府-大椎

后溪

申脉

任脉

廉泉-天突

列缺

照海

太阳

天柱-大杼

阳谷

昆仑

少阳

风池、翳风-肩井

阳池

丘墟

阳明

人迎-缺盆

阳溪

解溪

、腰脊痛是督阳病,可以在腹部任脉循行路线上找对应位置,手指点按即可。

、颈椎病可以辨经治疗。

、咽部问题(少阴和太阴都循行此处),常见咽痛、喑哑,可考虑少阴和太阴同气,可刺太渊或太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