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针》读书笔记分享(一)

 武医同修 2019-02-27

之前刘力红录音

刘力红中医五术之道3 来自中医古方派 00:00 28:59

2017-03-26刘俊芳整理读书笔记第一部分

《黄帝内针》一书为:杨真海,黄帝内针传人,本书传讲者。

 刘力红,《思考中医》作者,黄帝内针传承弟子,本书整理者。

全书8.9万字不多,157页也不厚,属于随讲记录,不整理难看出真谛。我就尝试总结下,喜欢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医者古方派”。

一、规范: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瘉为剧,以生为死。

解释为:医经研究的是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阐明疾病根源,辨别生死,以此揣测病例变化,用针刺,砭石,草药,火灸等治疗手段,调配合适的治疗措施。得当的治疗措施方法,如同磁石吸铁那样显效,不懂医理的治疗措施,明明可以治好的病,没治好,明明可以救得活的,却死了。喜欢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医者古方派”。

回到《内针》:“法理至间,不离阴阳,不离三才”。《内针》三才更可以理解为“三部”。

失眠针方:【理】为阳不能入阴
【法】为从阴引阳
【方】从厥阴去引阳
【针】比如“太冲,内关,大陵、劳宫”

【方】从少阴引阳
【针】通里、神门,涌泉

【方】从太阴引阳
【针】鱼际,太白、公孙
或【方】三阴同刺【针】三阴交足矣。

二、
总则一: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总则二: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总则三:通气相求;
总则四:阴阳倒换求。
阴:上 左 内侧 胸腹 
阳:下 右 外侧 后背 
同明经即【同气】

三才同气=三焦同气:
腕踝属上焦天部,腕踝就是同气。
肘膝属中焦人部,肘膝即是同气。
脾胃属中焦,与肘膝同气。
肩胯属下焦地部,肩胯是为同气(一般禁针急救例外)。
肩胯问题可以“下病上取”,在上焦天部的腕踝来解决。【即:阴阳倒换求】

三、三焦同气
1.上焦定位:前为鸠尾穴、后为至阳穴以上的区域为上焦 
2.中焦定位:前为鸠尾穴至神阙穴、后为至阳穴至命门穴之间的区域为中焦 
3.前为神阙穴、后为命门穴以下的区域为下焦。 
《五总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内关谋。喜欢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医者古方派”。
①肚腹三里留如何更有效:
【症】腹痛靠近中线【针】足三里【法】阳明同气
【症】腹痛波及太阴【针】针足三里针尖向阴经,或阴陵泉加刺一针【法】太阴中间同气
【症】腹痛波及厥阴【针】针足三里针尖向阴经,或膝关加刺一针【法】厥阴中焦同气
②腰背委中求技巧
【症】背太阳经痛【针】委中【法】同为太阳经同气
【症】痛在两侧带脉循行路线【针】带脉交会穴胆经的足临泣【法】同气
【症】腰背正中痛【针】督脉交会穴后溪【法】同气
③头项寻列缺(任脉会穴)
经验:
【症】咽喉毛病【针】列缺【法】任脉同气
【症】妇女痛经【针】列缺【法】任脉同气
【症】头项问题(多与阳经相关)【针】列缺【法】阳病治阴(头项寻后溪-督脉同气)
④面口合谷收
【症】面口病属阳明经【针】合谷与三里【法】同名同气
⑤心胸内关谋(厥阴络穴,阴维脉交会穴)
【症】心胸处【针】内关与膻中(心包募穴)【法】同气
⑥五总歌诀【同气】拓展(处处是穴,处处可求)。
【本】肚腹三里留【拓展】曲池
【本】心胸内关谋【拓展】三阴交
【本】腰背委中求【拓展】上肢小海
【本】面口合谷收【拓展】脚下的内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