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过年了,他们看不惯你“玩钱币”,你烦他们“问催逼”...》,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泉友们纷纷私聊留言,感慨自己过年的苦闷与无奈。 只有大军表示,自己的年,会过得很滋润。 他光明正大的鼓捣钱币, 他一本正经的吹着牛逼, 虽然年近三十, 虽然一事无成, 但是他的亲戚决不会催问, 他的家人也不会安排相亲, 毕竟,在别人眼中, 他是村里唯一的收藏家。 真是人生如戏,全看演技! (南宋·乾道) 过年了, 如何在亲朋们的“问催逼”下游刃有余, 如何任性的鼓捣钱币还让别人心生敬意, 如何做得亲戚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骗得”心爱的菇凉芳心暗许, 先看接下来大军的故事。 (新莽·大泉五十) 【时间:腊月二十二。 对象:来显摆的舅舅舅妈。】 这天晚上, 舅舅舅妈拎着年礼姗姗来迟。 标配的两袋麦片和一箱牛奶。 家里自然连声感激,招呼坐定。 “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老妈说。 舅舅连忙打哈哈,“应该的,应该的,一年也就这么一回。” (你也知道一年就一回啊。) “现在挣钱不容易,你们这么破费干嘛。”奶奶继续说。 (就等你这句。) 舅妈面带微笑: “还好啊,我家阳阳(她儿子)今年升职了,工资也涨了不少,算是给家里接上力了。” “对了,你家军军怎么样了?” “还在鼓捣钱币吗?” “听说辞职了?” “有找到新工作没?” “工资能有多少啊?” “有往家里贴钱没?” 舅妈看似关切,连环击针针见血。 (半两) “军军,舅妈关心你呢,快跟舅妈说说。”老妈拉出大军。 大军淡定回答舅妈“工作也就那样,当然没弟弟厉害了。” “哎呀,你得上点心啊,你弟弟一年挣七八万呢,还在帮着家里还贷款。”舅妈得意起来。 “嗯嗯,我努力,争取今年把贷款还清。”大军接着说。 舅妈一脸懵逼。 “我们军军呀,做点钱币生意,一枚都一两万的,今年帮家里还了十几万房贷呢。”老妈实力补刀。 “这么厉害,看不出来啊,我就说军军有出息吧”舅舅的脸也涨的通红。 其实,大军从去年下半年就辞职做起了钱币生意。 从小精品到名誉品,流水越做越大。 且不说他钱币能挣多少,但在亲戚面前,挣足了面子。 (六朝·双柱五铢等) 【时间:腊月二十四。 对象:梦想一夜暴富的伯父伯母。】 大军一年挣几十万的消息,一夜之间,风靡了亲戚圈。 舅舅大伯们,姑妈大婶们,都知道了。 在他们心里,一方面感慨大军有能耐, 另一方面,原来钱币一枚要一两万,这么挣钱。 (北宋·靖康宣和等) 大军的伯父,连夜翻出了家里所有的钱币。 今天借着送年礼的名义,前来打听。 麦片升级为了高档粥品,牛奶也变成了蓝色经典。 伯父的话,三句不离对大军的夸。 什么“军军有出息了,弟弟(大军的爸)好福气啊!” 什么“咱家这么多年,总算出了个收藏家”之类。 最后还是绕回主题, “家里也有一些传下来的钱币,让军军给估个价呗!” 大军审视了一下钱币,都是普通的乾隆嘉庆,还有几个铜元,也早已磨损不清。 “东西都是真的,也有一两百年了”大军说。 伯父面露喜色,赶紧让他估价。 大军接着说“这个...不太好估啊,太普通了,我都是按斤收的。” “钱币也有贵贱,值钱的几万几十万一枚,不值钱的几十几百一斤” “你想卖,这些钱笼统也就三五十,不能再多了。” 眼前的伯父的脸色时而红透,时而铁青,都能就着下饭了。 伯母还是不甘心“就没有值点钱的?” “没有,这些钱我都不收的。” (辽金宋元等) 那晚,伯父伯母的走时,虽然嘴上说着感谢,但是眼神却出卖了灵魂。 望着自己送出的重礼,依依不舍。 其实,玩钱币没有一夜暴富,只有勤恳的付出。 你挣到别人挣不到的钱,那必然是走过别人没走过的路。 (三国两晋南北朝等)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大军一样。 钱币生意风生水起,可以用实力进行反击。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业余玩钱币,不以挣钱为目的。 但正是因为钱币,让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带撩妹属性。 也正是因为钱币,让我们会拍照,够专一,温文儒雅,知书达理。 而这一切,都是我们的专属优势,过年不装逼,照样很任性。 鼓捣了这么些年钱币,我们挣到的真的只是演技吗? 其实受益终生的,是钱币给我们带来的软实力。 PS:品一今年的文章就到这里了。 不过没有完哦,我们会有年终的番外福利。 我们可能会在最近文章中暗藏口令 到时候别怪没有提醒哦! 本文图片由小小货泉,毗陵漢少 张然,古泉装帧定制 等人提供 部分图片转自新书《货币里的中国史》 文末的广告页面是【品一藏泉】唯一的收入源 支持的粉丝们可以点击一下 品一会得到0.1元的广告分成 多点无效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