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事洞明皆学问(子樾)

 江山携手 2018-02-12

198@世事洞明皆学问(子樾)
世事洞明皆学问

■子樾

    应好友推荐,细细阅读了西方哲学三大经典之一——《培根人生论》。从国家治理到个人修养,从哲学经验到生活百态,一篇篇侃侃道来,凝聚了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古典人文主义者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智慧,给人以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感触颇深,其历经数载而仍为人们传诵,称之为经典,当之无愧!

    经典可以穿越时空

    原来总是这样认为: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变化,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和过去有了很大改变,往昔的经典是以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角度和眼光去分析看待问题,虽然当时风靡世界,令很多人虔诚拜读。但在当今,即使我们在学校学的知识走出学校后可能就会落伍,那数百年前的著作呢,虽有珍珠般的璀璨夺目,但是不是已沉淀于历史长河的底层而不见光芒了呢?

    “行善的品格或许会看错对象,但却永远不过分。”

    “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经常保持心胸坦荡,精神愉快,这是延年益寿的秘诀之一。”

    仿佛是身旁一位老者在讲述他历经人生世事百态而悟出的点点滴滴,聆听之中感觉他应该是和我们同时代的人,因为这些教诲和论述对于现在的我们,也无过时之感,但再去看看作者的生平,才知道他已于四百多年前离我们而去,真不可思议,身已去而神仍存,灵魂的光芒一如既往地照耀于历史的长空……

    如同每个时代都有预言家一样,也总有些人虽然生于那个时代,但思想却可以超越那个时代。培根在这本散文集中通过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提炼出精华一一论述,正如诗人雪莱评价“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对各种问题从浅到深的分析讨论,格言一般的表达着他那深邃的思想。

    或许这就是经典之所在,正如真正的声音可以穿越喧嚣一样——真正的经典亦可穿越时空!

    经典不但可指导我们生活,更可以陶冶情操

    在《论言谈》中,培根这样说道,“关于自己个人的话题应尽量少讲,至少不要讲得不得当。”确实,在日常生活中,就拿和久违的同学发短信来说,总是在说着自己的事情,只是陈述,而不去关心对方的事情和心情,最后很有可能不欢而散。

    在《论消费》中,他说道,“日常的消费应以个人的财力为制约”,确实,如果一个人不是诚实地按照他自己的收入过日子,那么他必定是虚伪地按照其他人的收入过日子。

    “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又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在《论美》中他这样说道。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我们更应该通过阅读等各种方式充实我们的内心,因为内在之美更值得品味和欣赏。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礼仪、励志的速成书,快餐文化已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流行,让我们对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讲究其是否有实用性,但当真正吃完这些“快餐”后,会发现它只会填饱肚子,或许仅有一时的鲜美。但经典不同,凭其清淡或者醇厚让我们去反复回味。在指导我们生活的同时,它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正如周国平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旅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个人的精神行为。”思维之线随着作者精辟的论述而缓缓游走,横看成岭侧成峰,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味道在心头。

    经典亦需一颗慧心去读

    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我们应辩证地去看待,对于经典亦是,不能因其被许多人推崇而全盘接受,在论野心、论韬晦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当然,在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它亦有它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准绳,做出自己的鉴别和评论,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正如鲁迅所说,用批判的眼光去面对各种事物,我们也应该用一颗慧心去品读它,汲取其中的精华,从而不断充实我们的内心。

    世事洞明皆学问,能穿透事物的现象去发掘其本质,此所谓洞明,这是关键之所在。时间这位智慧而公正的批评家帮我们筛选出了“学问”,筛选出了经典,我们也应虔心接受其建议,静下心来去品读经典,悟其道理,相信我们的思想境界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