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宏毅老师讲解《中庸》第46集

 MAY的学习簿 2018-02-12

来自四维通慧 07:32

“诚者,天之道也”,《中庸》里说诚是天之道也,天的境界,天道就是一个字—诚。我说这诚字很难讲,也很难解释。诚就是诚,我们如果把它翻译成现在的汉语,就翻译成诚,就像佛法里翻译智慧一样,翻译般若就是般若,不能翻译,你翻过来就不是那回事了。如果翻译成真诚,真诚跟这个诚不一样,这个什么是诚,它既是方法又是硬件,又是形容它的本体,都叫做诚。佛家用一个“定”字来解释它。在道家用“清净”两个字来解释它,就叫诚。总之这个诚就是初始,本始的形而上的那种状态。从形而下来讲就是一心不乱,专心致志,那种禅定的境界,清净的境界就叫诚,所以这是诚。

 

“诚者,天之道”它是天的境界,天道的境界。“诚之”这个诚就是动词了,“诚之者”就是我们实行诚,我们努力做到诚叫诚之。“诚之者,人之道也”,这是我们的人道。天道的状态就是诚,我们人道的状态就是要做到诚,这是我们人道的原则。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这是说诚,真正达到诚的境界以后是一种什么样子。你真正达到诚以后,它的境界是什么呢?不勉而中,或者叫不勉而中(四声)。不勉,不加勉强,自自然然,自然而然它就到了,不是求来的,不是修来的,你修来的那个是假的,你修就有,不修就没有,你修的那个不是生灭法吗?你那个道再高明,它不也是生灭法吗?它不究竟,真正的诚是不勉而中的,不用你修它就有的。你看我们现在勉勉强强都是勉而中,又要不吃饭,又要不睡觉,又非得磕一千个头不可,非得念一万个?这样不行。勉,勉了以后你就自然、从容、中道的那个境界就没有了。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不用你求的,你求之不来,不求自到,不思而得的,从容中道,从从容容的就得到了,中道。但是从容并没有离开中道。你心里闷了想唱歌也可以,你想听音乐也可以,都可以是从容,从容潇洒解脱,但是怎么样呢,中道,没有离开中道。你说我想吃肉了,不行,想喝酒了,不行。你那个从容不中道不行,从容还得中道,孔子说从心所欲,但条件是不逾矩,不能坏规矩,在规矩里面从心所欲可以,圣人,这才是真正的圣人。所以我们大家记住诚的定义,什么叫诚?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这个就叫诚,因为后面随时随地都说到诚,每一句话都有诚,那怎么样才能做到诚呢?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这就叫诚。这是圣人,圣人就是得道的人。

 

诚之者,我们刚才讲了半天是圣人,那是得了道的境界,那是佛的境界,我们是人,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就要诚之,我们就要努力做到诚。怎么样才能努力做到诚呢?得善而固执之者也,首先得善,你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以后,你就明乎善法,你就知道什么是善法,知道什么是善法了,把善的目标定下来了,然后固执之者也。有人看到固执又错解了,不是不让固执,不让执着吗?怎么这还固执,执还不行,还固执呢?先把固去掉,不要这个固,择其善而执之者也,执之拿着它别掉了,不要丢掉它,这是执之。固执之是坚决彻底的做到,这固是修饰词,跟执没合到一起,不是固执的意思,是坚决做到的意思。



 书籍推荐 

 刘宏毅老师编著《“四维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套装全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