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读书成为我们生命必需

 江山携手 2018-02-12

148@让读书成为我们生命必需(1258)

——中学生读书报告

逍遥行者

2015年5月28日

 

     人为什么要读书,知识分子为什么渴求读经典精品,究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因为经典著作中具有强大的文化的力量。我们为什么需要这种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

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今天借此机会,同广大中学生朋友们聊一聊关于读书的话题。什么是读书?通常来说,只要我们拿起一本书来阅读,那就算是读书了。每天我们来到校园里,坐在教室里,就开始了我们的读书。但是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我们这里所说的读书,专指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外阅读在我们的人生成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天这个话题中的读书,一般就专指课外阅读。

    今天的话题分三部分内容。

    一、青少年为什么要读书

    1、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视野。

     我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课外书中很多知识,很容易被领会掌握。读书多了,自然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也能更好促进课内的学习。有一位同学在上中学后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非常轻松,谈到原因,是因为他小学时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所以对文言文比较熟悉,在课内学习时,便觉轻松愉快了。很多同学爱读小说,古典的、近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历史的、文艺的,在大量阅读中,提高了知人论事的能力,也掌握了许多同龄人不知道的知识。不少同学喜欢阅读科普读物,这将对于学习数学、物理、生物、化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2、阅读好的课外书籍,可以发展智力,锻炼思维能力。

    阅读课外书籍,大多是在没有教师讲授的情况下自主进行的,这是一种独立的自学活动。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领会、钻研。阅读结束后,又需要自己去归纳、总结。这种独立思考的过程,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比的,它对发展自己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3、阅读读好的课外书籍,可以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好的书籍对人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常常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记得在我们小时候,老师让我们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书中主人公保尔的形象,曾经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成为生活和强者。阅读优秀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人生的远大信念,就不会被成长之路的困难所吓倒,让我们成长为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像丹麦的安徒生,少年时期虽然过着乞丐般的生活,但是他一有条件,便阅读一切可以找的到的文学作品,终于创作出了留传千古的《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名篇。

    4、阅读读好的课外书籍,能够提升我们的心灵修养。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提升我们的心灵修养。我们正处在一个缤纷复杂的社会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无时无刻地不在干扰和影响着我们。一个有读书习惯的人,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台湾作家三毛有句名言:“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对于我们经常读书的人们来说,读书多了,改变的不仅仅是容颜。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我们青少年朋友成才的食粮,真诚地希望尽快丢掉任何幻想,拿起书本,走进书籍这神圣的殿堂中。

    二、青少年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间

    人的一生要经历过许多阶段,而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我们阅读的最好的阶段。如果你稍一留意,就会发现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勤奋读书的人,回忆他们的读书经历,无不有一个贫穷困乏而刻苦读书的童年,许多名家在回忆自己的童年读书经历时,无不历历在目。他们在童年时期的读书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在回忆童年时说过:

    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谈到少年读书的影响时说:

    小时候,我只能从爸爸、妈妈的书架上找书看。比如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当时被我认为是用来描写“打架”的书,里边“你一刀、我一枪”的,很精彩。后来,过年的时候,姑父在上海特意以我的名义订了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的《少年文艺》。我当时特别兴奋,把这本杂志从头读到尾,并且决定我也要自己写文章。14岁的时候,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写的文章发表在《少年文艺》上了。

    作家莫言在回忆童年时读书时写道:

    “记得我邻村同学家里有一本绘图版的《封神演义》,为了读到这本书,经常要去那个同学家中替他推磨。推磨是让孩子痛苦不堪的一种劳动,因为它非常单调,没有任何趣味。”

    为什么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具有重要作用?当代著名哲学家在谈到青春期的阅读时,曾说过非常精彩的一段话,让我们来共同分享一下:

    青春期的阅读真正具有恋爱的性质,那样纯洁而痴迷。每翻开一本新书,心中期待的是一次新的奇遇,一场新的销魂。人的一生中,以后再不会有如此纯洁而痴迷的阅读了,成年人的阅读几乎不可避免地被功利、事务、疲劳损害。但是,一个人在青春期是否有过这种充满激情的阅读经验,这一点至关重要,其深远的影响必定会在后来的人生中显示出来。青春期是精神生长的关键期,也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期,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青春期的阅读,一个人真正发现的是人类的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世界,品尝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漫游的快乐。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在他的人生地图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位置,会不断地向他发出召唤。         

                                                                                                                                     《周国平论教育(二)》

    因此,在青少年时期阅读过的书籍终生不会忘记,在年轻时养成的读书习惯会受益终生。我们在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多读好书,积淀成长的力量,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坚实而无悔。

    三、对中学生读书的几点建议

    对于青少年如何读书来说,无数的专家、学者和老师都提出过许多中肯而实用的建议,我认为,青少年如果想读有收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充分利用各种时间进行读书。

    我们每天除去上课之外,还有大量的作业去完成,真正阅读的时间很少。如何寻找阅读的时间?古人在这方面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早有“三上”、“三余”的做法,“三上”即“枕上、厕上、马上”;“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曾国藩曾说过:“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有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因此,关键不在于有没有读书的时间,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愿意利用时间去读书。有人说,“要做一件事,总能找到时间和理由;不做一件事,总能找到借口。”在等待坐车打饭的时间里,在排队购物的时间里,甚至在开会的时间里,我们都会看到一些网络手机的人员,而很少见到捧书而读的人员。其实,只要我们喜欢做一件事,就不要考虑是在什么时候、是在什么地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最好的说明。

    2、要选择最好的书籍来阅读。

    人生是有限的,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能什么书都拿来就读,因此读书必须要进行选择。在有一个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人请教余秋雨先生怎样读书。他提供了四点读书意见:一是选择一流的书;二是在一流的书中选择自己看得懂的书;三是要一本一本地读,不要贪多,书桌或床头旁放一本足矣;四不要让劣质信息占据自己的大脑。这些意见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要选择真正的经典好书去读。我认为,中学生除去阅读好语文课本上要求阅读的经典书籍和文章之外,还应当阅读以下四类书籍:一是中外文学经典名著:《论语》、《三国演义》、《西游记》《战争与和平》等。二是人文社会书籍,像《文化苦旅》、《傅雷家书》、《苏菲的世界》等,三是科学书籍,像《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四是各种时文报刊上的文章,像《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杂文》等。当然,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来阅读,还取决于同学们的阅读水平、阅读爱好和阅读能力。

    3、读书一定要讲究方法

    读书必须要讲究方法,只有按照一定的方法去阅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的读书方法有:

    一是圈点批注法:古人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是深有体会的。在平时阅读时,每遇到精彩或深刻之处,总喜欢用笔勾点圈划出来,或作三五言点评。这样读书,不受一些抄写或书桌的限制。这样能够加深对阅读的印象,以后查找某些重点内容时,能很快翻到,也有助于以后的重读。

    二是摘记法:我读书也喜欢摘记,摘记下书中的观点、有用的案例或其它有用的内容。在家中书桌上或办公桌上,总放着几个大小不一的各种本子,随时记下阅读时遇到的有用的内容、思考时闪现的灵感或感悟,以后有时间时再作整理,用作写作的素材。

    三是反思法: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也是如此,一本书到底是否适合我们阅读,是否对我们有借鉴价值,我们就要通过阅读思考后进行鉴别,即使对别人推荐的好书,我们也不要盲从,而是在阅读部分或全部之后进行反思、比较和思考,这样读书才真正有所收获。

    四是撰写读后感:一本好书读完了,一般人就把它搁置一边,再读别书,而在我读完一本书后,总要合上书本考虑一下,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我读后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值得我学习借鉴等等,如果再用笔整理一下,会成为一篇读书感想,写成教育随笔,就是一篇阅读随笔。对于一些重要的书籍,在阅读之后我总要写出读后感,这是真正的读书收获。如果把自己的读后感同他人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推荐给相关报刊发表了,则更会激起我们继续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为了增强读书的效果,我们还要注意积累各种读书资料,积累读书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制作读书卡片、制作读书剪报、制作报刊文章集等。总之,采取怎样的读书方法,也要取决于个人的爱好和读书习惯。

    4、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

    读书没有兴趣,则会很难收到读书的效果,一是要从自己最喜欢阅读的书读起。要想静下心来读点书,就要注意一点点地去自觉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刚开始阅读时,就要选择从自己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来读起。有的人喜欢读文学作品,有的人喜欢读人文书籍,有的人喜欢专业成长理论,有的人喜欢阅读故事案例……总之,林林总总的各类书籍,总会有你喜欢去读的一本。二要养成每天都要读一点的习惯。选定一本书后,就要坚持从第一页开始读下去。有的人读书喜欢随便翻翻,今天这本读上几页,第二天心血来潮再抽出另一本读上几页,这虽然比不读书好一些,但也不是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当我们开始阅读的时候,就要从持续精读一本书开始。把这本书放在自己的手边,只要有时间就要读上几页,阅读时要养成集中精力进行思考的习惯:这几章节的重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同前面有什么联系等等,最好是边读边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以增强自己的阅读效果。持续阅读一本书,每天坚持读一点,这是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基础。是养成强迫自己阅读的习惯。教师只要立定阅读的志向,就要强迫自己阅读下去,这是读书取得成效的关键。很多教师坚持不下来的原因就是不能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三日打网、两日晒网”,今天读这本,明天看那本,是不会有真正收获的。

    5、读书要做到博专结合。

    读书方法要讲究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读书内容要讲究博览和专门阅读相结合。博览就是要广泛阅读各种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用的书籍,我们拿到一本书后,先要看看作者是谁,写作的背景如何,再读序文以及跋语,了解一下名家对该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评价。如果有兴趣再从头开始阅读或选取书中的重点章节进行阅读。只进行泛读还不行,对于一些重要的书籍,我们必须进行精读,精读就是对书中的内容,逐章逐节地进行详细品读,品味书中的结构、人物特点、语言风格等,要运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阅读方法,作好精批细注,并要注意与其他的书籍和已经读过的章节融会贯通,甚至同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这才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如果再写下自己的收获、感悟与体会,那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当我们到七八年级的时候,应当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好自己的专业阅读特长,如有的同学喜欢古代文学,就要多阅读古代经典书籍;如果有的喜欢英语阅读,就要多阅读英语原著;如果有的喜欢数理化,就要多借一些相关学科的课外书籍来进行阅读。确立好自己的专业阅读特长非常重要,可以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然,对于中学生阅读的建议还有很多,像读书要与写作相结合、读书要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尽量阅读经典原著等,这都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应当做到的。

    最后,让我以中国当代教育家、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的一段诗歌结束我的报告:

 

书像睡美人

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里,依偎在书架上

等待着我们怀着爱慕

用心灵相拥,用思想相伴

 

书像朋友

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

与读者终身相随

用真理为我们指路,用睿智为我们导航

 

书是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

让我们从这里出发

去穿越那些伟大的灵魂

去拥抱生命中的每一次绽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