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庆云镇转珠侗寨,这里还保留着很多的传统习俗,在侗族地区已不多见了的古法榨油就是其中一个。临近春节,村民们用古法榨油备年货,准备过一个有茶油香的春节。张琪 摄。 庆云镇是从江县拥有茶油较多的乡镇,全镇有近万亩茶油地。图为转珠村村民挑茶籽去榨油坊榨油。 榨油坊的坊主在过称登记。据了解,3斤7两茶籽可以榨油出1斤茶油,榨油坊每天平均可以榨1000斤茶籽。 古法榨油是个繁杂的地程。首先要从村民们从山上摘和捡得来的茶籽进行精选,然后自然晒干或者烘干。 在贵州地区,由于湿度比较大,多数人采用的烘干的方式。用砖块和黄泥搭成灶台,把做好的木箱铺在灶台上面,将茶籽倒在木箱里,然后,在灶堂中烧柴火加温烘烤。 不断掀翻茶籽,确保茶籽平均受热。做好烘干这个环节,榨出的茶油味更香口感更纯。 村民们利用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通过水车带动石碾压碎茶籽。 在碾房里,村民把烘干了的茶籽倒在碾槽里,通过水车带动青石滚轮碾碎茶籽。 将碾碎了的茶籽放在用木甑子里进行蒸制。 蒸制茶籽粉,大约需要1小时左右。 榨油坊师傅把糯禾杆铺在做茶饼用的铁匝里,将蒸好的茶籽粉倒进,压平压实,然后用糯禾杆包紧,一块一块的叠放在一榨油机旁。 古法榨油用的榨油机,是一棵长为4米直径为1.3米以上的硬实的杂木,中段内部挖内圆外方的榨槽。 将茶饼上榨。将茶饼分开放在左右两则,茶饼中间插上套上铁帽的木捎,通过用来挤压出油。 每年榨油坊开榨前师傅们要做一个感恩自然馈赠的仪式,同时也祈祷来年茶油丰收。 在古老的榨油机前,摆上祭品,做仪式。榨油机身上的近30公分的凹槽和变形了的木梢铁帽记录着每次的古法榨油经历。 侗族祖祖辈辈沿用的土法冲榨,都是由村民青壮者来完成的。这是体力活,一般人做不了。 榨油坊里充满着收获的喜悦,挤压出来的每一滴黄金色的茶油都散发着茶油的原香味儿。 榨出了油的茶饼,收掉铁匝,村民们并未丢弃,而是将茶油渣留着。 在第二年开春前,或在春耕期用作农肥,也起杀虫的作用。 在排队榨茶油的村民们。
|
|
来自: 四天天语图书舘 > 《生活实用 美食与烹饪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