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系老人黄公望画出了无与伦比的《富春山居图》

 一一刹中 2018-02-13

《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画像
《富春山居图》局部景象

黄公望八十岁开始画《富春山居图》 So精彩的人生谁care年龄

有篇鸡汤文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唯一的区别是你是活了一万多天?还是活了一天重复了一万多次?”这句话我想今天我们这件瑰宝的作者黄公望先生最具发言权,黄公望先生这一生可谓是精彩中常伴着坎坷,他考过科举,考到45岁才上岸,职位是一名书吏,原本安逸的人生该好好享受了,熟不料又遇到个不靠谱的上司,徇私舞弊抢夺百姓田产搞死九条人命,悲催的黄公望有难同当去了,这出大牢的时候都五十多了。要知道元代人活到50 意味着什么,您看到这肯定要问,这一天天的悲催的不要不要的,啥时候画的传世瑰宝《富春山居图》啊,都五十了还没见到动静呢,捉急!!您别急啊,黄公望先生的大好年华开启于五十岁。那么三十岁的您现在就在哀叹人生不易是否有一丢丢早哇。

自打开始专注画画以来,黄公望游历了祖国的江川河流,春天的百花,秋日的圆月,初夏的凉风,隆冬里的傲雪,这些美丽的景象,都在他的画面里记录了下来。无独有偶,79岁那年从松江到浙江富阳的游历有些不同,他第一次见到了美景如画的富春江面,(划重点了划重点了)一心只专注一件事的黄公望决定住下来,《富春山居图》前期考察取景就此开始,从那以后,不管是隆冬腊月还是烈日炎炎,一个老人的身影便每日穿梭在富春江的沃土丘陵中,他是画家更是一位行者,他画作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座远山,每一条溪流都是自己双脚丈量出来的,从来没有一位画家能像黄公望先生这样,用四年的时间考察创作,他将所有的热情和才华留给了美丽的富春江。84岁的时候,被我们后人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富春山居图》全部完成。

黄公望画笔下的富春山景象
黄公望提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在《富春山居图》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时间的年轮不停的轮转,《富春山居图》到了大藏家吴洪裕手上,能称得上大藏家,自然藏品数量万八千儿的很正常,可是“后宫三千佳丽”他却只爱《富春山居图》,他临终的遗言就是一个字“烧”眼睛望向藏画的柜子,得亏,他侄子识货,一把画从火盆里拽了出来,从此这幅巨作,就变成了两截,前半截《剩山图》,后半截《无用师卷》。吴老真的是爱到深处是无言,情到浓时是眷恋,对《富春山居图》他是认真哒。

乾隆皇帝挚爱《富春山居图》仿品

这么让人爱的作品,怎能少得了收藏狂人乾隆帝的参与,只不过乾隆帝和《富春山居图》组合在一起进行编辑文字的话,标题是这样的“细数乾隆收藏的赝品:最著名的《富春山居图》”赝品?what?您没错看错,乾隆帝对着一副仿品爱到痴狂,爱到什么程度呢,乾隆帝的大绝招就是到处盖章,题诗,题词,《富春山居图》远远望去那是一片的密密麻麻啊,超级酸爽。哦,对了,话说乾隆帝六下江南还随身携带着,就问你,是不是真爱,是不是?好死不死,正爱到如痴如醉的时候,又有大臣进献了一幅《富春山居图》真迹版,这可把大藏家乾隆帝给难为了,于是各路大臣就此画真假问题紧急开会讨论,分辨真假,眼见着高仿作品上被老大倾注了这么些心血了,谁好意思当面揭穿这残酷的真相啊,于是将错就错得了,反正人也没长前后眼,也不知道《富春山居图》在现在的价值,老大开心最重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于是烧成两半的《富春山居图》被当成赝品打入“冷宫”,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因为没被识别出来,也免遭了盖章狂魔乾隆帝的深情涂鸦。(佛系笑容jpg

《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一路跌跌撞撞 经历过沧桑见证过巨变

从创作,到收藏,到今天的隔海相望,《富春山居图》这六百多年来,一路跌跌撞撞。因火焚残缺,它断为两段,前半段名为“剩山图”,后半段世称“无用师卷”。因乱世纷扰,这两段珍宝至今还在“死别生离”,一部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一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经历过沧桑见证过巨变,这些年,它像一位老者,看尽世间繁华,经受无数人情冷暖,最终在殷切期盼一次永久性的重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