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贤是举

 红谷斋主人 2018-02-13

任人唯贤

《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第十卷·正论解·第四十一·十四

(峻岫)

 

提要:这里所说,是晋国魏献子的故事。魏献子即魏舒,此人是个政治家,也是个军事家,是他把中国的战争形态由车战向步战转移。他在晋国执政六年,能够任人唯贤。“祈氏”、“羊舌氏”被灭之后,两家的田地,分给了“诸大夫”,也分给了“其子成”。他任用贤能的贾辛治理祁地,被孔子称之为“忠义”的举动。

 

 

 

晋魏献子为政,分祁氏及羊舌氏之田,荀栎滅,以赏诸大夫,及其子成,皆以贤举也。又谓贾辛曰:“今汝有力于王室,吾是以举汝。行乎,敬之哉!毋堕乃力。”孔子闻之,曰:“魏子之举也,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美矣。又闻其命贾辛,以为忠。《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魏子之举也义,其命也忠,其长有后于晋国乎。”

 

 

魏献子,即魏舒。姬姓,魏氏,亦名荼。晋顷公12年,公元前514年,韩宣子告老,推荐魏舒继任。魏舒在魏执政六年。“分祁氏及羊舌氏之田。”《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杨食我”封地为“羊舌”,故称为“羊舌氏”。招致祈氏以及他的党羽羊舌氏被灭的灾祸是“晋祁胜与邬臧通室。”[《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祁胜和邬臧互换妻子,引发内乱,只是表面现象。其实晋国天下大乱,其原因是“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转征,大夫擅权。”[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到此时晋国已经无药可救了。“荀栎”《左传·定公十三年》为“荀跞”。此时的晋国,已是天下大乱。“韩简子与中行文子相恶,魏襄子亦与范昭子相恶。”[《左传·定公十三年》]魏舒一支的势力非常强大。又“五子谋,将逐荀寅,而以梁婴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皋夷代之。荀跞言于晋侯曰:‘君命大臣,始祸者死,载书在河。今三臣始祸,而独逐鞅,刑已不钧矣。请皆逐之。’”[《左传·定公十三年》]执政的魏献子,就把“祈氏”的田地“分为七县”,“羊舌氏”的田地分为三县。“以赏诸大夫,及其子成,皆以贤举也。”分别赏赐那些大夫和他的儿子成,因为这些人皆以贤能被举荐。“又谓贾辛曰:“今汝有力于王室,吾是以举汝。行乎,敬之哉!毋堕乃力。”魏舒又对贾辛说:“你是衷心于王室的,所以我任用你,希望你好好干,诚心敬意地做事情,不要玩忽职守。”贾辛,是当时晋国的大夫,被派到祁县,在祁县他干得不错,深得民心。“孔子闻之,曰:‘魏子之举也,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美矣。”孔子知道这件事情后,认为魏献子“唯贤是举”,有功大夫该赏赐,就赏赐;儿子该赏赐,就赏赐。这是一件“美好”的干部政策,“无私”的行为。“又闻其命贾辛,以为忠。”贾辛有能力,任命贾辛也是忠于朝廷的举动。“《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这里引用的诗歌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意思是:要常常考虑自己的行动是不是符合“天理”,有利于国家人民福祉,就是“忠臣”。“魏子之举也义,其命也忠,其长有后于晋国乎。”魏献子,身居高位,有“义举”,是个忠臣。孔子去世于即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479年,一百多年后,周安王骄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晋静公被废除,韩、赵、魏三家分晋。一百多年前的孔子对晋国还是充满希望的,一百多年后,形势无法挽回了。“晋大夫暴虐其君,剖分晋国,……周室衰微,三晋强盛。”[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封建势力发展壮大,已是不可阻挡的了。经过激烈的较量,晋国内部的兼并战争宣告结束。“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任人唯贤”只是一种好的干部政策,但是,治理国家首先是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离娄上》]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则在其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