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0年前,如果这个人称帝,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改变

 wenxuefeng360 2018-02-13

公元1864年,天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被攻破,幼天王洪贵福被清军俘虏。这场前后经历十三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至此宣告失败。在这场浩浩荡荡的运动中,无数人陨落,也有无数人兴起。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等人。在这场运动中,最为瞩目的,莫过于曾国藩。

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以前,曾国藩在清朝内部,表现算是不错。在科举考场上算是顺利,官场也还得意。十年的时间,七次升迁,连升十级,成为二品大官。不过,这个表现并不算耀眼。如果照这个情况熬下去,曾国藩在官场,也会有一番地位,但绝对比不上后来的权势。

太平天国的兴起,让曾国藩有了组建湘军的机会。对于这支湘军,曾国藩可以说寄予了厚望。

他用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纪校新书》《练兵实纪》中记载的办法练兵。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军队,不仅要有战斗力,更要有纪律。这种纪律,能很大程度弥补过去八旗军与绿营军的弊端。这两支军队在后来都因为丧失纪律,变得毫无战斗力可言。

为了让军队变得更具凝聚力,曾国藩大量的任用同乡、师友、兄弟,用来维系湘军的私人感情。湘军使用的是儒家传统思想做宣传,军队上下等级严明,只服从于曾国藩一人。除了这些,为了改变武器方面的落后,曾国藩还购置了大量的外国枪炮,用来武装湘军。

而且,当时湘军不仅有陆军,还发展出了水师。

曾国藩靠着湘军,击败了太平天国。一时间,他甚至被称为像唐代郭子仪一样,再造社稷的功臣。这样一种声望,让曾国藩一时风头无二。更何况他手掌军权,淮军统帅李鸿章跟他情同师生,曾国荃是他的弟弟,左宗棠跟他同为汉人大臣。在这个时候,如果曾国藩一声号令,英国会有许多人原因拥戴他称帝登基。就连左宗棠都问过他,是否愿意称帝。

但曾国藩却放弃了这一唾手可得的机会。没有人确切的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曾国藩始终抱着忠君的思想。他组建湘军,他平定太平天国,他搞洋务运动。可能只是为了实现儒家士大夫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曾国藩十分看重自己在后世的评价。他曾亲自让自己的幕僚赵烈文编纂自己一生的评定。这样一个看重后世评价的人,自然不会愿意背上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头。

当时中国的环境,也不大允许再掀起一场战争。大乱思定。老百姓需要一个平稳的环境,外国人同样也是。一个处于战争的中国,并不适合他们贸易。清朝同样有一定的余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是这个已经延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

不过,曾国藩的这次放弃,很难说会对整个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也许只有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我们才能知道历史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