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天下第二说起

 SS艺品堂 2018-02-14

天下第二的东西很多,多数不那么容易被人记住。不过仍有些天下第二的事物很有名,有些甚至超过了第一那位。

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江湖人称K2,海拔8611米。虽说没有珠峰高,可是其攀登难度远超珠峰。攀登K2的人员死亡率超过27%,在登山界高居榜首。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因阿炳叔一曲《二泉映月》为世人所熟知。至于天下第一泉在哪?还真是众说纷纭呢。

继“公孙大娘浑脱舞”之后(戳此复习),我再次斗胆,本篇要提的,是“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唐玄宗至德宗四朝名臣,肃宗时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他的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代表作如《多宝塔碑》是不少人学书法的临摹范本。“颜筋柳骨”,那可是很多书法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境界。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吴同学摄于西安碑林)

然而颜鲁公传世作品中,名头最大的却不是楷书,而是一幅行书,这就是《祭侄稿》。

众所周知,“天下第一行书”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晚了三百多年的《祭侄稿》只能屈居第二。但后世有人评论说,单从书法造诣上讲,其实《祭侄稿》才应该是天下第一。

我不是书法爱好者,一幅字好在哪,我其实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但是在我看来,一切艺术形式都是作者情感、情绪,甚至世界观的表达。能够将作者的情感完美传达给观众,就是好的艺术作品。

(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吴同学摄于西安碑林)

那么《祭侄稿》蕴含着怎样的情感?故事就要从头说起了。

《祭侄稿》,又称《祭侄文稿》或《祭侄季明文稿》。这是一篇祭文,祭奠的对象是颜真卿的堂侄颜季明。

虽然很多人在后世作为书法家为人所知,但在古人自己眼中,书法家从来都不是个职业。颜真卿与堂兄颜杲卿均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步入仕途,成为唐王朝的国家公务员。经历了最辉煌的开元盛世,前方等待他们的,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一幅众生相。

有的人顺势而起,挽狂澜于既倒,功成名就封妻荫子,如郭子仪李光弼。

有的人空为巧妇,无米难炊,兵败蒙冤身死,如高仙芝封常清。

有的人英雄变草包,老迈昏聩、身遭敌擒,如哥舒翰。

有的人出卖主将以求荣华,却连安禄山都唾弃他的无耻,如火拔归仁。

在这幅画卷中,有些身影光芒闪耀。他们挺身为国、坚贞不屈,为岌岌可危的唐王朝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直至生命。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五百年后,南宋遗臣文天祥于元大都狱中写下《正气歌》,提及了十二位古人。句中“张睢阳”指死守睢阳的张巡(戳此复习),而“颜常山”即是颜杲卿。

说三国的那篇介绍过常山郡,赵云的家乡(戳此复习)。此处颜常山指的不是籍贯,而是官位。

张巡许远死守的睢阳,是华北通往江淮的交通要道。而颜家爷们儿的位置,比他们还要危险。

颜真卿时任平原太守,颜杲卿任常山太守。要知道安禄山老巢就在范阳,他们哥俩行政上直接归安禄山管。打开地图看一下,河北正定县(常山)到涿州市(范阳)也就二百来公里。整个一卧榻之侧。

爱唱戏的唐玄宗初闻安禄山叛乱,叹息说:“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至听闻颜氏昆仲起兵,才高了兴:“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忠臣有了,but皇上您连名字都没听过,更别提平时给忠臣加工资了。这都什么逗逼皇上,亏了忠臣们不计较这个。

不计较归不计较,可皇上高兴不能当饭吃,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郭子仪李光弼大军数次逼近范阳,都无功而返。可想而知敌占区的颜氏昆仲会遭遇什么困境,不但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连个盼头都没有。

毕竟平原在山东,还算远一点,最终颜真卿放弃守城,间道西归。而颜杲卿父子的位置太靠近敌人心脏,走都没法走,终于城破被俘。

叛军拿刀架在颜季明脖子上,“不投降就杀你儿子”。“杲卿不答”,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在自己面前。之后颜杲卿被押解到洛阳,在安禄山威逼利诱下仍坚不肯降,在洛阳被杀害。

颜杲卿死的场面非常惨烈,实在不忍描述。文天祥那句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参详。

几年后,幸存的颜真卿派人去河北寻回颜季明的遗骸安葬,并挥泪写下了《祭侄稿》。

(《祭侄稿》,现藏台北故宫。图片来自wikipedia,由Original uploader was Fugu at zh.wikipedia and the original writer is Yan Zhenqing. - Transferred from zh.wikipedia to Commons by Shizhao using CommonsHelper.,公有领域,https://commons./w/index.php?curid=15309968)

由图中可见,整篇祭文且写且涂,显见作者是一边想词一边奋笔疾书,心思全在回忆与情绪中,无暇顾及运笔的技巧。书写纯靠平时积累的身体记忆,结果反而是“无意于工,而反极工”。

从情绪上讲,《兰亭集序》表达的是愉悦,《祭侄稿》表达的是悲痛。各位对比一下,您出去游玩开心的时候,和有伤心事痛哭流涕的时候,哪种情绪来的强烈?

显然是悲痛更易形成强烈的情绪氛围,我猜这就是有人认为《祭侄稿》胜过《兰亭集序》的原因吧。

说完悲痛煽情的部分,来点轻松的话题收尾。文稿右起第六行第二个字,仔细看的话,写的是“姪”字。

姪,兄之女也。从女,至声。 ——《说文》

姪字本意指侄女,后来衍生为男女通用,唐以前都用这个字。到宋代才开始较普遍的使用侄字,形成了侄偏指男,姪偏指女的习惯。

中国大陆推行简化字之后,两字合并,只用“侄”字。所以现在我们说的《祭侄稿》,其实是《祭姪稿》。

照例感谢吴同学为文章供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