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心情舒畅时,遇上对的人,不喝几杯酒觉得枉过人生。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 酒,喝对了有助于降血糖,喝错了,血糖就飙升了。这其中的门道你得知道,喝酒咱也得会喝。 饮酒时,一些糖友会不自觉地降低了淀粉类物质的摄入,减少了血糖的来源。 此外,酒精本身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浓度几乎没有影响。但酒精抑制了糖异生的过程(即人体在得不到食物补充的情况下,肝脏将储存的糖原,或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降低了肝脏糖原的输出,也造成了血糖的下降。 所以,许多糖友饮酒后测晚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第二天的空腹血糖时,会发现血糖是下降的。 短期少量饮酒可以降低血糖这个结论是正确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也显示,每天酒精消费5~10克可能有利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预防。 这么一来很多糖友特别开心,似乎酒是真正的解药,“那我们就都喝酒吧,这样不就可以降血糖、血压和血脂了吗?”那您就大错特错了。 饮酒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之间存在U型关系,少量饮酒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持续过量饮酒可以升高血糖水平。 那么持续过量饮酒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酒精的成分是乙醇,虽然它不能生成葡萄糖但是它会干扰葡萄糖的分解供能,因为1克的酒精产生7千卡的能量,1克蛋白质或是1克碳水化合物产生4千卡能量,相比较酒精所产生的能量就高很多,酒精在体内不能直接转换为脂肪,但其产生的能量可以替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质产生的能量,在体内代谢。 饮酒量越大,摄入的酒精的能量就越高,间接造成的血糖就越高。 其次,虽然酒精会暂时抑制血糖的上升,但当肝脏将酒精代谢之后,酒精抑制糖异生途径也解除了,而相应产生葡萄糖,加之酒精产生的大量热能。可见,若大量饮酒,经过一段时间的血糖下降后,血糖还是会上升甚至会出现血糖的大幅升高,危害加大。 第三,大部分的酒类是通过淀粉类物质粮食经加工发酵而成,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尤其是啤酒中酒精浓度较低却含有大量的麦芽糖,都会造成血糖的升高。 第四,饮酒时,大多同时会吃很多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而高脂肪饮食的消化和吸收速度,比淀粉类食物要缓慢,但持续时间要长,造成血糖在餐后3小时也持续升高。 持续大量饮酒,还有可能造成酒精摄入后24小时内延迟的低血糖反应,因为低血糖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醉酒同样会兴奋交感神经,患者会出现兴奋多语,认知下降,这时往往很难识别出低血糖的症状还是醉酒的症状,从而造成持久的低血糖。 媒体常常报道,大量饮酒造成昏迷和抢救无效的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糖尿病病友一定要引以为鉴。 成年男性一天的最大饮酒的酒精量建议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成年男性一天的最大饮酒的酒精量建议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换算啤酒为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克,52度白酒50克(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