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的历史上下何止五千年,保守算起也有六千余年。但是为什么一直这么说,主要有两个原因。 1、司马迁的记载。 司马迁《史记》记载自黄帝开始,《史记》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自不用说,所以造成了一些误导,我们都知道盘古开天地,神农尝百草,伏羲演八卦。但是这些都是神话,而神话在国际上是不予承认的。 2、国际认可标准。 国际上认可的文明要有城邦、青铜器的使用和文字使用三个标准。但在在1979年湖南发现的六千余年的古城和祭坛、1993年山东发现的“陶文”都已成功打脸。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了距今3600多年中华文明,中国是有文字记载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一直以汉民族文化文明贯穿始一。不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出现族群变异,其实甲骨文时代是商中期,没有文字记载考察的商早期和更早的夏朝也是在存在。 [page]汉朝如司马迁的(史记)等书都有夏朝的文明传书,虽无文字考查,但也是实存在。 所以,上下五千年只是一个泛指。 1912年1月1日,我们开始采用公历纪年,我给大家对比下,在亚洲的各个国家中,我们不是最早,也不是最后采用公历的。亚洲最早进行维新改革的国家是日本,1873年1月1日就采用了公历纪年,而土耳其在1927年1月1日才改用公历。 孙中山先生当了临时大总统后做的第一件事,很有意思,叫作“改正朔、易服色”。这虽然看起来像面子工程,但面子工程对于一个年轻的新国家来说很重要,就是说要改纪元了。这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元,它不但改了年号,而且改了历法,就是把我们沿用了上千年的农历改成了与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公历,这是一个巨大的改革。 [page]不但中华民国的元年来了,而且中华民国的元年是从原来纪元里的某年某月某日直接改成了1月1日,这个就是公历,一直沿用到今天。当然大家以前习惯了一会儿叫康熙、一会儿叫乾隆,对于一下子改为公历,大家还是不大习惯,并且当时在民间引发了各种混乱状况。 首先是当时的报纸都不知道怎么写了,因为当时的纪元已经很混乱,很多地方已经不用清朝的纪元,直接用了黄帝历,如武昌起义之后发布的文告就是用了黄帝纪元,所以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还有的地方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如甲午、辛亥等。 其中最混乱的就是债务和预算,比如之前谁向谁借了钱,说某年的闰月还,现在没有闰月了,或者某年某月欠你的钱都不承认了,所以好多人赖账。但是崭新的时代来了,当然要引发一些过渡期的不适,要改变大家原来熟悉的习惯,这是一件好事情,大家可以慢慢熟悉,可以慢慢习惯新事物新东西。 [page]2018年是公元纪年,国际上通用的。西方以耶稣出生那一年为公元元年,现在是公元2018年。中国传统纪年方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黄帝纪年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