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科技封印了孩子的五感

 隆隆168169 2018-02-14


伴随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困在防盗门里,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由电视、手机、电脑等科技营造出来的“虚拟空间”,出了家门也还是走进钢筋水泥高楼大厦。


很少有孩子整天在外面玩泥巴、爬树、尝野果、抓蟋蟀、养蝌蚪、在溪流间打水战、跟小花小草小鸟交流。相反,孩子们因为被长期限制“囚禁”而变得情绪失落、暴躁易怒,用脚碾死一只昆虫成为了“自然现象”。 


在自然中解码五感


每个人出生时身体里都已经携带着巨大的信息系统。一个婴儿与这个世界沟通交流或学习的方式是: 尽可能地浸泡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将体内携带的信息一一解码,唤醒、激活生命负载的巨大智慧。


两岁之前,五感(听觉、嗅觉、味觉、视觉、触觉)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身体会有丰富、细腻的感受。这些多种多样的感受可以激活生命信息,促进心智发展。神经学也指出:大脑不只是受人类基因的指挥,更是环境和基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所以,孩子的生活环境越丰富,探索空间越大,神经回路就越紧密,智力才会越高。


创造另一片成长天地


我们整天都把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挂在嘴边,却不知道爱与自由的能量来源于大自然。自然中有太多教育的素材能直观且深刻地让孩子感受到生命智慧。


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心灵成长,无非也是找回自己、做回自己的一个过程,这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赋予给每一个正在发育发展的生命某种特别的力量,因此孩子是带着爱和能量来的。


如果儿童期,孩子们可以多多地接触自然,他们将会在自然中转化内在的爱和力量:由好奇心到智慧的升华、事物之间的联系、创造、美学、生命的轮回、哲学、爱……


六岁大的孩子已经能够根据自己对自然形成的印象而树立世界观的雏形。他对自然的感受有多少,直接决定着他对世界的看法有多深刻。


先让孩子成为自然人


如果孩子们的未来终将与电子产品结伴,何不先与自然成为朋友呢?


这个世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自然和社会,每个人都该具备这两个部分。心理学的说法是:人类应该具备两套知觉系统,一套是自然的知觉系统,一套是社会的知觉系统。


然而先后顺序有必要搞清楚,生而为人,首先是自然属性的部分。成为自然人,意味着要活出自然的属性,即生命内在的力量。如果我们顺应生命发展的规律,允许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邂逅自然,他们就会将自然规则、宇宙规律内化,拥有强大的内在力量。


以自然为基础,再去学习社会的内容,社会属性部分才会更有深度,更有智慧。反过来,如果把社会这个部分作为基础,所有学习到的内容、对生命的理解都是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那么恐怕生活注定会残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