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调幽兰 - 管平湖 来自知遇齋 00:00 10:34
碑林走马觅玄珠

碑林的大名一直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机会来过,师爷他们每年都要专门从台湾来碑林两次观摩学习~其实访碑寻碑乃文人墨客之雅好,尤其以清代为盛,这与清代碑学兴盛关系极大,如顾炎武在这《金石文字记序》中云:“比二十年间,周游天下,所至名山、巨镇、祠庙、伽蓝之迹,无不寻求,登危峰,探窈壑,扪落石,履荒榛,伐颓垣,畚朽壤,其可读者,必手自抄录,得一文为前人所未见者,辄喜而不寐。”这种文人访碑、寻碑、读碑的乐趣竟能让人激动地难以入眠,可见寻碑访碑在当时文人心中的地位。其实在清代之前的文人已经开始在读碑寻碑,如北宋文豪欧阳修的《集古录》、李清照的夫君赵明诚的《金石录》都是当时的金石著作。李成还画过一张《读碑窠石图》,可见宋朝时文人已有这种寻碑读碑的行为。
 ▲李成 读碑窠石图
这次来西安的主要目的就是来看碑林,所以专门抽出整整一天来泡在碑林里面。由于住的地方就在南门附近,从旁边的文昌门穿过城墙去就是碑林博物馆,所以早上一开门就直接进去了。

碑林博物馆的前半部分就是以前的孔庙,不过只保留了一部分,主要的大殿都不见了,我们去的时候正好偏殿在举办“桃花依旧:唐代诗人墓志特展”,于是就进去参观了下。

其实对于唐代墓志,我向来是接触较少的,因为总觉得阴森森的,并且有名的墓志似乎也都在北魏,比如赫赫有名的元氏家族墓志,唐代的墓志知名度并不太高~不过这次这个墓志特展让我有些意外收获,一是感叹一个很难见天日的东西古人竟能这么用心去做,包括许多精美的雕工刻工:二是里面确实有一些可算得是唐楷的上乘之作,许多我们以为的大诗人大文豪书法竟也如此出色。这些大唐的诗人们即使死去也要如此精美的书法艺术伴其长眠,想来也是颇为浪漫。

最开始放的就是鼎鼎大名的《上官婉儿墓志》,这个墓志前几年刚发掘出来时就有所耳闻,但是后来一直没有出过字帖,只在网上看到过一些照片,但都不是太清晰,这次可以近距离观看格外激动。上官婉儿是一位传奇女性,武皇的心腹,“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上官婉儿的诗词写得也是一流,文如其名,一股温婉之气,他的墓志写得也是如此,温柔华丽,书写者应该仔细揣摩过上官婉儿的性格特点,通篇下来秀雅中透着一股勃勃的清刚之气,不同于同样是写给女性的《董美人墓志》,少了几分娇媚,多了几分稚拙,另有一番风味,这个的书法价值其实也是很高的,希望字帖早日面世。
 ▲上官婉儿墓志
除了上官婉儿,这次展览还有赫赫大名的张九龄、王之涣、韦应物,这些人名声极大,但人们一般记住的只是那几句诗,对他们的人物生平了解却并不多,尤其像韦应物这种正史都无记载,这些墓志为他们的生平经历提供了很多的参考资料,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实单从书法来讲,这些墓志的价值也很高,很多墓志都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大唐文化界的名流撰或书的,比如柳公权撰《韩复墓志》、贺知章撰《杨执一墓志》、白居易撰《会王李纁墓志》、韩愈撰《李虚中墓志》、韦应物撰并书《元苹墓志》、李商隐撰并书《王翊元墓志》,这集中了当时大唐精英的智慧与艺术,显得格外光彩耀眼。尤其是李商隐的《王翊元墓志》,从内容来看一扫往日墓志骈俪浮华的风气,以质动人,开一代墓志写作之范例,并且格外惊讶的是李商隐的字也是很是大气,隐然有大家之风。

▲王翊元墓志 李商隐撰并书
李商隐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诗人,他的诗名远远胜过了他的其他,之前也很少见到李商隐的书迹,所以这次看到还是吓了一跳,后来查阅了一下资料,当时三十多岁的李商隐已经开始和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书坛巨擘柳公权一起题字,足见其当时功力之深厚,可能又是一位被写诗耽误的书法家吧。
还有比如韦应物的《元苹墓志》,韦应物似乎被人记住的只有那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次看到他撰写的碑文字也是典雅工稳,可见唐代文人书法水平之高超~

▲元苹墓志 韦应物撰并书
我这次比较欣赏的还有冯承素的墓志,虽然我并不喜欢冯摹本兰亭序,但这并不是说他的水平不高。冯承素的墓志应当也是出自高人之手,虽然写手的名字不详,单从点画布局来看肯定是个老手,冯承素的墓志我认为也是极其适合练字之用,不亚于历史上那些声名鼎沸的墓志。墓志是一个极其严肃的事情,所以不论是作者还是书写者还是刻工都秉持着一份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做,所以墓志中才有如此多的精品。这些精品的墓志大都法度森严、点画遒劲,很适合作为书法临摹范本。我最喜欢的张充和先生就是听从沈尹默先生的建议开始认真练习《元公姬氏墓志》从此功力大进,从以前的杂乱无法笔力孱弱走向法度严谨线条雄强,所以墓志也是任何一个书家都避不开的话题,几乎每一个成名的大师都认真写过墓志,这些唐代的墓志都是唐楷的精华之作,值得反复玩味,不过这次时间实在不太充足,我知道里面还有很多重量级的巨作,小伙伴们也在不停催促前行,好东西实在太多,再看下去怕是要眼花了。

▲冯承素墓志
往里面走另一个吸引眼球的就是唐玄宗的《石台孝经》,一碑四面用隶书写成,顶天立地,极为震撼。这个号称“碑林第一碑”的先前只看过拓片,只是觉得这个隶书写得比较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这次看到原碑感觉完全不同,那股温润典雅的贵族气扑面而来,丰腴华丽的线条,再加上恢弘的布局,盛唐气象的自信大度富丽一览无余,唐玄宗也是一代明主,这种手笔也只有他这种人才写得出来吧。不过这个字是乍看一惊,看久了就有种甜腻之感,富贵繁华背后的靡丽堕落,大唐的盛极之时,已伏衰机。

▲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原石由四块黑色细石合成,长方柱体,四面刻字,高620厘米,宽120厘米,皇家气度,一览无余。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