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为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濒临重庆和湖南湘西,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3万,是湖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单位。 恩施州,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时为楚地,秦朝时属于黔中郡,汉时属于南郡、武陵郡,之后州域划分十分混乱,到了民国时期(1932年),恩施州州域才稳定下来。建国后,设立了湖北省恩施行政区,置专员公署,1978年改为恩施地区,1983年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聚居,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散杂居为主要特征的少数民族地区。汉族人口约占恩施州的46%,土家族占总人口的40%以上,苗族约占5.5%,其他民族较少。 恩施州境内绝大部分为山地,同时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为动植物物种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力条件,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享有“鄂西林海”、 “华中药库”之称。恩施市被称为“世界硒都”,境内有全球唯一的探明独立硒矿床,硒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是世界天然生物硒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富硒生物圈”。 恩施州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但却是湖北最穷的地方。恩施州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5.7亿元,位于湖北17地市(州)第13位,但人均GDP22113元,湖北倒数第一。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沧海桑田史海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