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静躁的关系中隐藏着阴阳的动态模型

 信息熵 2018-02-14

大圣人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可谓是一部奇书,真是越读越有味道,

《道德经》静躁的关系中隐藏着阴阳的动态模型

其中第四十五篇全文如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其中,关于静和躁,寒和热的关系,耐人寻味。

《道德经》静躁的关系中隐藏着阴阳的动态模型

《道德经》第二十六篇有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人们通常会明白一个道理,以静制动。

静:静止,安静,平静;

躁:运动,躁动,烦躁;

寒是下沉的,收敛的,

热是上升的,发散的,

那么寒也是热的君主。

这是静躁,寒热他们各自成对的关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老子,把静躁,寒热,放在一起讨论,

那么,我们会考虑,他们是否有交叉的关系呢?

《道德经》静躁的关系中隐藏着阴阳的动态模型

有另外的版本,记载的老子这句话是: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甚至有这样的表述:

躁生寒,静生热。

清静为天下正。

小编认为这里的生,是胜的通假义。都可以理解为胜,

运动,躁动可以克制寒冷,安静,静止可以克制温热,清静才是治理天下的正道。

这里涉及到另外一本古书《黄帝内经》有热胜燥的说法。

热为火,燥为金,火克金,所以有热胜燥,

从而有静胜热,热胜燥,所以有静胜燥的相互关系,

《道德经》静躁的关系中隐藏着阴阳的动态模型

这里人们就要说,这两个字:燥和躁是不一样的,这是个问题,

从说文解字:燥:乾也。从火喿聲。穌到切;燥,干,缺少水分。字形采用“火”作边旁,“喿”是声旁。

但是躁是什么意思呢?

躁,形声,从足,喿声兼表字义,足是人的脚,而脚的作用是使人能够走动,喿是出现众多的事物,合起来的意思是生出要走动的众多事物。

本意:出现众多的事物要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到切,音灶。

《说文》作趮,疾也。今俗别作躁。非是。

《释名》躁,燥也。物燥乃动而飞扬也。

其实,躁和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同样的基本意义。都是有躁动,干燥,运动不止的意思。

从这些角度,回头看看《道德经》那句原文,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道德经》静躁的关系中隐藏着阴阳的动态模型

可谓充满玄机,而且,静胜热,躁胜寒,也是对的。

探究下去,把寒热,静躁的阴阳运动机制都牵扯出来,值得玩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