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1838年-1896年),原无名,“训”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贫民教育家、慈善家。 武训先生,原无名,因行七,所以被称为武七,清廷为嘉奖其兴办教育之功,取“垂训于世”之意,替他改名武训。武训7岁丧父,以乞讨为生,14岁后,武训做佣工屡屡被雇主欺辱,甚至做假账谎称已经支付工钱,吃尽文盲苦头,武训先生决心行乞兴学,20岁时当了乞丐。 经过几十年的乞讨,到了武训先生五十岁的时候,他终于有了足够的财力兴办义学,取名“崇贤义塾”,义学建成后他亲自到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家跪请他们任教,并到贫寒人家跪求他们送子上学。 武训先生终其一生,依靠乞讨,兴办起三座义学。1896年,山东巡抚张曜闻知武七义行,特下示召见,并赐名武七为武训,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的匾额,武训的绝世奇行轰动朝野,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当年4月23日,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塾,终年59岁,师生哭声震天,百姓闻讯泪下,自动送殡者达万人,遵遗嘱葬于柳林崇贤义塾旁。 历史奇人系列:千古奇人冯道,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是小人吗?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沧海桑田史海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