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鱼文化”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鱼特别青睐,逢年过节,宴请客人,饭桌上一定少不了一条鱼。 根据古代风俗,过年时家家户户一定会吃鱼,因为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 因为鱼“不瞑目”的特点,古人过年时还会将一盘鱼放在正对大门的供桌上,希望鱼神看护家门,防鬼怪进来,所以“鱼” 又有镇宅的作用。 钥施悬鱼,鱼翳伏渊源,欲令楗闭如此。 ——东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鱼 “不瞑目”这一习性,也成为古人眼里守财、看家的符号,所以古人习惯将钥匙和锁做成鱼形。 除此之外,古人还将鱼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诗经》中就有不少以鱼隐喻男女情爱的诗句。 同时,古代药铺招幌也要挂鱼,因为鱼与“愈”谐音,希望病人早日痊愈。 江苏“文化鱼” 江苏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辖江临海的优势让这里孕育出很多不同种类的鱼。这些鱼不仅有着江苏味道,还很有文化。 文化鱼一:鲥鱼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清蒸鲥鱼是江苏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苏菜系,鱼身银白,肥嫩鲜美,爽口而不腻。食时,若再蘸以镇江香醋和姜末,更是别有风味。 文化鱼二:鲫鱼 白水塘边白鹭飞,龙湫山下鲫鱼肥。 敧雨笠,著云衣。玄真不见又空归。 奶油鲫鱼是江苏无锡著名的汉族小吃,属于船菜。 奶油鲫鱼味浓而不腻,肉质鲜嫩可口。 文化鱼三:刀鱼(鮆鱼) 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刀鱼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 清明后,刀鱼肉质变老,俗称老刀。 文化鱼四:河豚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民间流传一句话:“拼死吃河豚。”河豚味道鲜美,鲀体呈圆筒形,有气囊,遇到危险时会吸气膨胀。 值得注意的是,河豚肝脏、肠胃等部位含有毒素,食用时要严格去除内脏,以免中毒。 文化鱼五:太湖银鱼 五月打船娶新娘, 船浪阿哥请仔格雕花匠。 前舱要雕石榴开花红似火, 后舱雕得银鱼排阵翻作浪。 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 银鱼肉质细嫩,无鳞无刺,无腥味,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文化鱼六:梅鲚鱼 九月打船娶新娘, 船浪阿哥请仔格雕花匠。 前舱要雕菊花开来遍地黄, 后舱雕得梅鲚鱼勒湖里窜勒窜。 明洪武年间,每年岁贡梅鲚鱼万斤,故梅鲚鱼又称贡鱼。梅鲚鱼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其嫩骨与卵含有大量的钙质。 太湖生产的梅鲚鱼,小部分供应市场,大部分晒干后远销,还加工成烤梅纺、鱼糜和罐头制品等。 最后,小编想对江苏的鱼儿们说: 谢谢你们把自己养的如此美味,希望你们再努力一把,把鱼刺进化掉,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