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言夜读 · 年俗 | 春联,笔尖上陈久弥香的年味

 mxb08 2018-02-14


春联,是笔尖上陈久弥香的年味、是民俗中传承千年的宝藏、是记忆里红红火火的福祉、是对传统的一份延伸……

 

过年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它象征着吉祥如意,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民族风俗。随着春节越来越近,大家有没有准备好自己心仪的春联呢?今夜,小编带你一起来选春联↓↓↓



最近,有副贴在大学宿舍门口的化学春联“红”了。该联巧妙的用化学元素周期表,谐音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引得众网友纷纷点赞:



是不是看不懂?其实,这是南京林业大学2017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卞正所写,“翻译”下就是:



    Ag   Zn   Na   F   Ga   Hf   Mg

    (迎新纳福家和美)


    Re   Sg   Tc   Au   As   Sc   Ti

    (来喜得金身康泰)


看完这幅春联,同学们纷纷直呼懵了:“化学研究生表示有的元素没认出来”“作为一个大学已经毕业的文科生,我尽力了”。还有网友指出其中读音的“错误”:迎新纳福家和(应读“哈”)美。更有网友换了个横批:烷炻铷铱(万事如意)。


卞正说,这副对联并不是他的个人作品,而是他和同学们经过多次讨论,然后请班上的“小书法家”唐海同学用毛笔抄写的,属于集体智慧结晶。



过年都贴春联,可是春联的来历你知道吗?有啥书写规范?该怎么贴?一起看↓↓↓



知春联有故事


大年三十(或腊月廿九),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装点一新。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十国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到了宋代,春联仍称“桃符”,但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至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清代《燕京岁时记》中也说:“春联者,即桃符也。”春联的真正普及还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清人陈尚古《簪云楼杂说》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没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经朱元璋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写春联有规范


上联以仄声字为结尾,下联以平声字为结尾;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而弊忌则是所谓的“合掌”,即语义重复,浪费笔墨。


贴春联有讲究


张贴春联时,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你家开始贴春联了吗?除开常见的迎春春联,还有难联、缺字联、戏答联、数字联……你能看懂几条?一起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对联文化!


难  联



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壶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

春读书 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

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



拆  字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吴

人中王 人边王 意图全任



同字异音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读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联读音:长长涨,长涨长消。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下联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回文倒顺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贤出多福地        地福多出贤



数字联



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

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最后,小编也挑选了几幅对联送给大家,祝大家新春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