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亮的一个误会,促使辛弃疾写出一首酣畅淋漓的传世名篇

 思明居士 2018-02-16

公元1181年,辛弃疾因遭受诬陷被削去官职,回到信州上饶居住。辛弃疾选了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建了一座别墅,过起了闲居生活。

公元1188年冬天,有一个人来拜访辛弃疾。辛弃疾站在自家的别墅上,远远看见一人骑马而来。这个人在经过离辛弃疾别墅不远的一座很窄的小桥时,他的马却不敢过桥,这匹马是跳起三次,却又后退三次。此人大怒,当即拔出佩剑,斩断马头,然后徒步前来。辛弃疾恰巧看到了这一切,不由心中暗惊:此人是如此刚烈,应该是一条好汉!连忙派人打听,哪知此人已经到了他的门前。

这人正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人士,坚决主张抗金的豪放派词人——陈亮。陈亮字同甫,浙江永康人,年龄与辛弃疾相仿。他在政治上坚决反对与金人议和,主张收复中原失地,与朝中主和派矛盾很大,因此多次被污蔑陷害,每次都几乎被处死。但他并不因此改变自己的主张。

陈亮的一个误会,促使辛弃疾写出一首酣畅淋漓的传世名篇

醉里挑灯看剑

金国完颜雍当政时,南宋每年要到金国祝贺万春节(金世宗完颜雍的生日)。1185年11月,南宋大理少卿章森等人奉命出使金国,陈亮特地为他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送行。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陈亮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东流。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章森这次赴金祝贺万春节,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使命,因此陈亮在词中用委婉的笔法,写这样的出使只是这么一次,总会有一天会将金国首领俘获送到南宋都城。

陈亮的一个误会,促使辛弃疾写出一首酣畅淋漓的传世名篇

梦回吹角连营

在此之后不久,陈亮就结识了辛弃疾,相同的政治主张,相似的仕途经历,同样的文学爱好,使二人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此后二人诗词相和不断。一次陈亮去拜访辛弃疾,辛设宴招待,不知不觉,喝得酒酣耳热,二人畅谈国事。辛弃疾毫无顾忌地议论南宋与金国的各种利害关系,指出南宋可以征服金国恢复中原需要的条件,并提出临安不宜作为帝王的首都,因为它地势比西湖低,如果决西湖水灌城,满城都将成为鱼鳖。临安的位置也不好,截断牛头山,天下援兵就无法到达临安。这些话,可都是官场的大忌,如果传出去,那就是死罪。当天晚上,陈亮住在辛弃疾家中,半夜醒来,想起辛弃疾平日谨言慎行,这次喝多了酒说了这么多不合时宜的话,等到他明天酒醒想起此事,认为我抓住了他的把柄,那就很可能杀人灭口。想到这里,陈亮当即起床,骑上马就逃走了。

陈亮的一个误会,促使辛弃疾写出一首酣畅淋漓的传世名篇

沙场秋点兵

不得不说,陈亮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是,性命攸关的大事,陈亮不得不防。第二天一早,辛弃疾见不到陈亮,想起昨晚的谈话,也就心下了然了。但辛弃疾岂是如此小人,他不但不怀疑陈亮,还要让陈亮放下心来,于是,写了一首雄壮的《破阵子》,寄给陈亮。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陈亮的一个误会,促使辛弃疾写出一首酣畅淋漓的传世名篇

沙场秋点兵

这首词写得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诗人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词的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最后一句突然一个转折,这样就加重了诗人报国无路、美人迟暮的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正是辛词豪放风格的一个特点。

更主要的是,诗人写到的沙场点兵的战斗场景,只能在酒后的梦里出现。由于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生,屈辱求和,将士驰骋疆场、报国杀敌的画面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了。所以,辛弃疾与陈亮的开诚布公、毫无遮掩的谈话,只能是酒后无忌,一吐为快了。相信陈亮读过这首词后,也应该为自己对辛弃疾的误解而羞愧。

然而,这首词也因此成为辛弃疾的代表名作,流传后世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