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戊戌狗年,遛遛苏东坡的“狗”

 读书耕云种月 2018-02-16


狗,历来被视为人类的朋友。


狗狗们在漫长的时光里,陪伴着人类,温暖着人类。狗狗见证着普通百姓的田园牧歌、达官贵人的锦衣玉食,也见证着普通人和天才的生活。


狗狗也见证着苏轼。


1075年,38岁的苏轼带着一只狗,一只鹰出门打猎。这时候的他自称老夫,却比谁都像个少年。一激动,给大家留下了一篇中学生必背课文:《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在大宋,还能有谁比这个老夫更像个少年。“左牵黄”的这只阿黄,应该是一只忠诚、质朴的中华田园犬。


阿黄没有名字。密州出猎里它只是一个小配角。


另一只狗,则是苏轼的宠物,那是苏轼在海南养的一只狗。古代五刑,笞、杖、徒、流、死,流放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在你,提起海南,是对于蓝天白云海水沙滩的向往。在苏轼,年岁已高,又是路途遥远,外加水土不服,流放海南,几同于赴死。


挺过了难熬的路途,到了中国的最南方。苏轼发现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里不是穷山恶水与刁民,反而,风土食物不恶,官吏百姓相待甚厚。




于是这个快活人儿,在海南开始尝试新奇的水果,开发新的食物吃法,比方烤羊脊:去集市上买来羊脊骨,随意用酒薄点盐,再去烤,微微烤焦了,就可以吃,在苏轼眼里,烤羊脊是等同于蟹螯一般的逸味。


他开始品尝当地的桂酒,写桂酒诗,桂酒颂,挖空心思赞美桂酒,写信把朋友千里迢迢呼来喝酒。


他还开始养了一只当地的海獒。一个文文弱弱的书生,养了一只凶悍的猎犬。这些,容易给人这样的印象,东飘西荡的贬谪生涯里,养一只猛犬,是安全感在作祟。其实,想简单一点,可能海獒也是当地“特产”,苏轼入乡随俗。



落魄的西楚霸王有一匹爱马叫乌骓,落魄海南,却依旧快活的苏轼有一只爱犬叫乌觜。


他为爱犬写了一首标题长长长长长长长的诗:《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只看标题,就是满满的宠溺。



这只“乌觜”,勇猛又听话,陪着他走过许多南方的路,行过许多南方的桥,看过许多南方的云,喝过许多南方的桂酒……乌觜水性很好,能泅水渡河,看呆路人。你能想象,一脸得意的老苏轼,慈爱地看着爱犬,享受着旁人的惊叹。


这首诗内容也长。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白天温顺地接待宾客,晚上彪悍地看守门户,“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跳踉趁童仆,吐舌喘汗雨”,知道苏轼要北还,欢天喜地得像个小男孩,追着童仆跑来跑去,“长桥不肯蹑,径度清深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有桥也不走,偏要游过去,游泳的样子像鹅鸭般可爱,登岸的样子,像呼啸山林的老虎般威猛。



乌觜不是样样都好,有一点小毛病,喜欢偷肉吃:“盗肉亦小疵,鞭箠当贳汝。”但这些都是小毛病,苏轼也不会揍它。最后苏轼感慨了一句:“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相传晋人陆机有一只狗,名叫“黄耳”,曾翻山越岭,跋涉千里之遥,往返二旬为陆机传递家书。要是乌觜哪天能寄去家书,简直就是陆机“黄耳”犬的后“狗”了!



苏轼喜欢吃猪肉,吃羊肉,却不吃狗肉,也反对杀狗。


苏轼《记徐州杀狗》一文写道:


今日厢界有杀狗公事。司法言,近敕书不禁杀狗。问其说,云:《礼·乡饮酒》:“烹狗于东方,迺不禁。”然则《礼》云:“宾客之牛角尺。”亦不当禁杀牛乎?孔子曰:“弊帷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死犹当埋,不忍食其肉,况可得而杀乎?


可见苏公待“狗”之仁,是决计不会吃狗肉的。


毕竟,狗是人类的朋友。戊戌狗年,愿你能有苏轼的温柔、乐天,也愿“阿黄”、“乌觜”们能给你单纯与勇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