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在掌握了“猫”“狗”“牛”等概念后,再学习“动物”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为(
)个组块。
A.5±2 B.6±2 C.7±2 D.8±2
3.学生在掌握了“铜”“铁”等概念后,再学习“金属”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4.知识遗忘的进程是(
)
A.先慢后快 B.均衡递减 C.先快后慢 D.逐渐加快
5.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属于(
)
A.操作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二、判断题
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7.根据知识表述形式不同,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
8.认为遗忘发生是因为学习者不想记住而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这一遗忘理论是动机说。(
)
9.陈述性知识回答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
)
三、简答题
10.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参考答案:
1.【答案】A
【招培教育名师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先学习猫等概念概括程度低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的概念,属于上位学习。故选A。
2.【答案】C
【招培教育名师解析】:短时记忆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故选C。
3.【答案】A
【招培教育名师解析】:
4.【答案】C
【招培教育名师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对遗忘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他绘制的遗忘曲线中能够发现:遗忘过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故选C。
5.【答案】B
【招培教育名师解析】: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故而得名。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故选B。
6.【答案】√
【招培教育专家解析】: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我们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故填命题学习。
7.【答案】√
【招培教育名师解析】:依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故填程序性知识。
8.【答案】√
【招培教育名师解析】:这一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动机而引起的非自然的遗忘,即遗忘是因为记忆内容本身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形象,导致学习者不愿意记住而将记忆信息压抑到潜意识中,也称“压抑理论”。
9.【答案】×
【招培教育名师解析】:因为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体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做什么”和“怎么做”属于程序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回答的问题。
10.【参考答案】: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结果。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表现,又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