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新年致读者

 圣女未能得逞瑾 2018-02-16

祝大家新年快乐的⇡象外

图片来自艺术家朋友李明的画,特此鸣谢

这篇文章的开头,我想了无数遍,但决定还是这样写比较切合此刻的心境——

如果你问我,是什么驱使我写作,至少,因什么为象外的读者而写作,我的答案是:“愧疚”。

是的,不是成就感,不是责任心,而是愧疚——

因懒惰而拖稿的愧疚:至少有三个一年前就做完的采访,至今还未出稿,其中包括毛焰的那篇;

做不好的愧疚:以半路出家的身份来为成千上万的读者写“艺术”,又承受如此多的厚爱,我又何德何能;

觉得万一某一天不得不放弃象外的愧疚:任何事情,终究会有始有终,谁又能保证一件事做到天荒地老;

莫名的、其实也说不出什么原因来的愧疚……

总之,如果说,在过去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做象外有什么感受,那愧疚就是最大的基调。

然而,自己又是乐在其中的。不知其他几位写作者(小白、刀娘、清越、老鱼)感觉如何,至少我的感受是,这也许是自大学毕业十余年来,做得最心甘情愿的一份工作了。

本质上,我们不是在做推介艺术家,不是在介绍艺术史和艺术常识,也不是在简单地推荐艺术展览,而是在做“连接”的工作。

我们就像一个小导游(注意,不是大导游),举着个小旗子,三天两头带大家去艺术家工作室串门,替大家提问,听他们回应和展示自己的艺术,又或者,把属于过去的、逝去的艺术家,打扮一番“复活”到大家的面前。

我们(至少我本人)对技术怀有难以避免的悲观态度。技术越发达,也许我们越不愿意沟通;越是众声喧哗,越是没法说出真正想说的话,也没法听见别人的心声。

而“连接”,其实就是以有限的能力,做一点有限的工作。

我们以堪称“狭隘和保守”的眼光,挑选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和艺术品,帮他们略微羞赧地喊:“嘿,我们在这里!”

重现那些逝去的艺术家,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当代艺术从何而来,艺术史的逻辑和演进路径是什么。

而推荐展览,当然是希望大家放下手机,走出家门,在旅游景点、商场、饭店之外,多一个不错的去处。

但所有这些工作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增加一点想象力和创造力。

至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什么?我不知道。或者说不清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持续在做象外的原因。我们自己就是疑问者,是一个举着小旗子的探路人。

说到这里,不能免俗地略微回顾一下我们过去做了什么吧。

从2016年7月1日至今,我们采访和报道了超过90个(组)活着的中国艺术家——根据我们做上一个公众号的经验,这已经是非常少的比例。但是,考虑到详细地介绍艺术家尤其是年轻艺术家的公众号并不太多,我们似乎也可以自我安慰:毕竟还是做了嘛。

而他们的名字,请原谅我按照他们“出场”的顺序,逐一地列举如下:

苏堃 雷徕 赵延斌 李赢 于瀛 何云昌 仇越 金路 杨意 刘洋 聂力 赖巍 曾仁臻 李明 曾健勇 唐杰 王顷 杨舒蕙 李昂 谢德庆 孙小舟 王绮彪 陈亮 陈庆庆 向京 黄蓝 赵赵 马楠 顾亮 马思博 吴凯 江伟 季鑫 章犇 董琳 蒋志 张巍 温普林 冯君蓝 塔可 谭坦 张英楠 陈树 文那 张弱 张利平 李青 夏禹 周力 冯琳 孟煌 孙俊 熊爽 颜秉卿 黄立言 闫平 王克举 李屹青 胡赛额尼斯 费那奇小组 董斯岳 孟晓阳 丁宁 沈泳岌 邱瑞祥 张子沫 灵树 林如凯 陈雨 白城 张雷 龚旭 马莉 王云冲 王晶时 欣默 刘冰 张海儿 木格 王琳 双飞艺术中心 唐永祥 叶锦添 吴维佳 陈抱阳 李怒 李莹 隋建国 那顺巴图 王希民 李萧禾 陈丹阳

原本想着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做成超链接,让大家可以直接进入相关的报道,但发现并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只能劳烦大家自己动手。

除了艺术家的报道,我们当然也推荐过不少展览,地域则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更多的城市。在这些展览中,有几场我们想额外介绍两句,因为它们是象外策划或联合策划的展览和活动:

2017年3月18日 李明个展

画的是风景,是动物,见的是人心

2017年4月16日 好奇柜:魔都首届博物艺术展

如果你承认自己是个有品位的怪咖,那你必须得有一个好奇柜

2017年4月22日 雷徕个展

“你的诗写得真好,就是忘了加注” | 幽光里的雷徕

2017年8月10日 象外一周年:影像篇

艺术之于人生的意义,其实你并不真正知道|象外一周年系列活动招募

2017年8月26日 王绮彪个展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诚挚地邀请你来看一个艺术家做的板材?

2017年9月11日 象外一周年:舞蹈篇

跳过舞,才知道我们有多不自由

顺便说一下,在王绮彪的个展闭幕式上,我们联合AEM,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别致的音乐会,现场视频最近才剪辑出来,如果你不嫌弃,也可以直接看看:

我们本来期待可以举办更多常规性的跨界活动,因为我们此前在白塔寺那边租了一个小四合院,但因为改造未结束,所以后续的活动只能看缘分了。

本来还想罗列两份名单,一份是象外点击量最高的文章,另一份是点击量最低的,但想了想,好像也没有必要了——我们的确希望文章可以影响多的人,但在微信目前的环境下,将点击量当成首要追求,显然有悖于我们的初衷。

话说回来,我们的初衷是什么呢?

对我自己而言,或许是为了寻找同道。我没有学过艺术,没有学过艺术史,但我喜欢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审美,还相信艺术有更大的作用,有更神奇的魅力——相信这一理念的,都是我们的同道。

在除夕夜写下这篇文字,多少有些感概,因为光阴如梭(这么老派的词都发出来了),每过一年,实际上我们都离终点近了一步。在走向终点之前,我们希望,路上可以多些美好,多些美丽的风景。

这不是一篇文论,而是一封信,因此当然无需引用名人名言——跟朋友聊天,需要引用什么经典语录呢?

但我希望,这封信可以让新的、老的读者增加一点对我们的了解,并由这些了解走向交流——不完全是线上的交流,我们也欢迎读者们在线下跟我们交朋友,有事没事都可以找我们聊天。

千家万户都在看春晚、放鞭炮、放烟花了,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团聚,有离散,有五味杂陈,有悲欢交集——这就是人生,不是吗?

在这里,虽然很老土,但也要说一句:我代表象外祝福大家春节快乐,祝愿在未来的日子里,艺术一直陪伴在你左右。

艺术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但没有艺术,生活真的没多大意思。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