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技法全在这了!(下)

 邓保子 2018-02-16
 

   

7、 垂露内擫竖

起笔或藏或露,笔行至竖画的中段内敛至末尾顿笔向上围收。如图(7):

8 、垂露外拓竖

这种笔法在米芾作品中出现的较少,与垂露内敛竖在笔画中段用笔正好相反,呈外拓状。如图(8):

铁柱竖清代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云:'铁柱者,首抢上蹲锋,借势捷下,尾乃煞笔上抢,‘山’、‘由’等字用之。' 观照米老诸多法帖,我拟将铁柱竖分为两类:

9 、第一类,如戈守智所言:'首抢上蹲锋,借势捷下,尾乃煞笔上抢'。在这里,起笔有藏露之分,行笔多快捷短促,被下边的笔画拦截。如图(9):

10 、第二类铁柱竖以圆笔入,注重藏头护尾,且不为其它笔画所囿,形态较长,粗细没什么变化,如铁柱耸立于世,篆籀气息浓厚。如图(10):


1、 戈字钩, 又称斜弯钩。

米芾作品中,此类钩法多一带而过,钩角小,常与下一笔形成连带关系。也有在趯处略顿收笔的。

2 、反立刀钩

弩画收尾处驻笔侧锋向右拖出继而上挑收笔,常与次笔画形连。

3、 鹅尾钩

笔行至弩画末端,右转平行,进而蹲锋上挑。在这里,又有两种现象:A 以右转平出略顿代趯;B 以右转平出下带勾替趯。此皆鹅尾勾的异势现象。

4、 蟹爪勾

在弩画末端蹲锋向右平拖少许,继而向上迅速挑出。这是米老从大王那里化为己用的笔法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比较普遍,且常与下一笔拈连。

5 、平拖勾

笔行于钩处,顿笔蓄势,向左平拖而出。

6 、上挑勾

行笔于勾处,向左蹲锋蓄势,得势上趯。

7、 拖下勾

起笔发力由轻及重,至弩画末端,笔锋向左下方运行,提而收之。

在米芾作品中,常有一种现象,即以弩画代替竖钩,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8 、 以垂露竖代替竖钩,如图(8):

9 以柳叶竖代替竖钩,如图(10):


10、 心字钩

裹锋起笔,右斜下按,继之拖锋向右平行,驻笔蹲锋向左上方趯出,常与下一笔拈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