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笔画,一看就是米芾写的!

 lifenghong1205 2018-09-30

四、米芾的“趯”法


“趯”(ti)法指钩的写法。作钩要驻锋提笔,突然趯起。

李世民《笔法论》所云:“趯须存其锋,得势而出。”

清代《佩文斋书画谱》载《书法三昧.运用》云:“钩之祖,趯法也。

柳宗元云:趯宜蹲而势生。其法蹲锋上出,险势傍分。然亦分三体:左如‘氏’、‘长’字,须长趯以应右。右如‘门’、‘丹’字,须长趯以应左。中如‘东’、‘乘’字,趯须朝上。”

可以看出,古人就趯的方位特征,将其分为左中右三大类。


1、 戈字钩, 又称斜弯钩。

米芾作品中,此类钩法多一带而过,钩角小,常与下一笔形成连带关系。也有在趯处略顿收笔的。



2 、反立刀钩

弩画收尾处驻笔侧锋向右拖出继而上挑收笔,常与次笔画形连。



3、 鹅尾钩

笔行至弩画末端,右转平行,进而蹲锋上挑。在这里,又有两种现象:A 以右转平出略顿代趯;B 以右转平出下带勾替趯。此皆鹅尾勾的异势现象。



4、 蟹爪勾 

在弩画末端蹲锋向右平拖少许,继而向上迅速挑出。这是米老从大王那里化为己用的笔法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比较普遍,且常与下一笔拈连。



5 、平拖勾 

笔行于钩处,顿笔蓄势,向左平拖而出。


6 、上挑勾 

行笔于勾处,向左蹲锋蓄势,得势上趯。



7、 拖下勾 

起笔发力由轻及重,至弩画末端,笔锋向左下方运行,提而收之。


在米芾作品中,常有一种现象,即以弩画代替竖钩,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8 、 以垂露竖代替竖钩,如图(8):



9 、以悬悬针竖代替竖钩,如图(9):


10、 以柳叶竖代替竖钩:



11、 心字钩 

裹锋起笔,右斜下按,继之拖锋向右平行,驻笔蹲锋向左上方趯出,常与下一笔拈连:



书法思考◎有益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