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帕金森病服药误区——不求全效,细水长流?

 小五zlsmeex53x 2018-02-16
李建宇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西典门诊 副主任医师

专长: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病、腰腿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和癫痫等的诊疗工作。在国内首先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术和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在门诊很多帕金森病人来的时候,都是全身颤颤巍巍、行动已经完全不能自理了。当我问及病人的服药情况时,居然有很多病人回答,虽然吃药有一定的效果(是指服药后病人的症状可以缓解),但我们不敢吃,一天只吃不到一片的美多芭(或者息宁)。再追问为什么不多吃点药的时候,绝大多数病人回答是“怕药物的副作用!”、“内科医生不让我们多吃药!”等等诸如所云。




听了以上的叙述,我感觉作为一名专业治疗帕金森病的医生,非常有必要站出来,纠正一下关于帕金森病服药方面长期存在的一个巨大误区----“不求全效,细水长流”。


在我当学生的时候(大概是二十年前),对于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就有这种提法,那时候可能是因为帕金森病还没有外科治疗的手段,所以早期服药大量的抗帕金森病药物,会出现明显“开/关”现象和异动症。而这种药物的副作用是很难通过药物本身来解决的。可是,随着立体定向技术的进步以及脑起搏器的出现,早已经可以通过手术解决上述的并发症了。如果,你作为一名神经科医生现在还跟帕金森病人说,不要多吃药,有点效果就行,那么你无疑是给病人种下了一个“隐患”。而这种“隐患”带来的后果就是,如果病人病程过长,就会导致关节和脊柱的变形,失去运动功能造成终生的残疾,无法康复。




我在随访治疗过的帕金森病人的术前用药,国内病人术前约为三片左右的美多芭(或者息宁),而在国外几乎是我们的一倍。服药剂量上的巨大差异,也造成病人手术前的状态之间的差距。所以,合理的帕金森病用药,对于病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术前病人养成了良好的用药习惯,虽然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开/关”现象和异动症),但病人术前的生活质量会明显提高,手术后随着药物副作用的消除,病人的生活水平又会迈上新的台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