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将奇谋:九十三、深沟高垒阵前策反

 墨香笙樵 2018-02-18

九十三、深沟高垒   阵前策反

        ————慕容绍宗涡水败侯景

        

     这个故事出自《北齐书·慕容绍宗传》、《南史·侯景传》、《梁书·侯景传》、《北齐书·文襄纪》、《北史·齐本纪上》、《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卷第一百六十一。

        武定四年(546年)九月,东魏丞相高欢大举进攻西魏要塞玉璧(今山西稷山西南),于是爆发了惨烈空前的玉壁大战。高欢攻城五十余天,士卒死亡七万余人,精疲力竭,用尽心计,仍未攻克玉璧城,急得旧病复发,一卧不起。高欢回到晋阳后,便于次年正月死去,终年五十二岁。  高欢死后,其长子高澄以大将军、渤海王的名义,执掌东魏大权。此后不久,拥兵河南的大将侯景便起兵叛乱,造成了东魏国家的大分裂。

   侯景,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人,是已经同化于鲜卑的羯族人。他出身镇兵,后因功渐升为镇功曹使。东魏大丞相高欢生长于怀朔镇,与侯景早就相识,两人关系甚好。

     北魏末年北方大乱,豪杰并起,侯景归顺尔朱荣,甚见信

重。尔朱荣率军镇压葛荣起义,侯景担任先锋,生擒义军首领葛

荣,以功擢升定州刺史,由此显名。后来,高欢灭尔朱氏,侯景

因与高欢有旧谊,又归附高欢,任大丞相长史,仍兼定州刺史。

    侯景身高不满七尺,上长下短,广额高颧,右脚患有足疾,

是个跛子,弓马非其所长。他虽然其貌不扬,却颇有谋略,以机

诈多变著称。在东魏和西魏的征战中,侯景屡建战功,渐次进封

为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河南道

的最高行政长官),统兵十万,专制河南(黄河以南地区)达十

四年之久,是东魏实力最雄厚的外藩。

   河南“殷实富强”,人口百万(据《魏书·地形志》上中二卷所录东魏武定年间(543—550)户口数统计:东魏总口数 7,591,654口。侯景所辖十三州总口数当在百万左右,约占东魏人口总数 13%。),侯景在此经营多年,早与当地豪族紧密勾结,逐渐发展成与中央不相协调的强大地方势力,初步具备了割据的经济、政治诸条件。

    侯景为人阴险狡诈,桀骜不逊。在东魏阖朝文武中,他只佩

服高欢。高敖曹、彭乐等人,都是东魏勇冠一时的名将,侯景却

把他们视如猪狗一般的无能之辈。他对高欢的儿子高澄也很轻

视,曾私下对东魏将领司马子如说:“高王(指高欢)在时,我

不敢存有什么异心;倘若高王死了,我是不会再与鲜卑小儿共事

的!”

    武定四年(546年)底,高欢病重。高澄唯恐侯景不服,趁

机兴兵作乱,便以高欢的名义致书侯景,调他入京加官进爵,企

图趁机夺其兵权,诛除后患。

    不料,侯景接到高澄的书信以后,便知其中有诈。原来,侯

景率军镇守河南时,曾与高欢有约,凡高欢致书侯景,均在信尾

处点上墨迹以作暗号。高澄不知这个秘密,结果被侯景看出破绽。

侯景立刻派人前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高欢驻地)暗

访,得知高欢病重,他自知一旦入朝,脱离根本,就如虎兕在柙,

不仅威权尽失,性命也难保无虞,便拥兵自重,称病不朝。

      高澄见侯景拒不从命,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败露,终日闷

闷不乐。高欢见他这个样子,便对他说:“我年已五十,即使死

了,也不算早夭,你当尽心国事,不必以此为虑。不过,我看你

好像还有别的心事。”

    不等高澄回答,高欢又接着问:“莫非是担忧侯景会叛变

么?”

    高澄点点头,没说什么。

    高欢道:“侯景专制河南,已经十四年了。此人飞扬跋扈,

常怀不臣之心。有我在,他还不敢怎么样。我死以后,你恐怕驾

驭不了他。”

    高澄道:“父亲所言极是。我终日为此担忧,以致夜不能寐,

还请父亲指点迷津。”

    高欢道:“纵观朝中诸将,堪与侯景为敌者,唯有慕容绍宗

一人。他多有战功,我却故意不提拔他,就是为了让他为你效命。

我死以后,你要委他以重任,以结其心。有慕容绍宗在,侯景不

足为虑!”                                   

    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欢病死,其子高澄继任大丞相,掌握东魏实权。侯景闻讯,心中更加不安,终于决定公开据兵反叛。 

   河南诸州刺史、守、令也多与侯景合流。东魏在上年的玉璧之战中损失惨重,高欢新死又引起朝野振动,侯景反叛使东魏西、南两面受敌,形势更加严峻。

    为尽快平叛,高澄对侯景许以种种优厚条件诱降,同 时派遣重兵昼夜兼行,企图包围侯景,将其一举歼灭。

    侯景仓促难敌,急举河南 六州投降西魏,向其请援。二月,又派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梁武帝萧衍,倾河南全境十三州降梁求援。

    都是投降求援,举地数量却有不同,这透露出侯景此时的心态。他对西魏心存疑虑,投降乃是解急权宜之计,并非出于真心,只是想利用西魏军同高澄作战,待攻灭高澄后,便独霸中原。

    因久居河南,侯景对南朝梁廷腐败状况了解得非常深切。他藐视梁武帝萧衍妄敦戒素、佞佛昏谬,曾踌躇满志地夸口,愿请兵“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老公,以作太平寺主”(《南史·侯景传》),骄矜自负之状溢于言表。

   侯景的伎俩早已被宇文泰识破,他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后,先后派大将王思政、李弼、赵贵、韦法保、贺兰愿德等人进兵河南。两月之间,西魏军以援助为名,先后接收侯景所辖土地七州十三镇之多,几近侯景所辖土地的一半。

   此时,高澄也调兵遣将,向侯景军逼近。侯景在东西夹击、走投无路的形势下,乃派行台郎中丁和到江南向梁武帝接洽投降,要求梁武帝派兵增援。

   梁武帝接到侯景的降表后,不顾群臣反对,决心接纳侯景,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河北诸军事,令丁和带着饬令回去报告侯景。

   接着,梁武帝又派司州刺史羊鸦仁、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人,带领三万人马奔赴悬觚(今河南汝南),运送粮草接应侯景。

   梁武帝的接纳,使侯景在同东魏高澄的斗争中得到了一个庇护所,得到了一条退路。而梁朝本身则不仅一无所得,而且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因为,黄河以南的十三个州仍然为侯景管辖,但高澄攻打侯景时,梁朝却没有理由不给侯景以粮食、武器、兵力的支援。

   太清元年(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八月,梁武帝任命南康王萧会理(梁武帝孙)为帅,率军五万北伐。

   贞阳侯萧渊明(梁武帝兄萧懿子)时任豫州刺史,镇守寿阳(今安徽寿县)。他少年气盛,颇想建功立业,听说大军北伐,屡次上表请战,得到梁武帝的批准。大军行至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梁武帝命人追还南康王萧会理,任命贞阳侯萧渊明为都督,率军继续北伐。

   侯景起兵后,其部下将领蔡道遵不从,逃回晋阳。高澄向他询问侯景军中情形,蔡道遵据实相告,并说侯景屡战不利,颇有悔意。高澄因国有大丧(指高欢之死),自己初立,地位尚未巩固,急欲整顿内政,便致书侯景,劝其归降。信中许诺说,如果归降,将任命侯景为豫州刺史,还其宠妻爱子;追随侯景起兵谋反的文武官吏,也一律既往不咎。

   不料,侯景回信只是将高澄奚落一番,并无降意。高澄大怒,将侯景妻子的面皮剥去,扔进沸油之中;女儿没入宫中为奴;侯家三岁以上的男子全被杀死,三岁以下幼童全部阉割为奴。同时派遣大军讨伐侯景。

   梁武帝下诏令萧渊明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牵制东魏军队,支援侯景。诏书并指示具体作战事宜,令萧渊明在距彭城十八里的寒山阻断泗水,修筑堤堰,以灌彭城;得到彭城后,再继续进军,和侯景成犄角之势。九月初九这一天,萧渊明军至寒山,令侍中羊侃修筑堤堰。羊侃督众日夜修筑,二十天后,堤堰便筑成了。不久,大水将彭城团团围住。羊侃劝萧渊明乘水势攻城,萧渊明不从,只是等待城中守将势穷来降。

   十一月,东魏大将军高澄任命清河王高岳为大都督,率军救援彭城。临行前,高澄欲以金门郡公潘乐为副将。左丞陈元康劝阻道:“潘乐虽然是一员猛将,但不是帅才,其临阵应变的能力不如慕容绍宗;而且,用慕容绍宗去抵御侯景,是先王(指高欢)的遗命。明公只要对慕容绍宗推诚相待,授以全权,侯景不足为虑。”

   于是,高澄以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与高岳、潘乐一同向彭城进发。

   慕容绍宗,前燕名将太原王慕容恪的后人,先从尔朱荣,颇受信任。尔朱荣死后,又跟随其侄尔朱兆,任尔朱兆的长史。建明元年(530年)高欢上书尔朱兆,请求移师山东,意图自立。慕容绍宗识破他的计谋,极力劝阻尔朱兆,可惜他的意见没被采纳。后来韩陵 (今河南安阳东北) 之战,尔朱兆被高欢打得大败,很后悔地对慕容绍宗说:“比用卿言,今岂至此!”(《北齐书·慕容绍宗传》)永熙元年(532年),高欢大破尔朱兆于赤洪岭(今山西离石)。尔朱兆突出重围,身边只剩下几个人了。他自知末日来临,便自缢而死。慕容绍宗率余众归降高欢。高欢“仍加恩礼,所有官爵并如故,军谋兵略,时参预焉” (《北齐书·慕容绍宗传》)。慕容绍宗在高欢父子帐下十几年,屡立战功,担任过很多重要官职。此次行前,他的官职是徐州刺史。

   侯景对东魏诸将多不放在眼里,只是对慕容绍宗有所顾忌。起初,侯景听说高澄派韩轨前来,便说:“此乃猪狗之辈,不足为虑。”后来,又听说高岳为帅,侯景也不以为然,对诸将说:“高岳所部,皆是精兵,但高岳为人凡庸,素无谋略,不是我的对手。”及至听到高澄又派慕容绍宗前来的消息,他才有些惊慌:“谁让鲜卑小儿派慕容绍宗来的?莫非高王还活着吗!”因为侯景在尔朱荣军中时曾和慕容绍宗共过事,并向他学习过兵法,所以知道慕容绍宗的厉害。

   不久,慕容绍宗率领十万大军来到距彭城不远的橐驼岘。粱军大将羊侃向贞阳侯萧渊明建议:乘魏军远道而来立足未稳之机袭击他们。萧渊明不从。次日早晨,羊侃又建议出战,萧渊明仍然不听。羊侃见主帅如此懦弱,知道粱军必败无疑,便率领所部将士离开大营,屯驻堤堰之上。

   粱军主帅萧渊明本是一个未经战阵、怯懦寡谋的纨绔子弟。他见魏军势盛,早已吓破了胆,根本不敢出战。每日里只是禁闭寨门,饮酒作乐。有的将领实在看不下去,便婉言相劝几句。每逢这时,萧渊明便暴躁地说:“敌军来时,我自能临机应变,你们不要多嘴!”诸将见他如此,便不再言语。从此,将士离心,士气更加低落。

   丙午(十三日)这一天,慕容绍宗率马步军一万余人进攻梁潼州刺史郭凤据守的营寨。魏军攻势甚猛,箭矢如飞蝗一般射向粱军。此时,萧渊明饮酒正酣,醉得连马都骑不了。他命令将领们前去救援郭凤,众将领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谁也不敢出战。北兖州刺史胡贵孙见状,对谯州刺史赵伯超说:“我们奉命前来,本来就是为了和敌人作战的,如今敌人来了为什么不出战呢?”赵伯超惧怕魏军,不敢回答他的话。

   胡贵孙无奈,只好独自率领所部将士出战。他挥舞大刀,左奔右突,往来冲杀,斩首敌人二百多人。怎奈寡不敌众,终于不支。此时,赵伯超拥众数千,却不敢相救。他对部下们说:“敌军如此强盛,我们前去迎战,无异飞蛾扑火,必定失败。不如全军早归!”其子赵威方想率军出战,被他下令召回。赵伯超逃走后,胡贵孙孤立无援,终于力尽被擒。

    魏军初来时,侯景曾告诫梁朝诸将说:“慕容绍宗用兵狡诈,如果他败退时,不要追击过远,最好不超过二里。”而慕容绍宗也不知粱军底细,唯恐粱军勇悍,魏军不敌,在出战前对将士们说:“两军作战时,我要诈败退走,诱使粱军追击。到那时你们从后面袭击他们,我再回军掩杀,必能取胜。”

   两军交战多时,魏军不支,慕容绍宗引军退走。粱军不听侯景之言,乘胜追击,逐渐深入魏境。魏军上下都以为慕容绍宗佯败之计奏效,士气大振,争先掩击粱军。粱军反胜为败,几乎全军覆没,主帅萧渊明也被生擒活捉。只有羊侃所部全军而退。

   史家认为。寒山堰之战,粱军的失败不是偶然的。魏晋以来,“士家”制度开始形成。士家亦称“兵户”,由于他们大都父子相承佃耕政府的土地,因此兵户的身份也就世代相袭。兵户子弟也称“兵家子”;兵户的户籍,也和民户的户籍分开,不属于郡县,而属于营部。兵户的户籍称为“士籍”、“兵籍”或“军籍”。由于兵户世世代代都要担负沉重的兵役,因此他们的生活非常困苦。由于兵士身份的低落,带来了士气和战斗力的低落。兵户不堪重负,不断逃亡。到了梁武帝晚年,征发兵士时,都要锁以镣铐。如果不这样,根本不能阻止士兵的逃亡。让那些用锁颈械手的方式抓来的士兵去面对劲敌,打败仗是必然的。加上军官的腐败,粱军所到之处,劫掠居民,毫无纪律,以及主帅萧渊明的怯懦无能和没有实战经验,粱军在寒山堰之战中的惨败更是不可避免。

   这一天,梁武帝正在午睡,宦官张僧胤进来报告说,中书舍人朱异有要事禀报。梁武帝急令传见。朱异进得殿来,顾不上叩头行礼,便大声说道:“陛下,大事不好了。寒山堰之战,我军丧亡殆尽,主帅萧渊明也被敌人俘虏!”

梁武帝此时正做着一统天下的美梦,忽然听到这一消息,惊得身子发晃,几乎从座位上栽下来,张僧胤急忙上前扶住。过了好一会儿,梁武帝才仰天叹道:“我难道要重蹈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的覆辙吗?”

   慕容绍宗在寒山堰大捷后,又回师进击侯景。侯景当时尚有士卒四万人,退保涡阳(今安徽蒙城)。慕容绍宗有众十万,“旗甲耀日,鸣鼓长驱而进”(《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很快兵临涡阳城下。侯景派人对慕容绍宗说:“明公是为我送行呢,还是想和我一决雌雄呢?”慕容绍宗回答说:“想和你一决雌雄!”

   时值隆冬天气,朔风怒号,慕容绍宗顺风结阵,派人向前搦战。侯景见逆风作战对自己不利,便坚壁不出。

   次日风止,侯景率众出战。慕容绍宗对部下说:“侯景诡计多端,大家要小心 提防。”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他所预料的那样。两军交战正酣时,侯景军中突然冲出一彪人马,士卒一律身披藤甲,手执短刃,冲入魏军阵中以后,便专往人脚马腿上砍。魏军哪见过这种打法?被杀得大败。主帅慕容绍宗的马腿也被砍断,险些被俘。

   慕容绍宗率军退守谯城(今安徽亳县),部下将领斛律光、张恃显责备他不该失败。慕容绍宗说:“我经历过的战斗太多了,从来没见过侯景这样顽强的敌人。你们不信的话,可以和他打一仗试试!”

   二人被激出战。临行前,慕容绍宗告诫他们说:“如果不能取胜,便赶快撤兵,千万不要恋战!”

  次日,两军隔涡水相持。斛律光自恃骑射精良,单骑来到阵前,向侯景军接连放箭。侯景拍马向前,对他说:“你为追求功名而来,我为躲避灭亡而去。我和你父亲共事多年,关系甚好。如今为何苦苦相逼!”斛律光不答,只是接连放箭。惹得侯景性起,弯弓搭箭,一箭便把斛律光坐下战马射倒。斛律光连忙回阵换马,但立足未稳,战马又被侯景射倒。斛律光这才知道厉害,连忙退回本阵。侯景挥众杀来,魏军大败而逃,张恃显被生擒活捉。

   慕容绍宗见侯景势盛,便深沟高垒,不与交战。任凭侯景百般辱骂,只是严令部下不许出战。两军相持数月,侯景军中粮尽,军心开始动摇,不时有人出寨投降。慕容绍宗见时机已到,便率众进击侯景。

   侯景为使士兵继续为其卖命,便欺骗大家说:“你们的家属,都已被高澄杀掉了!”士卒们受其欺骗,虽忍讥挨饿,仍麇集不散。

   慕容绍宗闻讯,便大声向侯景军呼喊道:“侯景所说,完全是一派胡言。大丞相只诛除侯景一家,其余一律不问。你们的家属未受任何惊扰。如果复归本朝,官勋依旧,立功者,另加赏赐!朝廷明令如此,绝无欺诓,如有半句假话,天诛地灭!”并“被髮向北斗為誓”(《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一)),以明其言之不欺。

  侯景军中士卒大多为裹胁而来,听了这一席话,顿时散去大半。大将暴显等各率所部投降。慕容绍宗乘势掩杀,侯景军大败,很多人落水而死,涡水为之不流。

   侯景率心腹数骑南渡淮水,收集溃兵,四万人马只剩下八百余人,辎重战马丧失殆尽。侯景无奈,只好率众继续南逃。当路过一个小城时,有人见这一行人如此狼狈,便登城骂道:“跛奴(侯景右足偏短,故被人讥为跛奴)!你还有什么能耐!”侯景哪堪如此羞辱,便不顾追兵紧逼,率众攻城,捉住詈骂之人,一刀结果了性命。

   这么一耽搁,慕容绍宗率领追兵已经杀到。侯景回身喊道:“古人有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侯景若被除掉,明公还有何用?为何苦苦相逼!”慕容绍宗一听这话,怦然心动,便驻足不前。待抬头望时,侯景已经去远。

   慕容绍宗这一犹豫,便放走了侯景这个恶魔。此后,侯景以八百残兵渡江,竟荼毒江南数年之久,此是后话不提。

   有意思的是,慕容绍宗放走侯景,看来是对“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韩信说过这句话,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身处钟室、斧钺加身,说什么都晚了。韩信的悲剧给后世的武将们以深刻的启示,“养寇挟而自重,则老黠谋身之巧”( 钱钟书语)。慕容绍宗懂得这个道理,后来的贺若弼、左良玉也懂得这个道理(《北史·贺若弼传》:隋文帝曰:“初欲平陈时,弼谓高熲曰:‘陈叔宝可平,不作高鸟尽、良弓藏邪?’”;郑达《野史无文》卷三记左良玉大捷而不肯穷追,曰:“留此残贼,武官尚可为人;若贼今日平,武臣明日即奴矣!”),尚可保身于一时;年羹尧不听汪景祺的劝诫,最终惨遭冤杀。笔者每读史至此,感慨良多矣!柳宗元所论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 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益之大” (《敌戒》),信然!不过,这也是专制统治本身消除不了的弊端,没办法克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