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康熙评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究竟廉到什么程度?

 恶猪王520 2018-02-18

 



在小编的童年回忆里,《康熙微服私访记》里总有一位“八府巡按”于世龙,每次都在十万火急的时候“救驾”,康熙呢也经常龙心大悦,就差没问“世龙你怎么看”了!

长大了才知道,这位“于世龙”在历史上可是有原型的,他就是两江总督于成龙,45岁才当官,20年就从七品知县当上了一品总督,曾经被康熙钦点为“天下廉吏第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传奇仕途的起点,竟然是广西一个偏远的小县城——罗城(现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字北溟,明万历四十五年出生于山西永宁(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



1658年,入关后稳定了局势的清政府大规模选拔官吏,于成龙获得了“候补知县”的身份,三年后(1661年)被派往广西罗城担任知县。


罗城位于广西北部,清代属柳州府管辖。明末清初,这里的反清斗争十分激烈,政权反复更迭,直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才纳入清朝版图。前两任罗城知县,一位死于土匪劫杀,一位弃官逃走,几年间都没有官员敢来接任。于成龙得知要去罗城之后,豪气万千地说:“读书一场,曾知见利勿趋、见害勿避,古人义不辞难,何为也?”他怀着一种舍身赴难的豪气,赶赴罗城。



当时罗城荒凉无比、十室九空,城中只有六户人家居住,县衙破旧不堪,新官上任的于成龙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只能住在关帝庙里。随行的四个仆人,没几个月就病死了三个,还疯了一个!



这时只剩于成龙一个人孤零零地处理所有事务,由于盗贼横行,晚上甚至要枕刀而眠。(小编忍不住旁白一句:于大人自带主角光环,配角都死光了,他一点事没有,膜拜!)


困难那么多,怎么治理好一个县呢?于成龙自有办法。他经常便服下乡,和乡间老农攀谈了解情况,在县衙里办公也没有半点官架子,判案公正,让百姓心服口服。于成龙动员逃难百姓回归家园、安居乐业,于是罗城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开始渐渐恢复。




于成龙为官首重清廉,治理罗城也用“廉治”,他采取了严禁加征火耗、政务公开、整顿吏治等一系列措施来抑制腐败。


清初,“火耗”是十分严重的腐败问题。因为百姓交上来的银子成色不足,需要熔炼重铸之后才能统一入库,这其中的损耗就称为“火耗”。火耗的收取以10%为惯例,但实际上收多收少全部由地方官员自己决定,超过惯例的称为“加征”,有的贪官的加征高达50%。看过《雍正皇朝》的观众想必都有印象,用加征火耗的方式敛财是贪官们的拿手好戏。




但于成龙在罗城收税,绝不加征火耗,为防止其他官员阳奉阴违、借机摊派,他甚至亲自坐在大堂上,让老百姓面对面交税。于成龙每月仅有三两银子的俸禄,约能买米三石(约合360斤,如果按现在的米价3元/斤计算,大约相当于1000元/月),却一文不贪,罗城老百姓在交口称赞之余,又觉得他的生活实在清苦,心中过意不去,在缴纳税赋的时候,经常会多交几个铜钱,顺手放在桌面上。于成龙发现后坚决不收,全部退回。





于成龙大力整顿吏治,发现腐败现象坚决查处。有人控告他的得力属下胡安之欺压百姓,于成龙查明事实之后,秘密派人将胡安之拘留审办。一番整顿之后,罗城吏治清明、政通人和,所谓“公生明,廉生威”,于成龙在百姓中的威望甚至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地步。


当时,柳城西乡的地方武装经常越境在罗城烧杀抢掠,为保境安民,于成龙在组织团练武装统一训练,西乡地方武装的首脑闻讯之后大为恐慌,不但把之前从罗城掳掠的人口、牛羊尽数奉还,并且答应从此以后不再侵犯罗城。



一夜一壶酒,床头已乏钱。

强欲禁酤我,通宵竟不眠。

——于成龙《无酒》




几年后,广西巡抚金光祖准备调于成龙到身边担任幕僚,结果罗城百姓结伴到桂林请愿挽留,只好让于成龙继续担任罗城知县。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保举为“卓异”,连升三级转任四川合州知州。于成龙来时一身清贫,去时两袖清风,罗城百姓十里相送,为纪念这位清官,还修建了一座“于公亭”。后来在亭子旁边的一块巨石上,还刻下了“于公旧治”几个大字,以此纪念这位清廉能吏。



于成龙一生历任黄州知府、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官职,从七品知县到一品总督,平步青云却初心不改,一生保持清廉本色。在两江总督任上,于成龙因为每餐几乎只吃青菜而被百姓称为“于青菜”。他没钱买茶叶,就摘槐树叶子泡茶,久而久之,连槐树都成了秃树。



在于成龙的带动下,两江官员士绅纷纷脱下绫罗绸缎,换上粗布麻衣,官场奢靡之风一扫而空。



但是,于成龙一力推行廉政,也得罪了朝廷中的利益集团。权臣纳兰明珠指使御史弹劾于成龙“小人播弄”、“污蔑各官”,但康熙皇帝认为“居官(清廉)如(于)成龙者有几?”,并没有严厉处分,仍让他留任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于成龙病逝于南京。根据当时为他送葬的大学士熊赐履、陈廷敬等记载,于成龙家中仅有官服破靴一套、米数斗,“清俭之节固千古所未有也”。康熙皇帝赐于成龙谥号“清端”,并写下“天下廉吏第一”的赞誉,为他清正廉洁的一生做出了最高的评价。




334年前的日落,在历史上映射出一个高大的身影,也成就了一个官员至高清名。罗城百姓深切怀念清廉而贤能的于成龙,他们在于公亭旁边建了一座祠堂,还建起了“于成龙廉政文化园”,以此作为廉政教育基地,弘扬廉政文化。为官之德在于清廉,风清而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一代代廉能官员用他们的清廉正气,支撑起了国家社稷的朗朗乾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