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官19年连升11级,于成龙是如何做到的,康熙还亲自为其撰写碑文

 梦想童年594 2022-07-14 发布于江西

|池鹭怀古

编辑北城南笙

文章图片1

前言

他是清朝历史上最有名的官员,不是进士出身,却在十九年的时间里连升十一级。

而他的墓碑则是用瓷碗扣白灰筑成,以松香灌注,意为“一世清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此待遇的官员。

更是连康熙都为他打破规矩,在他去世后亲自为他题写碑文。

那么这个清官到底是谁?为什么能使康熙为其破例?点个关注,咱们接着往下看。

文章图片2

于成龙

这位清官就是得康、雍、乾三代帝王垂青的于成龙。

1617年生于清山西永宁州,字北溟,号于山,是清朝第一清官。

但可惜幼年得于成龙,生活很是坎坷,出生不久后,他的母亲田氏便去世了

因此于成龙从小就是由她的继母,一手养大的。

文章图片3

于成龙

参加乡试,惨遭科考落榜

于家的祖上曾出过不少高官,所以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这也就使得于成龙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更是在二十二岁那年,前往省城太原参加乡试,但却在考试的时候,看到了考官收受贿赂。

这使得于成龙十分的气愤,于是就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结果也可想而知,他只得了个副榜贡生

文章图片4

科举考试

所谓副贡就是副榜贡生,意思是考不中举的人,但那些成绩还不错的考生,则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

这样从国子监出来后,仍然有机会加官进爵。

于成龙就获得了这样一个机会,但因为父亲病重,最后还是选择放弃这个机会,回家照顾父亲。

文章图片5

于成龙

满清入关后,于成龙多次参加科考,但屡遭失败。

几年后,于成龙的哥哥去世,自己又有了第三个儿子,再加上父母年迈。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为了养家糊口,于成龙只能暂时放弃参加科考。

文章图片6

于成龙

顺治十六年,举国上下满清贵族胡乱圈地之风盛行。

他们将百姓良田圈为私有,不但把田地所属百姓销籍为奴,更是将反抗者就地杀死。

这样的行为,也就逼得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终于有一天,圈地活动蔓延到于成龙的家乡,眼看全村老少要面临灭顶之灾,冷静地于成龙站了出来。

文章图片7

于成龙

他率领村民与圈地将领进行抗争,同时只身前往各级官府诉讼此事。

但由于当时圈地的将领是权臣鳌拜的亲侄子,于成龙飞当没有告成状,还被他人诬陷被捕入狱。

幸运的是,他和翰林侍读陈廷敬是老乡,在他的帮助下,于成龙才得以诉讼成功,并斩杀了圈地的将领。

文章图片8

陈廷敬

落榜考生,正式步入官场

康熙元年,于成龙以崇祯副榜贡生的身份参加满清朝廷的举官选拔,被派往广西罗城担任知县。

从此便踏上了仕途,并远离家乡四千多里前往罗城上任。

自此,一位震铄古今,彪炳史册的人物,开启了他二十三年的为官生涯。

文章图片9

于成龙

当时的罗城位于清朝南部,地理位置偏僻,广西也是南明被消灭后,清朝刚刚占领的地区。

罗城在兵败之后,满目狼藉,民不聊生,城中不但没有官衙,甚至连城墙都没有。

文章图片10

于成龙为官

而在于成龙到任前,罗城的前两任知县,一个病死在了上任途中,一个选择弃官而逃。

本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决心,于成龙最终还是辞别妻子,骑着毛驴,来到了县衙只有三间破茅草屋的罗城 。

文章图片11

于成龙罗城任职

罗城中盗贼猖狂,一是由于当地贫苦,地理环境严峻,二是族群关系复杂。

加之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除了汉人之外还有瑶人等民族,民风彪悍,相互仇视,不少人据险为盗。

而在罗城的于成龙则以诚心、用重典,不惧艰险,勤勉为官,更是以“召百姓从容问疾苦”的姿态,经常到乡间了解民情。

甚至还主动下田和当地的农民聊天,鼓励百姓耕种,在树下和百姓一起吃饭聊天。

文章图片12

于成龙与百姓

因为没有一点为官的架子,和群众们打成一片,于成龙也因此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信任与爱戴。

仅用了三年时间,此地的民众便得以安居乐业,出现了少有的欣荣景象,于成龙也因此被评为全省的治理榜样。

当他的事迹传到康熙的耳中后,不久之后便升职了,到四川合州担任知州。

而在他离开罗城的时候,人们十分不舍,满城送行,泣送数百里。

文章图片13

康熙

智灭匪患,再获“卓异”

合州属于四川,清初南明政权和起义军张献忠长期驻扎在这里,四川百姓饱受战乱,民不聊生。

在经历了动乱过后,合州的百姓几乎没剩下多少了,仅仅只有100多户人家,一年的赋税也才15两。

加之这里还有繁重的劳役,对于成龙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文章图片14

于成龙

于是在上任之后,他努力学习新制度,对现存的一些陈旧无用的制度,进行了改革。

在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知州上任,百姓应该向知府送鱼。

于成龙得知这个规矩后,当即便严辞拒绝了。

同时向上级汇报了合州百姓的困苦生活,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废除了合州百姓的义务负担。

文章图片15

于成龙

而于成龙到合州后,身穿布衣,深入了解合州百姓的生活,最后提出三大解决办法。

“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

简单来说,合州人口稀少的弊病,正是当地的住户一直排外,因此许多的流民都不愿意前来。

文章图片16

于成龙

得知这一原因后,于成龙便下令让各县为新来的百姓,解决居住和土地的问题。

在于成龙的不懈努力之下,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使得合州人口剧增,可耕种的土地更是扩大了几十倍。

文章图片17

于成龙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朝廷曾下令,命合州百姓砍伐楠木进贡给皇宫。

于成龙得知此事愤然上书,说这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起初他的上司对此不以为意,但在于成龙的多次上书,最终惊动了京城,取消了合州百姓的劳役。

文章图片18

于成龙

两年之后,于成龙再次因治理有功,被提拔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这一次所上任的黄州,情况可比罗城和合州都好得多,但仍旧也有自己的问题所在。

别的地方只是夜晚盗贼横行,而在黄州这个地方,盗贼在白天就敢光明正大地打劫。

文章图片19

于成龙

得知这一情况后,于成龙也陷入了沉思,面对如此猖獗的盗贼,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在思考了一番之后,于成龙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根据史料的记载,他先是逮住了一个强盗得头目,并告诉他只要帮助官府打击盗贼,就可以给他减刑。

文章图片20

于成龙

不得不说于成龙真是聪明,他的这个办法类似于我们今天刑法中的“立功”,就是犯人通过帮助抓捕其他罪犯,来减轻自己的罪行。

虽然于成龙靠着这一方法,抓捕了一些盗贼,但那些占山为王的大型盗贼团伙,还是很难完全清除。

文章图片21

于成龙

相传为了能将这些隐患彻底铲除,于成龙曾不顾危险,乔装打扮偷偷地打入了盗贼的内部。

在暗中掌握他们的人员结构和地理位置,最终出其不意,将盗贼团伙一网打尽。

他也因此在康熙十二年,第二次获得“卓异”的考绩。

文章图片22

于成龙

出任三地,荣获三次“卓异”

于成龙的第三次“卓异”则与前两次大为不同。

当时正值吴三桂叛乱,朝廷几乎把各地的官兵都征调到了前线,于成龙所在的黄州自然也不例外。

面对势如破竹的吴三桂,云南、贵州迅速沦陷,然后就是湖南和四川。

文章图片23

吴三桂

由于军需紧张,朝廷便下令让当时任武昌知府的于成龙,迅速在后方修筑浮桥。

面对朝廷的命令,于成龙日夜赶工,不料突然爆发山洪,浮桥被冲垮,他因此被免职追责。

但于成龙被免职不久,又重新起复,因为他立了功。

文章图片24

于成龙

相传于成龙麾下曾有一名叫刘君孚的捕快,非常擅长治理盗贼,而在于成龙被免职后,刘君孚被吴三桂劝降,带头聚众造反。

眼见事态紧急,湖北巡抚张朝珍火速召于成龙前来,想让他去招抚刘君孚。

文章图片25

于成龙

于成龙得知后,便日夜兼程赶到地方,并在距离叛军十里的地方停下脚步,随后便让手下张贴告示。

以此来告诉那些反叛之人,凡是选择主动自首的,全部都可以免除之前犯下的罪行。

文章图片26

于成龙

而叛贼们看到告示,顿时军心动摇,不一会儿便有上千人前来自首。

随后于成龙便骑着一头黑骡,带着两个随从,撑着伞、鸣着锣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刘君孚的老巢。

刘君孚被于成龙的威信所折服,于是便主动走了出来,接受了于成龙的招抚。

文章图片27

于成龙

经过这件事后,于成龙也因为招抚有功,得以官复原职。

但彼时的武昌知府已经有新的官员上任了,康熙在思索了一番之后,便将于成龙调到了黄州。

虽然在于成龙之前上任黄州的时候,已经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猖獗的匪患,但再次来到黄州,问题却并不比之前少。

文章图片28

剿匪

由于三藩混乱的原因,导致全国兵力都集中于主战场,地方缺乏朝廷势力的镇压,很快便产生了许多的武装势力。

当时出于后方没有充足的兵力,无法与这些反贼抗衡的考虑,很多人都劝于成龙放弃黄州,暂时退到安全地带。

对此于成龙并不在意,他不愿意放弃任何一片土地。

当即便迅速的招募勇士,并亲自带兵出征,仅用了短短的24天,就剿灭了许多的贼寇,使前方的大军没有了后顾之忧。

文章图片29

于成龙

细致观察,巧破案件

康熙十六年,康熙新设置了江防道,于成龙被任命为江防道台,并于第二年便被康熙提拔为福建按察使。

值得一提的是,于成龙不仅在为官掌权时清正廉洁,同时他也十分的善于断案。

在福建任职期间,他处理了许多地方上发生的重大疑案、悬案,使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被百姓呼为“于青天”

文章图片30

于成龙

更是有史料记载,于成龙“判决明允,狱无淹滞”,在他为官期间,狱中没有出现任何一起冤案。

而于成龙在破案、察盗方面的许多事迹,在清人野史、笔记和民间文艺中均得到了反映,甚至描写得十分神化。

就比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的《于中丞》一节中,就曾讲述了一则关于他的故事。

文章图片31

蒲松龄

相传有一次于成龙外出去邻县办事,途中看到两个人用床抬着病人。

随行的则是三四个健壮的男子,路上还时不时的用手去掖被子,像是害怕进风一样。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平常,却引起了于成龙的注意。

文章图片32

于成龙

他急忙叫来身边的人,让他去问问什么情况。

对此对方显得十分的慌张,称是因为自己妹妹病危,于是打算将她抬回丈夫家中医治。

众人听后也么多想,便回身继续赶路。

文章图片33

于成龙

但当一行人走出二三里地后,于成龙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急命差役悄悄返回,看他们把人抬到什么地方。

差役奉命尾随,之后看到那一行人到了一户农家,有两个男子走出家门,将他们迎了进去。

文章图片34

于成龙

于成龙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便命令差役,去那户人家中,将八个人抓了回来。

在一番审问过后,这八个人果然是盗贼,他们在杀了一户富商之后,将家中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

随后几个人串通一气,以送病人为掩护,将金银财宝放在床上抬到住处瓜分。

文章图片35

于成龙

对此众人十分的不解,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急忙询问于成龙,是如何发现这伙人是盗贼的呢?

于成龙听后则是微微一笑,说道:“少妇躺在床上,为什么要把脸盖起来呢?而他们轮换着抬床,说明床上之物甚重,又用手捂着被子,说明其中必定藏着什么东西。

另外如果的确是少妇病危,那么出门迎接的必定有妇人。

如今只能看到男子,而且也没有展现出惊讶,那这伙人就肯定是盗贼无疑了。

文章图片36

于成龙

众人听后都被于成龙缜密的心思所折服,而于成龙的优异表现,也很快受到了福建巡抚吴兴祚的欣赏。

于是便上书康熙,举荐于成龙乃“廉能第一”。

康熙本就有意培养于成龙,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更是十分开心,当即下令升任于成龙为福建布政使。

文章图片37

康熙与于成龙

严惩贪官污吏,体恤穷苦百姓

而到了康熙十九年,于成龙调任直隶巡抚。在直隶,于成龙展现了他的铁面柔情。所谓铁面,指的是对同僚,所谓柔情,指对百姓。

于成龙听闻各州县私加百姓税赋来贿赂上级后,当即下令严禁此等行为,并查办了不少贪官污吏。

在拿下了几个州的县官之后,当地的吏治,也逐渐变得清明了起来。

文章图片38

于成龙

虽然于成龙对官员严厉,但对于百姓,于成龙则是十分的仁爱。

在得知宣化、怀安等地发生洪水,八百多顷良田被泥沙冲毁后。

看着眼前叫苦不迭的百姓,于成龙当即下令放粮救灾。

文章图片39

于成龙开仓放粮

要知道在当时,私自动用官粮,那可是要受到处分的。

但于成龙对此却是不以为意,甚至在赈灾完毕之后,还上书康熙,请求朝廷可以为当地百姓减免赋税。

文章图片40

于成龙百姓

康熙在见到于成龙如此爱戴百姓,心中十分的高兴。

他十分清楚在如今的朝堂上,缺的就是像于成龙一样的清官,随即便任命于成龙为两江总督。

自此,一代廉吏于成龙以“监生”的身份,在官场上磨砺了19年后,终于成为了封疆大吏。

文章图片41

于成龙

在《清史稿》就有这样的记载:

“成龙至江南,进属吏诰诫之。革加派,剔积弊,治事尝至达旦。好微行,察知民间疾苦、属吏贤不肖。”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于成龙为官时严格要求官吏清廉自首、改革弊政,经常通宵达旦的工作,亲自深入群众去体察民间疾苦。

因此底层官吏的是与非,在他的心中都是十分的清楚。

文章图片42

一生为民的于成龙

累死公堂,影响三代皇帝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于两江总督任上积劳成疾,活活累死,终年六十八岁。

于成龙去世后,他所在城市中的男女老少,全部都是痛哭流涕,纷纷走上街头,并在他的棺木徒步随行了数十里,只为送他最后一程。

而当官家收拾于成龙家中遗物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在他的家中除一套官服,几升稻米和几把青菜以外,再无其他物品。

文章图片43

于成龙公堂逝世

当这件事传到康熙皇帝的耳中后,康熙也是为之动容,于是亲自为其撰写碑文,赐谥号“清端”,并称他为“天下第一廉吏”

尽管于成龙在康熙年间便逝世了,但他的事迹,却影响了后来的好几代皇帝。

雍正帝继位时,下令将于成龙供入“贤良祠”,而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也御赐了他“清风是式”的牌匾。

文章图片44

于成龙

纵观于成龙的一生,在他为官生涯中,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一生从未经历被罢官和降职。

而他在19年间连升11级,从最底层的知县直到从一品的封疆大吏,升迁速度之快,在清朝也是十分罕见的。

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那些天潢贵胄及火箭提拔,任人唯亲的上位之人。

文章图片45

于成龙

于成龙的快速升迁靠的不是投机钻营,他靠的是廉洁行政,造福百姓。

他一生节俭,虽然官越做越大,但他对自己的苛刻却是到了极致。

饭食只有粗米和青菜相伴,常年不知肉味,因此他也被世人称为“于青菜”

文章图片46

于成龙

结语

回顾历史,想必大家都十分清楚。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做一个清正廉洁,同时还被百姓认可的官员,是非常难的。

古代的朝廷和官场上,充满了太多的诱惑,很少有自始至终坚守本心的人。

文章图片47

于成龙

在中国历史之中,贪官数不胜数,因此清官就显得格外的突出。

但像于成龙这样不仅公正廉明、品德出众、才干突出,一心为民的清官,更是难能可贵的。

他不仅拥有着很高的政治和文学成就,甚至连康雍乾三代帝王都为之动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文章图片48

于成龙雕像

正如臧克家在书中所写的那句话一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毫无疑问于成龙便是这样的人,虽然已经去世很久,但他始终活在了清朝老百姓的心中。

他所做的一切,都对得起他曾经写下的“天理良心”四字,不让自己徒留遗憾。

同时历史也会记住这位为人民服务的“大清第一廉吏”,他的名字也必定会流芳百世,为所有的后人所津津乐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