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3岁老人眼不花 自己纫针缝扣

 阅者皆师 2018-02-18

10月13日就是重阳节,作为儿女,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10月11日,当记者来到位于清和街道青云社区崇智胡同54号的百岁老人王维杰家中时,他刚刚从外面遛弯回来。王维杰二儿子王培发说,“我父亲每天上午、下午都会出去散步一个多小时。”

孝子将瘫痪母亲背到长春

王维杰1910年正月初八出生,1960年举家来到长春市,一直跟二儿子王培发一起住。王培发今年也已经70岁了,他说,“搬家时,当时我奶奶78岁,瘫痪在床,她一定要跟我父亲上长春来,我父亲就一路背着我奶奶,坐火车来到长春。”

王维杰领着老母亲,跑遍长春市的医院,经过近两个月的就医,病情没有好转,后经医生检查诊断,老母亲得的是大面积血栓,再也不会恢复到以前那样。他把照顾母亲的重任一个人承担起来,就这样一边上班,一边悉心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这个身体强健的汉子坚强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那个年代,每个人都吃不饱饭,王维杰就到田间地沟挖野菜,把好吃的都留给母亲与孩子吃。十年如一日伺候瘫痪在床的母亲,一起在水库工作的同事们提起王维杰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个孝子。四个孩子在他的熏陶下,也争着孝顺老人,放学回来也自觉地伺候奶奶,有好吃的最先孝敬奶奶。

吃饭定量定时每天坚持散步

王维杰老人每天20时左右睡觉,次日5时左右起床到外面溜达一会儿,回来以后歇会儿吃早饭。除了下雨和下雪,冬天最冷时,王维杰也出去散步。每天上下午都会各在外面散步1个多小时,冬天散步的时间会短些。

王培发总结,“我父亲每天吃饭都定量定时,再好吃的东西也都是吃那么多,也从来不挑,做什么吃什么,都是家常菜,没吃过什么海参、鲍鱼什么的。”

老人一生共生育三男一女,2004年大儿子因病故去,白发人送黑发人虽然让人悲痛,但他仍以冷静和稳定的情绪,以及平和心态面对现实。2005年初,王维杰老人做了直肠手术,术后为了不麻烦儿子、儿媳,干净利落的老人总是自己偷偷地清洗自己的衣物,尽量不麻烦儿女们。

王培发说,父亲经历过苦日子,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百岁以上老人每月还给补贴。“他平常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是看看电视、听听广播。”现在老人眼睛不花,耳朵不背,自己纫针缝扣一点问题都没有。除了洗衣服、做饭,老人所有事情都能自理。

长春市60岁以上老人占16%

据长春市老龄办宣传处处长刘博介绍,目前,长春市60岁以上老人有120万,占长春市总人口数的16%,百岁以上老人从1988年的7位增长到2012年底的222位。吉林省65岁及以上老人共254.4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25%。

长春市现在已在城市社区建立了306个老年人日间照料站。目前长春市有各类养老机构470家,有养老床位3735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是30张,已经提前实现国家要求十二五期间达到的床位数目标。

到2012年底,长春市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已实现城乡全覆盖。在健康知识体系上,全市老年健康管理人数达到68.6万人,去年免费为老年人体检55.8万人。目前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146个,法律援助联络点1497个。2012年,长春市法律援助服务机构承接各类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86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63万余元,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记者 王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