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今,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从辽源来长春打工的一对五旬老夫妻开办了“家庭模式”养老院,老人和家属的点赞,让这位还没有办下来手续的养老院经营者无限期待。 “家庭模式”养老院越来越受关注 城市晚报讯 如今,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从辽源来长春打工的一对五旬老夫妻开办了“家庭模式”养老院,老人和家属的点赞,让这位还没有办下来手续的养老院经营者无限期待。可是不懂政策仍让他犯难,他渴望着政府的指点,让他的家庭式养老院越办越好。 走访>> 养老者:子女忙 到养老院生活图热闹 “子女工作忙,没能力照顾,请保姆划不来。”滨河社区网格长夏桂梅专门从事老年人工作,她告诉记者,她所管辖的范围内3000多户居民家中,老人占1/5,孤寡、空巢老人只有几个,他们大多选择去养老院生活,吃住不仅全包,就连看病也不用花钱,都由民政部门“买单”。 “家人们下班了就过来看看,都很放心。”七旬的冯老爷子最深有感触,下肢行动不便的他一晚上要去好几遍厕所,老伴身体不好,照料不了,于是他选择了一家离家较近的养老院,不但可以照料自己的日常起居,想家了随时回家看看,亲人来看望也方便。 60岁的刘大爷说,他退休后一个人在家比较寂寞,在养老院里和老人们一起下棋、聊天、散步,有共同的话题,“在这里挺好的,和家没啥两样。”刘大爷说,和儿女们在一起,生活习惯、饮食起居都不太一样,自己身体硬朗,在养老院图个热闹,又不给家里添乱,两全其美。 创业者:打造家庭养老院 不知手续咋办 50岁的安平老家在辽源市东丰县的农村,兄弟姐妹7人都十分孝顺,父亲去世后剩下母亲一人,儿女们争着赡养老人,可母亲却选择在当地的一家养老院。6年过去了,母亲在养老院过得很开心、生活条件也不错。 或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安平和妻子何广珍从农村搬入城,放弃了较好的工作,开起了“家庭模式”养老院。在他的养老院,安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的房租就三万,物业费、水电费、一日三餐费用……”按照每人每月收取1000元的费用算,他和妻子忙活一个月纯利润不到2000元钱,希望能正确解读相关部门的一些方针政策,看是否有一些辅助、补贴之类的政策。“目前还没有办理证件和手续,希望能得到指引,将家庭模式养老院办好。”安平说。 13日,记者走进长春市南关区滨河社区一家小区内的养老院,养老院里住着28位老人,能自理的老人每人每月收取900元,不能自理的最高收费2000元,包一日三餐,老人们吃得好、住得好,娱乐活动多,老人和亲人都认可。“消防、卫生、民政等方面需要严格的审批。”齐女士认为,居家养老是日后发展的趋势,可要想符合所有标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的养老院从去年正月开业至今,手续还没有全部办下来,每一个细节不合标准,都要进行整改。 社区:开展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试点 早在去年,本报就曾关注过吉林省民政厅开展的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试点工作,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街道办事处岭东社区作为首个试点社区,正式向辖内老人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饮食、家政、卫生、照料、医疗、维修和公益服务七大类。 试点工作全面运行后,凡户籍在荣光街道办事处和东站街道办事处,年龄超过80周岁的老人,均可享受200元每月的政府为老服务补贴。社区八旬老人李大娘在“幸福里助老之家”,通过每月200元的补助,请钟点工、吃饭都不用自己掏钱。社区胡书记表示,尽管该项目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试点工作一切顺利,计划今年6月底前,二道区将把居家养老服务站全面铺开。 解读>> 办理养老机构 得满足这些条件 13日,记者在长春市民政局了解到,民政部门对个人、独立的养老机构的成立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要有规范的名称、住所、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有符合养老机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要求的基本生活用房、设施设备和活动场地。 在人员配备上更是需要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有与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床位数在10张以上。老年人单人间居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双人间不小于16平方米,三人以上居室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计生部门许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政府支持打造 居家养老“吉林模式” 近两年前,本报就曾针对居家养老展开相关报道,本报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省力争新建民办养老机构300所,新增床位30000张。 凡纳入省年度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计划的新建、改(扩)建的养老机构按核定的床位数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公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3000元,自建或购买的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2000元,分4年补贴,每年500元;租用的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1200元,分4年补贴,每年300元。对新建、符合标准的示范型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省财政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记者在民政部门了解到,按照吉林省的养老服务规划,预计2015年实现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或站点。到2020年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年人在家庭享受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7%的老年人在社区享受日间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籍等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享受饮食起居、康复护理、精神娱乐等集中照料服务,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放宽政策、降低门槛,鼓励民间热心人士打造“私人定制”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学家付诚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称之为“私人定制”,根据每位老人的不同需求,安排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士进行服务。 (记者 李娜/报道 赵毅亮/摄) 热门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