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海轻飘 海豚原创 第108篇 01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6岁。跟无数其他父母一样,作为父亲,我也曾有“家长焦虑症”。
无时不刻,我都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人品不行,情商太低,学业荒废,一事无成。 每当看到优秀的孩子,更让我如坐针毡。为了教育好孩子,育儿经、培训班、学区房、出国游……能上的手段,我一个都不曾落下。 而疗效呢,只能说:天知道。 有人说,“二十拼爱情,三十拼财富,四十拼事业,五十拼孩子,六十拼健康”。我最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会栽在“孩子”这个事情上。那画风,不敢想象。 就这样,焦虑着,如盲头乌蝇,找不着北,有些无奈,有些累。 “真的不懂如何教孩子”,我经常自怨自艾。 直至我认识了马斯克,认识了他的“第一性原理”。 02 北京时间2月7日, 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发射成功,成为人类现役的“运载火箭之王”。 除了造商用火箭,SpaceX的老板马斯克还做过很多看起来天马行空,却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移动支付、新能源汽车、超级高铁、光伏发电以及人工智能。 在跨度如此大的多个领域,都有成就,马斯克的理论基础,其实都是“第一性原理”。 马斯克自己就曾诠释过:
比如,当年马斯克打算做特斯拉汽车,所有的专家都跟他讲,每千瓦时的电池的制造成本不可能低于600美元。 但马斯克并没有马上接受这个结论。他把一块电池分解拆开,将组成电池的所有原材料都摆在桌上,然后发现,这些原材料合算起来,只需要80美元。 是什么原因导致电池的制造成本是600美元,而不是80美元?沿着这条思路,马斯克从原材料出发,新建了一个电池厂。 三年后,他生产出来的电池的成本,比其它工厂降低了30%,从此奠定了特斯拉的竞争力。 后来,马斯克想做航天火箭,对于这个想法,无论是懂得基本常识的普通人,还是领域专家,所有人都跟他讲,航天火箭这种事情,成本非常高,只有国家的财力才可以做。 马斯克还是没有轻易相信这个结论,他再次从第一性原理出发,通过实现火箭回收,把火箭的发射成本降至NASA的十分之一,最终在商业层面上史无前例地开拓了人类的太空事业,才有了今天的“猎鹰重型”火箭。 可以说,“猎鹰重型”是第一性原理的伟大胜利。 03 一言以蔽之,“第一性原理”,第一步,就是不要只看表象,而要思考问题的本质。 于是,我刻意让自己不去考虑什么培训班、学区房、学习成绩,转而思考最本质的问题: 跟孩子相处,养育孩子,我们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 跟我同样患有“家长焦虑症”的父母们,不妨抽出5分钟,到一个安静的环境下,也把这个问题好好思考一下,相信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然后有所收获。 我爱我的孩子,我希望他们在生命终结的时候,也会像伟大而传奇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那样,说出毕生最经典,最深刻的一句话: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希望孩子一生都幸福,这就是我自己,作为一位父亲的答案。 想到这里,我感觉已经拨开重重云雾,豁然开朗。此时的我,正如马斯克发现组成电池的所有原材料本质上只需要80美元。 我跟自己说,这个答案,应该成为以后思考的起点。 “第一性原理”要求我们,以此为起点,开始层层往上思考,于是,我的面对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一生都幸福? 04 正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幸福应该从当下开始。况且,“万丈高楼平地起”,幸福的童年,也决定了孩子幸福的一生。 于是,我从行动上开始注重孩子们的快乐。 每天,我都会有意无意给孩子们制造一两次情绪上的小高潮,抑或买玩具,抑或搞点恶作剧,抑或讲笑话,抑或对他们褒奖称赞,这对于一位父亲的智力来讲,实在易如反掌,而对于孩子们来讲,则是美满的童年回忆。 总之,无论多忙,一天里面,我总会让他们感受到满足,然后开怀大笑,至少一次。 最近有篇文章,叫《财富取决于极少的大高潮,幸福取决于较多的小高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频繁经历“小确幸”,久而久之,幸福就容易形成习惯。 渐渐地,我开始发现,自己从一个既焦虑又油腻的严格爸爸,转变成另一个既欢乐又趣致的活泼粑粑。 渐渐地,我也开始理解我父亲过份溺爱孙儿的原委,要知道,我跟父亲曾经多次为这个问题争吵不休。现在想来,老人,充其量也只有非常有限的时光,可跟孩子的童年重叠,因此,相较孩子的出息,老人更重视孩子童年的幸福。 这样的做法,可以商榷,但他对教育的理解,对孩子的爱,未必比我肤浅。 而家长,特别是“家长焦虑症”的家长,则会更注重,甚至担心孩子的将来: 当孩子逐渐进入成人的世界,开始面对成人世界的问题与挑战,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是否可以快乐幸福? 这些问题,往往最终会指向一个基石: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 因此,为了孩子的学业,父母们无不全力以赴。 其实,成年之后,比起学业,上进心和成就感才是决定出息的长期因素。我认识不少学霸,毕业后安于现状而裹足不前,也认识不少学渣,毕业后不甘后人而脱胎换骨。 在当今的互联网社会,社会日新月异,知识唾手可得,谁都可以通过终身学习,迎头赶上,实现反超,甚至拉开差距。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凭和学历。 比学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和成就感。因为,世界观积极向上的孩子,就会坚持终生学习,成为有用之材,这样不仅满足了物质层面的需求,更满足了人生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孩子将来在成人阶段的幸福的本质。 培养孩子的世界观,家长平时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想方设法让孩子潜移默化。而更关键的是,父母处好跟孩子的关系。给予孩子幸福童年的父母,让孩子由衷热爱的父母,就能保持对孩子的影响力,让孩子朝夕往正确的方向成长。 想到这里,我猛然发现,这不正是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情吗?于是,我笑了,而且,是情不自禁地从心底里笑出来。 05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父母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小。到那时候,我们可能还会向孩子推销自己的观点和藏书,但再不敢肯定孩子还会认同自己。 毕竟,跨越时代和年龄两道鸿沟,靠的往往是缘分,而不光是技巧和理解。况且,时过境迁,那时我们对自己的三观也未必有信心,毕竟,那时我们都老了。 孩子终归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在青春时期形成的世界观,甚至往后一生的幸福,其实都已远超父母的掌控。孩子们自有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自有孩子们的故事。 正所谓“儿女自有儿女福”,他们的未来,绝不会取决于我现在的育儿经、培训班、学区房和出国游。就正如我们自己即便混不开,也决不会归咎于我们的父母当年没有变卖家当去供我们读名校一样。 到那时,他们毕生的幸福,主要依靠他们自己去争取,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家长即便再任劳任怨,做牛做马,也无法代劳。 想到这点,我就完全释然了。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就不再焦虑。 马斯克告诉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现在想来,过去我总爱拿自己家孩子去跟别人家孩子比较,碰到教育上成功的案例,我又盲目照搬,本质上我就是在采用马斯克反对的比较思维。自以为熟读育儿经的我,原来不过是跟马斯克身边的专家如出一辙。 当我运用起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我才发现了育儿的本质是幸福,而我要做的,不过是享受当下跟孩子的每一天,让他们幸福快乐;至于孩子们的出息,则应借用曾国藩那句至理名言:未来不迎。 “第一性原理”,可以令马斯克造出火箭,同样也可以让我学会跟孩子的相处之道。 你呢?
如何改变自己?我们始终建议:从时间管理开始。做时间的主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