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立善:日本汉学珍稀文献集成总序

 ayou808 2018-02-19

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總序

 

漢文,在古代東亞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與地區,相當於拉丁文在歐洲的地位,長期以來是官方書面用語,是貴族的語言。直至近代西學東漸之前,漢學一直是東亞諸國意識形態的根基與學問的主流,各國史書及政治、思想、宗教、法律、醫學、文學等領域的主要著作無不用漢文書寫編撰,漢學乃是貴族與知識階層必備的素養。因此,東亞的漢學與西方的漢學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東亞漢學的特質如是,至於其範疇可從兩個層面加以定義:一是狹義層面的,即研究中國經史子集等四部的著述及相關學问;二是廣義層面的,凡是用漢文編撰的著述及相關學問皆爲漢學。後者則不限於中國四部典籍,還涵蓋了用漢文撰作的該國典籍及相關研究。職是之故,我們將「日本漢學」領域的研究範圍大致界定如下:

一、日本傳存的中國鈔本唐鈔本、中國刻本典籍(宋元版等)。

二、日本人鈔寫(含傳鈔)的中國典籍(舊鈔本)、日本人刊刻的中國典籍(和刻本。五山版、古活字版)。

三、日本人編撰的關於中國四部典籍的注釋、考證及相關著述,即「準漢籍」。

四、日本人用漢文編撰的本國文史典籍及相關著述。

日本乃至東亞諸國的漢學,是中國學術之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我們不僅要關注移植之初的苗木及其來源,更要研究考察移植之後其成長與變化的情況及歷史。迄今爲止,上述第一類與第二類受到重視較多,而第三類與第四類則頗爲薄弱,有待於具備深厚學養的學者加入與研究。

日本漢學在東亞漢學研究中地位顯著,然而受制於人才匱乏、重視不足、資料應用受阻等原因,導致戰後的日本漢學研究滯緩,成爲該國最落後的學術領域之一。日本漢學本身早已衰微,後繼乏人,而日本文學與日本思想史等日本領域的學者大多苦於語言障礙而難以深入,日本中國學的研究者則囿於識見而視本國漢學如敝履,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漢學的原始文獻與資料大多沉睡在該國各地藏書機構,累世不見天日,嚴重阻礙與影響了該領域的發展。今日日本漢學百廢待舉,亟需開展的首要工作就是原始文獻與資料的公開與整理。

數年前,我蒙水上雅晴教授之邀,加入他主持的日本年號勘文資料整理與研究」團隊切思講磨心孚意契於是聯手籌劃編纂《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本叢書著眼於廣義層面的日本漢學,尤其以第三類與第四類爲核心,主要影印刊行日本人編撰的中國四部典籍的注釋、考證與本國文史典籍及相關著述,並附以詳細的解題研究,旨在爲學界提供原始文獻資料及研究基礎。自知道長智短責重才輕唯以爲吾輩之豈敢有絲毫懈怠之心勉力爲之耳。

 

 丙申臘月朔日 石立善序於滬上有文齋

 


 

附:

《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第一種《年號之部》(精裝五冊

水上雅晴(日本中央大學教授)、石立善(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主編

ISBN: 978-7-5520-1922-3/Bo139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