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氏宗亲网:化公派族谱中的“黄潜善”与青山派族谱中的“黄潜善”是同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两个人?

 昵称37263053 2018-02-19
化公派族谱中的“黄潜善”与青山派族谱中的“黄潜善”是同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两个人?“建炎帝相黄潜善”是谁之后?这些问题争论已久。目前,基本形成了两种“倾向性”的观点:
  一、青山派族谱中的“黄潜善”是“建炎帝相”,“建炎帝相黄潜善”属于黄膺之后,“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是黄秠。
  二、化公派族谱中的“黄潜善”是另外一个人,久昌兄弟的父亲应是“官至广州剌史”的“黄云龙”。
  刘佑平先生在1993年2月出版的《中华姓氏通书·黄姓》P166页载:“黄仁之妻曾氏、继妻李氏,各生一子:长子黄龙、次子黄云明。……长子黄龙,字潜善,据谱就是南宋初年的大臣黄潜善。谱称黄潜善是进士出身,官至广州剌史、拜尚书左仆射、知河间府,最后官至左丞相。后受命守扬州,因兵败被贬梅州[今广东梅州市]。……黄潜善娶妻梁氏,继配危氏,共生九个优秀的儿子。后来大概因黄潜善落难遭灾,子孙为避难又分居各地。黄潜善九子的后裔备极兴隆,因而尊称其祖黄潜善为‘九子公’。”其实,化公派族谱关于“黄潜善”的记载经历了奇异的“演变”历程。
  下面仅仅从笔者收集到的少量族谱资料,以时间为序,“以谱论谱”,抛砖引玉,谈一谈化公派族谱关于“黄潜善”的记载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
一、1840年以前的《粤西黄氏族谱》没有“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影子”
  《粤西黄氏神公族谱》(1803年编)记载:一二六世,龙公,名云龙,宋进士,官广州剌史。妣李氏,生子九: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久安、久康、久兴。
  《粤西黄氏神公族谱》1803年初修,族谱所记“生九子”的“龙公,名云龙”只是“九子公”的“原型”,与“建炎帝相黄潜善”没有任何关系。
  《粤西黄氏权公族谱》(1840年编)记载:一二六世,龙公,名云龙,字潜善,宋进士,官广州剌史。配李氏,生子九: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久安、久康、久兴。
  《粤西黄氏权公族谱》1840年初修,族谱所记“生九子”的“龙公,名云龙”增加了“字潜善”三个字。由于“黄云龙”与“建炎帝相黄潜善”有“潜善”两个字“相同”,使人产生了黄云龙是否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联想”。
二、翰修墨林氏的《江夏渊源》确认黄潜善是“尚书左仆射”
  翰修墨林氏的《梅州谱》(原名《江夏渊源》)(光绪十六年1890年印)记载:
  一百二十六世祖讳潜善公,登宋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配李氏,生九子:昌、隆、茂、盛、美、养、安、康、兴。今人称九子公者,是此祖也。
  显而易见,翰修墨林氏的《江夏渊源》将“生九子”的“黄云龙”换成了“尚书左仆射”黄潜善。使人产生了“生九子”的“尚书左仆射”黄潜善就是“建炎帝相黄潜善”的“联想”。
三、1938年编的《粤西黄氏宗谱》确认了“建炎帝相黄潜善”就是“九子公”
  《粤西黄氏宗谱》(1938年编)记载:潜善公,字龙,号茂和,生宋英宗元丰元年,宣和元年进士,宣和年间任户部侍郎,知河间府,靖康初,金人入侵,拜为副帅。高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后拜右仆射,后升左相。因守扬州兵败,高宗二年被弹劾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落职被贬梅州,先居衡州,后责至英州,梅州,1139年卒于梅州。后来因潜善落难遭灾,子孙为避难而徙居各地,后裔极其昌盛,尊称潜善祖为“九子公”。
  夫人梁氏、继配危氏,共生子九: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久安、久康、久兴。
  显而易见,1938年编的《粤西黄氏宗谱》将“黄云龙”与“建炎帝相黄潜善”进行了剪辑组合成“九子公”黄潜善。但是,按照《粤西黄氏宗谱》的记载,这个被称为“九子公”的黄潜善,与真正的“建炎帝相黄潜善”还有很大的不同点:一、“建炎帝相黄潜善”是元符三年进士,这个被称为“九子公”的黄潜善却是宣和元年进士。二、“建炎帝相黄潜善”1129年卒于英州或梅州,这个被称为“九子公”的黄潜善1139年卒于梅州。
四、《大埔枫榔黄氏族谱》将黄潜盛误作“尚书左仆射”,保留“黄云龙”的记载
  《大埔枫榔黄氏族谱》(手抄本)记载:
  一二一世潜盛公,字茂和,号道,登宋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
  一二六世云龙公,字潜善,登宋进士,官至广州剌史。
  显而易见,《大埔枫榔黄氏族谱》(手抄本)将黄潜盛误作“尚书左仆射”黄茂和,而保留“云龙公,字潜善,登宋进士,官至广州剌史”的记载。
五、《福建平和黄氏族谱》将“黄云龙”与“字茂和”的黄潜潜进行简单组合
  《福建平和黄氏族谱》记载:潜善公,仁公长子,名云龙,字茂和,宋进士,官至尚书左右仆射。夫人梁氏,生九子:昌、隆、茂、盛、美、养、安、康、兴。后人称九子公,即此支祖也。
  显而易见,《福建平和黄氏族谱》将“黄云龙”与“字茂和”的“尚书左右仆射”黄潜潜进行简单组合,将“九子公”当作“尚书左右仆射”黄潜潜。
六、《云霄黄氏族谱》与《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已经没有“黄云龙”的“影子”,只有他的儿子
  《云霄黄氏族谱》记载:黄潜善,生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进士,先后授筠州通判、门下侍郎、河间府镇抚使、河间府经略使兼高阳关路安抚使、副元帅。高宗即位后升中书侍郎兼御营使、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建炎三年 (公元1129年)金兵大举南下,行在扬州失守,罢相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后贬梅州。幸孝宗时得赦免,就地起复并荫一子。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 )公逝世于梅州。妣李氏,生六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孙氏生三子:久安、久康、久兴。
  《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记载:126世潜善公,字一阳,又字茂和,宋哲宗元符三年庚辰(公元1100年)登进士第,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丁未(公元1127年 )授职中书侍郎右仆射拜为右丞相,后拜为左丞相。建炎三年乙酉[公元1129年]扬州失守,被罢相位,任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后贬至梅州卒。另说卒于英州 (《人名大辞典》)。原居宁化,葬南胜县永溪风吹罗带形。妣李氏、孔氏、杜氏,共生九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养、久安、久康、久兴。
  显而易见,《云霄黄氏族谱》与《广东河婆黄氏统宗世谱》已经没有“黄云龙”的“影子”,“黄云龙”的儿子也就变成了“建炎帝相黄潜善”的儿子,“建炎帝相黄潜善”也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九子公”。
七、《泰国黄氏总谱》与《黃氏根源》也没有“黄云龙”的“影子”,只有他的儿子
  《泰国黄氏总谱》(中华民国45年岁次丙申月版)记载:百四十四祖,潜善公,乃仁公之长子也,登宋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德配李氏封一品夫人,生九子:长久昌、次久隆、三久茂、四久盛、五久美、六久养、七久安、八久康、九久兴。
  《黃氏根源》(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黃奮飛編)记载:
  93世十三郎公,字省察,道公之子,娶鍾氏,生四子:潛善、佑華、孝傑、雲明。
  94世潛善公,十三郎公長子,官尚書樸射中書侍郎高宗皇帝宰相。娶李氏,生四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
  94世佑華公,十三郎公次子,仕漳州,典機務。娶史氏,生三子:久美、久書、久庚。
  94世孝傑公,十三郎公三子,居寧化。娶張氏,生二子:久安、久興。
  94世雲明公,十三郎公四子,遷居潮州。
  虽然,《泰国黄氏总谱》与《黃氏根源》关于黄潜善的记载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泰国黄氏总谱》与《黃氏根源》都没有“黄云龙”的“影子”,只有他的儿子。
八、真正的“建炎帝相黄潜善”
  1、《宋史》中的“建炎帝相黄潜善”
  《宋史·高宗本纪》载:
  建炎元年春正月癸巳(初三日),帝至东平。初,帝军在相州,京城围久,中外莫知帝处。及是,陈请四集,取决帅府。壬寅(十二日),高阳关路安抚使黄潜善、总管杨惟忠亦部兵数千至东平。命潜善进屯兴仁,留惟忠为元帅都统制。
三月丁酉,金人立张邦昌为帝,称大楚。黄潜善以告,帝恸哭,僚属欲奉帝驻军宿州,谋渡江左,帝闻三军籍籍,遂辄。承制以宗泽为徽猷阁待制。丁巳,斡离不退师,徽宗北迁。戊午,承制以汪伯彦为显谟阁待制,充元帅;潜善为徽猷阁待制,充副元帅。
  夏四月,乙酉,黄潜善为徽猷阁直学士。
  五月,以黄潜善为中书侍郎。……丁酉,以黄潜善兼御营使。
  六月,癸亥,以黄潜善为门下侍郎兼权中书侍郎。
  八月戊午朔,壬戌,黄潜善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壬午,用黄潜善议,杀上书太学生陈东。
  二年,十二月,己巳,以黄潜善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三年,二月,乙丑,盖用黄潜善计,罪纲以谢金人。……己巳,用御史中丞张澂言,罢黄潜善、汪伯彦,以户部尚书叶梦得为尚书左丞,澂为右丞。……甲戌,黄潜善、汪伯彦并落职。
  三月,庚寅,黄潜善、汪伯彦并分司,衡、永州居住。……乙未,再贬黄潜善镇东军节度副使、英州安置。
  六月戊申朔,丁卯,右司谏袁植请诛黄潜善及失守者权邦彦等九人。诏:“朕方念咎责己,岂可尽以过失归于臣下?”遂罢植知池州,以赵鼎为右司谏。
  十二月乙亥朔,癸卯,黄潜善卒于英州。
  绍兴四年冬十月丙子朔,壬寅,帝次平江。加赠陈东、欧阳澈秘阁修撰,官其子孙二人,各赐田一顷,且追咎汪伯彦落观文殿学士,黄潜善更不追复。
  绍兴二十七年六月,庚戌,复余深、黄潜善并观文殿大学士。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载:黄潜善,字茂和,邵武人,擢进士第,宣和初,为左司郎。陕西、河东大地震,陵谷易处,徽宗命潜善察防陕西,因往事。潜善归,不以实闻,但言震而已,擢户部侍郎。坐事谪亳州,以徽猷阁侍制知河间府。
  靖康初,金人入侵,康王开大元帅府,檄潜善将兵入援。张邦昌僭位,潜善趋白于帅府,王承制拜潜善为副元帅。
二年高宗即位,拜中书侍郎。时上从人望,擢李纲为右相,纲将逐潜善及汪伯彦,右丞吕好问止之。未几,潜善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纲遂罢。御史张所言潜善奸邪,恐害新政,左迁所尚书郎,寻谪江州。太学生陈东论李纲不可去,潜善、伯彦不可任,潜善恚。会欧阳澈上书诋时事,语侵宫掖,帝谓其言不实,潜善乘间杀澈并东诛之,识与不识皆为之垂涕,帝悔焉。
明年,金人攻陕西,京东、山东盗起,潜善、伯彦匿不以闻。张遇焚真州,距行在六十里,内侍邵成章疏潜善、伯彦误国,成章坐除名。御史马伸,亦以劾潜善、伯彦得罪,谪监濮酒税,道卒。
  潜善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郓、濮相继陷没,宿泗屡警,右丞许景衡以扈卫单弱,请帝避其锋,潜善以为不足虑,卒同列听浮屠克勤说法。俄泗州奏金人且至,帝大惊,决策南渡。御舟已戒,潜善、伯彦方共食,堂吏大呼曰:“驾行矣。”乃相视苍黄鞭马南驰。都人争门而出,死者相枕藉,人无不怨愤。会司农卿黄锷至江上,军士闻其姓以为潜善也,争数其罪,挥刃而前,锷方辩其非是,而头已断矣。
  帝渡瓜州,幸镇江,敌兵已蹑其后。潜善、伯彦联疏言艰难之时,不敢具文求退。中丞张澄刻之,乃罢潜善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落职居衡州。郑珏又论潜善、伯彦均误国,而潜善之恶居多,王庭秀继以为言,责置英州。谏官袁植乞之都市,帝不许。寻卒于梅州。
  潜善猥持国柄,嫉害忠良。李纲既逐,张珏、宗泽、许景衡辈,相继贬死,宪谏一言,随陷其祸,中外为之切齿。高宗末年有旨,潜善、余深、薛昂皆复官录后。谏官凌哲言:深、昂朋附蔡京,潜善专恣误国,今尽复三人恩数,恐政刑失平,忠义解体。诏以潜善尝任副元帅,特复官、录一子。
  2、“建炎帝相黄潜善”是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进士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宋李焘著)卷十五载: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进士黄潜善。
  《弘治八闽通志·卷五十二》载:元符三年,庚辰李釜榜。黄潜善,履之从弟,终尚书左仆射。妒贤疾能,主和误国,逐李纲,泪宗泽,深为士论所鄙。兄潜厚为户部尚书。
  《嘉靖邵武府志》载:元符三年,李釜榜。黄潜善,邵武人。
  《福建通志》载:元符三年,庚辰李釜榜。邵武县黄潜善,左丞相。
  3、黄潜善的祖父叫黄亨,父亲叫黄景,儿子叫黄秠
  南宋人王庭珪《卢溪文集》卷四十二有一篇《故右朝奉郎通判筠州黄公墓志铭》记载:“维黄氏居邵武军者,世系远矣,代有显人。公讳秠,字伯瑞,建炎帝相讳潜善子也。曾祖讳亨,朝散大夫,赠太傅;祖讳景,朝散郎、秘阁校理充徐王府侍讲,赠太师、申国公。父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御营使;母徐氏,吴国夫人。建炎初,敌犯东京,仆射自河北领兵入覲,总御营使,大策秘画,多更其才。不淹旬,国步再安。可谓有勲力于再造。未几,敌复饮马於淮泗。言者归罪於仆射,贬岭南,以疾薨于某州。仆射唯公一子护其柩以归。冒兵盗间,关梗涩,至吉州,遂留以葬,因家焉。”
  综上所述,化公派族谱中的“黄潜善”与“建炎帝相黄潜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化公派族谱关于“黄潜善”的记载经历了奇异的“演变”历程。久昌兄弟的父亲应是“龙公,名云龙,宋进士,官广州剌史”,将久昌兄弟的父亲改接为“建炎帝相黄潜善”应属于“误接”。
  此文纯属“抛砖引玉”,如有得罪,还请海函!恳请刘佑平先生考证“九子公”的大作能早日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