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啦:好吃莫过饺子

 双赢b2ewsu5vmu 2018-02-19

俗话说:好吃莫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国人对饺子的衷情可见一斑,在中国北方,过年不吃饺子,这年基本上算是白过了。虽然到了国外多年,但依然是乡俗不改。加拿大的面粉质量又非常好,这么好的面粉,不用来包饺子,真是一种浪费,加拿大的面粉到底有多好,说个秩事,您也许就明白了。既然是秩事,也就别太当真,一笑了之。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支持国民党的物资清单里,除武器之外,加拿大面粉也在其中。解放军攻下沈阳后,缴获了不少加拿大面粉,东北的子弟兵是识货的,为了争夺这些面粉,差点打起来,还是时任东北野战军五师师长钟伟够狠,一声令下:谁也别动这面粉,都是老子的!谁敢动老子就毙了谁!结果呢,五师拉着这些面粉, 一路大馒头、猪肉饨粉条,使劲造。直打到天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钟伟何许人也?咋这么横?看过电视剧《亮剑》吗?李云龙的原型就是钟伟。

东北人称加拿大的面粉是沙粒面,最适合包饺子,包的时候不粘手,煮的时候不会散开馅,吃起来口感特别有筋道。有几次图省事,包饺子用的是超市里卖的饺子皮,口感特别差。一直怀疑商家做了什么手脚,再也不用,开始学着自己动手和面,几次下来,也做得有模有样了。

饺子皮的问题解决了,馅儿的问题不大,超市里有现成的肉馅卖的,自已根据口味加入大白菜、芹菜,还有香茹、鲜虾什么的,再放入葱姜之类的调味料就可以了。


对我来说,最困难的不是原料,而是工具。前前后后的五年了,才算把包饺子的工具备齐了。

首先是擀面杖,称这东西为擀面棍是错误的,棍子是前后一般粗的,擀出的面皮厚度是一致的,这样的皮包出的饺子,饺子底部皮薄,很容易露馅儿。而正宗的擀面杖是中间粗、两头细,呈枣核状,擀出的面皮是中间厚、周圈薄,成型后的饺子面皮的厚度是一致的。优质擀面杖是由硬木制成,在东北,一般是由桦木、柞木制做。这样的擀面杖使用时不粘面皮,容易出活儿——就是效率高的意思,一个人擀皮能供四个人包。而且擀出的面皮表面光滑,包好的饺子放到案板上不易粘底。

多伦多的华人超市,以前净整些松木做擀面棍糊弄人,现在好多了,多用点心,合适的擀面杖还是能买得到。我家的擀面杖还是我家女人从纽约带过来的,想当年那还正经算是一件嫁装呢。周围的朋友也想办法,走各自的门路。总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朋友们现在擀面杖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面板。揉面、压剂儿、擀皮,这些活儿没有个大地方很难展开。以前,都是在饭桌上完成这些活儿的,这有很大缺点:事前收拾,事后打扫。从卫生角度看,也不甚合理。面板这东西,没办法、或者说不值得从国内带,只能在本地解决,我整整找了三年,才在位于北约克的宜家家俱店发现了一个大面板,还是最后一个。按我要求,这面板也不是很大,只能说凑合着够用,不过,这已经让朋友眼红了,声称哪天也去弄一个。


有了以上两样工具,就可以展开工作了。但是,包了几次饺子后,总感觉哪儿不对劲,直到有一次,到校友家吃饺子,才豁然开朗。原来少了一样非常重要的工具——盖帘。

盖帘这东西,属于盛器,用线绳将两层秸杆垂直穿在一起,然后修剪成圆型或者方型,以圆型为普遍。盖帘在东北使用得很普遍,包好的饺子在下锅之前,都放在盖帘上面,秸杆是圆柱型的,非常光滑,不用撒干面粉,饺子放上去,一点都不会粘底,而且饺子底一棱一棱的,煮熟出锅后,很方便用筷子夹住。

从美学角度出发,美食要配美器。以前包好的饺子只能放到案板上,成型后的饺子的底面扁平,像飞机场,怎么看都不地道。而放到盖帘上的饺子,出锅后底面凸凹有致,相当符合人们当前的审美习惯。

盖帘这东西,在多伦多是找不到的,只能从国内带过来,好在这东西没什么重量,带起来还算方便。去年九月份回国之前,特意打电话让家人给我准备了四个尺寸刚好能打入行李的。家人很奇怪:带点啥玩意不好,带这破玩意干啥?这事儿确实不太好解释清楚,只有在国外生活时间长了,大概能体会:东西不在贵贱,在稀罕,特别是定格在记忆之中的东西!

在多伦多机场,皮尔逊机场海关的官员,看着我拿的盖帘,也是很迷惑:啥武器?没见过。英文肯定没有对应的名词,看那架势,我要不解释清楚,没收是小事儿,弄不好还得罚款。我只好解释:这东西是用于盛饺子的,当然,愿意的话,盛比萨饼也可以。估计我说的比萨饼这话起的作用,这老哥也挺聪明,最后整明白了,放行!算是有惊无险。


一般人认为,煮饺子是饺子制作过程最简单的一道工序,其实不然,最简单才最考验人。我老人家将煮饺总结了几句口诀,只要将这几句口诀背熟并理解,煮饺子才能成为简单而快乐的事情。

第一句:溜边,沉底,轻捞,慢起。

饺子下锅时,会沉到锅底,必需用漏勺之类的家什搅起,不然的话,沉底的饺子会糊锅底,漏勺要溜着锅边下去,沉到锅底,推动饺子,直到饺子浮起来。饺子熟了以后,内部充盈着热气,口感最佳,用漏勺轻捞,慢慢的放到盘中,动作大了猛了,容易走气。

第二句:三开儿的饺子两开儿的面。

有人煮饺子,不知道饺子什么时候熟,只好用个笨办法,就是时不时捞一个尝一尝。其实不用那么麻烦。饺子下锅煮一会儿后,一定会浮起来,水会烧开,这时称为第一开儿。水开后,点一碗冷水,盖上锅,接着煮,直到煮开;再点一碗冷水,开着锅,直到煮开,就差不多煮好了。不放心的话,这时候,捞出来一个尝一下。

这就是三开儿饺子的具体含义,这里也顺便告诉了你煮面条的火候,对了,开两次锅面条就可以了。

第三句:开锅煮馅,盖锅煮面。

这句话是对上一段中所讲的开锅、盖锅的解释。肉馅饺子,皮比馅先煮熟;而素馅饺子,馅比皮先熟。当然,这只是个大概,不是绝对的。饺子皮熟过了会熟烂,口感严重下降。为了让皮与馅都煮熟,就需要开锅煮与盖锅煮配合着来。

不过,有人跟我的理论相反,认为是开锅煮面,盖锅煮馅。我论证了半天也没说服对方,看来,在理论方面“开锅煮馅,盖锅煮面”还需要完善,我老人家在这里不想把不完善的道理讲出来,信与不信全凭每个人的心灵一闪念。

最后说一下吃饺子,肯定有人笑了:吃饺子谁不会,这还用说。其实不然,现在,啥事儿都比较讲究。这里,我只说说怎么能吃好。

要吃一口鲜,刚出锅的饺子,呈大泡泡状,这种饺子最鲜。您要注意了,这种饺子温度高,别烫着了。

吃饺子一定要用筷子夹起,一口咬下,那才来劲儿。这在国内是当然的事情,在多伦多这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曾经看到老外将饺子用刀切成一块块的,然后用叉子叉起,往嘴里送的。老外嘛,也就算了,我说的问题是指华人的孩子们,有些不习惯使用筷子了。前几年有人讨论过西餐中吃不合礼仪,如今的中餐西吃,我老人家以为也是不大对劲。

有人喜欢吃饺子就酒,美其名为越吃越有;有人喜欢酱油、大蒜、香油、芥末使劲招呼,这都是个人口味喜好不同,不可厚非的。这里要指出的是要依先淡后重顺序,才能吃好。

开始吃的时候,最好什么酱料也没醮,这样才能吃出原味的鲜;吃个小半饱后,再佐以少许酱料,以利于提味;吃个半饱后,爱怎么加酱料,就怎么加。将顺序倒过来的结果是:吃不饱,还挺撑的,特别口渴。

吃过饺子,千万记得,要喝一碗饺子汤,这叫原汤化原食,喝了这饺子汤,这年饺子才算是吃齐了。这里有讲究,吃了干的、喝了稀的,张驰有度,这一年您都不会撑着饿着。


总而言之,吃饱是一种本能、吃好是一门学问、吃出情调那就是文化,而吃成理论才是最高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