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八不语——“虎撑”

 厚德载物乾 2018-02-20

老北京一年四季都有吆喝声,生动风趣让人爱听。可是也有一些买卖不吆喝,号称“八不语”,分别是:卖掸子的、修脚的、绱鞋的、劁猪的、锯碗的、行医的、剃头的和粘扇子的。其中,有些是不好吆喝的。像卖掸子的,要是吆喝:“好大的掸(胆)子!”还不把人给吓跑了吗!修脚的要是说“给您修修”,锯碗的要是说“给您锯上”,这些都不大礼貌,所以都不吆喝。“八不语”里面还有一些虽然不吆喝,但它带有敲打的响器(也叫“报君知”),让人一听就知道。像行医的郎中,手里拿者串铃(虎撑),剃头的,手里有唤头,粘扇子的有挎铃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行医郎中手中的招牌“虎撑”~

虎撑”介绍

展开剩余81%

虎撑又叫虎衔,俗称药铃串铃。它是形状酷似一个面包圈的空心物件,向外的一面中间开一狭长的缝隙,内置弹丸,摇晃起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古时,中医除坐堂行医外,还有走街串巷为民看病者。他们身背药箱,肩搭褡裢,右手举“积德行善”或“妙手回春”的幌子,左手摇一响器,人们称之为游医郎中,手中的响器称“虎撑”,又称药铃。

“虎撑”由来

过去的行医卖药者都视“虎撑”为护身符。相传“药王”孙思邈有一次进山为人治病时,被一只猛虎挡住了去路。当时他要逃跑已经来不及了,拿起挑草药的扁担准备搏斗。这时,他发现老虎俯伏在地上,并不追扑他,只是张开大口。孙思邈发现,老虎眼里露出哀求的神色,并不住地向他点头,像是在向他求助。出于职业的敏感,孙思邈带着惊奇,走近老虎细看,只见老虎喉咙里横着一根白色的东西,原来是一根很大的兽骨卡住了老虎的喉咙。他想为老虎掏出兽骨,却又怕虎性发作咬断他的手臂。忽然他想起药担子上有只铜圈,就取来放进虎口撑住老虎的上下颚。在老虎衔着铜圈时伸手从铜圈中取出兽骨并为老虎的伤处敷上药物,然后再取出铜圈。治愈的老虎摇尾点头,似乎表示感谢,随后转身而去。

此事传出后,江湖行医的人们纷纷效仿孙思邈,铜圈便成了外出时的必备之物,后人逐渐将铜圈改成手摇的响器,一来可以作为行医的标志,表示自己是能医龙治虎的药王弟子;二来是因为孙思邈用这只铜圈救了老虎而没被吃掉,郎中便把它作为保护自己行医的护身符了。

虎撑”使用规矩

使用虎撑时将食指和中指插入响器中,借助拇指的力量,快速晃动的同时,手臂上下浮动,使虎撑中间的弹丸在其中间来回撞击发出清脆震耳的响声。

摇晃虎撑也有“潜规则”,如果是刚刚入门的一般郎中,因其资历浅,医术未精,那要把虎撑放在胸前摇动;如果他属“资深”郎中,可以与肩齐平摇动;如果他的医术高人一等,可以把虎撑举过头顶摇动,象征其医术非常高明。人们一看郎中摇晃虎撑的姿态,便知其医术如何。但有一些庸医也会把虎撑举过头顶,滥竽充数。

但不管在什么位置,在经过药店门口时都不能摇晃虎撑,因为药店里都供奉着药王孙思邈的牌位,倘若摇动,便有欺师灭祖之嫌,药店的人可以上前没收游医郎中的虎撑和药篮,同时还要求他必须向孙思邈的牌位进香赔礼。

经过学习研究“虎撑”的种类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铁虎撑”;二是“铜虎撑”;三是“铜鎏金虎撑”。据说还有“纯金银虎撑”,但是非常稀少。排除传说中的“纯金银虎撑”,等级较高的则是“铜鎏金虎撑”,其次是“铜虎撑”,最后则是“铁虎撑”。

【铜鎏金虎撑】

“虎撑”的形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圈口较大,需两三根手指插入,外加大拇指扣住使用(里面一般放两到三个圆铁球)”;二是“圈口较小,只需食指或中指插入使用(一般放一到两个圆铁球)”。

“虎撑”的纹饰大致分为六类:一是“表面光素无纹”;二是“正面八卦纹”;三是“表面螺旋纹”;四是“正面海棠纹(类似于明清家具上的海棠纹,有待考证。)”;五是“人参花/人参果纹”;六是“日月星辰纹”。当然还有其它纹饰,具体还需考证,就不多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