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教冰鉴负初心

 如影徐行 2018-02-20
来自北京市文物局网站

这组石碑立于馆内东侧碑廊内,由四座立碑组成,上面刻写了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乾隆帝在参加翰林院重修完工大典时,题写的四首诗。诗词原名为《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因便阅贡院乃知云路鹏程诚不易也得诗四首》。其原文如下:  


翰苑琼廷酌令辰,棘闱来阅凤城闉。百年士气经培养,寸晷檐风实苦辛。自古曾闻观国彦,从今不薄读书人。白驹翙羽传周雅,佐我休明四海春。


尽道文章接上台,菁莪乐育济时才。千秋得失非虚也,咫尺云泥亦幻哉。 若有泪眶啼桂落,那无笑口对花开。凤池多少簪豪者,都向龙门烧尾来。


万里扶摇正翮搏,飞龙利见岂为干。志贤圣志应须立,言孔孟言大是难。见说经纶推国士,从来桃李属春官。但今姓字朱衣点,那惜三条泪烛残。


 周遭围棘院沉沉,景物当前总入吟。材拟圭璋方特达,文归雅正薄艰深。禹门鱼变辞凡水,乔木莺迁出故林。寄语至公堂裹客,莫教冰鉴负初心。
 细细赏析,其诗词大意耐人寻味:
    一
    我趁此良辰吉日来到了翰林院这一皇家衙署重,看望你们这些国家重臣,欣赏这里的美景、美文。经过立国以来百年的培养,国家的文化气象已经初具。你们这些博学鸿士都经过几翻寸晷檐风的严酷科举考试,实是苦辛。自古贤明君主都重视人才,我从今以后也要厚待天下读书人!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望你们如振翅高飞的鸿雁向天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辅佐我治理国家,以使天下开明太平。
    二
    学子只有刻苦读书有了学问才能为朝廷效力,所以国家应重视培养济世英才。同时,也望天下学子谨记:历史的教训是实实在在的,微小的错误可能导致天地云泥之差。世上多少学子因未能努力读书科举落榜而痛哭悔恨,也有人金榜题名心花怒放啊。朝廷中那些数不尽的高官显贵,都是考中科举才实现远大抱负。
    三
    如今天下太平正是有志之士鹏程万里的大好时机。国家需要的不是只想当官发财的人,真正的贤良志士还应树立高尚的品德,要遵守和弘扬儒家学说。满腹经纶的国士是治理国家依靠,能有这些优秀人才也要感谢各地学府。人们大多只看举子们金榜题名皇帝亲点时的荣耀,那里知道他们每日秉烛夜谈的艰辛啊。
    四
    各位大学士们,遥想一下当年科举时考场是多么森严肃杀啊,而如今你们已为高官,眼前的景色则如诗如画。但是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定要德才兼备圭璋特达,所做文章要不畏艰难,成为高雅、正统的典范。你们如今都已如鲤鱼跃过龙门成为官员,像此地的鸟儿一样栖息于皇家禁地的巨树上,前途远大。最后嘱托科举考官和进京赶考的举子们一句,希望谨记和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千万不要辜负当年远的大志向和冰清玉洁的操守!
       
​        翰林院在清代是官办最高等级的学术机构、人才储备机构和办事机构。编史、起草诏书、记录皇帝起居、侍读、赴各省主持监督科举考试都是其主要职能。这里聚集着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成为官员的精英人才,清末重臣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都曾在翰林院任职。乾隆的这四首诗,可谓情真意切、语重心长。既有对读书人“泪烛残”理解,也有莫“负初心”的叮嘱,还有对“国士”重视,对“四海”清明的期望。此诗一经写就,礼部立刻下令“各省试院皆恭摹上石。”五塔寺内的这组碑刻,最初也是立清代最高科举考试贡院内(现建国门立交桥西北角),以宣传乾隆皇帝的仁德,鼓励天下学子。此后一百多年里它如圣坛上的神位,一直享受着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们的顶礼膜拜。
 
        然而,历史车轮最终无情地碾碎了无数读书人十年寒窗一朝成名的美梦。1905年,禁锢思想进步的科学制度被废除,清政府成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办工地点设于原谨敬亲王府旧址内,即今天的北京西城区教育部街1号、3号院。清代时王府为公产隶属内务府官房租库管理,可以调配使用。而科考贡院则被废弃,院中的这组御题石碑也移到了学部所在地。这里在北洋时期成为教育部所在地,街名也改为教育部街。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大院的主人不断变化,院内碑刻逐渐疏于保护。1982年,市文物工作队将此组珍贵石刻迁移保护起来。
        乾隆题此诗至今已二百余年,中华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青少年上学读书所怀的志向也与古时有了天壤之别。但是,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却是人类社会中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永远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凝神伫立于这组碑刻前,尤其是已为官者,是否值得反思,如今能否做到“莫教冰鉴负初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