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贡院二三旧事

 虾子 2011-06-11
  广东贡院是两广举行乡试,考选举人的试场(相当于今天的大学)。今天提及的广东贡院,多指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84)所建贡院。而广东贡院自宋代就已有之,共历宋、元、明、清四朝,历史常达600余年。

001ec949f8470d3b464419.jpg

 

 

      

       现存的广东贡院原始建筑      
       在德政路龙腾里,广东省博物馆北墙之外,现在仅存的广东贡院原始建筑——明远楼,俗称红楼。
       康熙三十三年建广东贡院时,红楼就已有之,一直是主考场。这座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约250平方米。楼为木结构两层楼阁式建筑,歇山顶,面阔进深均5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上下层均置围廊周匝。首层外檐柱施插拱承托出头梁腰檐,右侧回廊设木楼梯上二楼,二层外檐柱施插拱承拱挑梁出檐,具有南方早期建筑的特点。

1292987914jpg.jpg

 

 

  

       修复贡院引发赌博  
       从1861年起,广东贡院因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焚毁,当局无力修复,而科举考试又必须照常举行。在无奈的情况下,广东绅士请求当局,批准他们承办缘科举而起的“闱姓”赌博两年,以其收入修复贡院,当局批准了这一请求。两年期满后,“闱姓”赌博便被禁止。但这起了一个极坏的头,它使当局从官方开赌中看到了一条新的筹饷财路。此后的二十多年中,闱姓或开或禁,只看督抚大人的意思,大清律例已被抛至脑后。

       写一字带挑钩几乎落第的广东状元      
       道光三年(1823)癸未科,广东吴川的林召堂高中状元。他会试中式28名,殿试一甲第一名,文卷中对偶句颇多,语句工整,语意丰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道光皇帝亲阅他的殿试卷,御笔朱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误笔偏旁,无关学问。”原来林召堂在考试时因提笔稍快,将“本”字带有一挑钩。而历朝科考因不慎写错一字而落第者不乏其人,这次道光帝额外施恩,也是极为赏识林召堂的才学。登第后,他被授为翰林院修撰,充国史馆纂修官。

       出自广东贡院最老的考生      
       据清宫秘档记载,中国历史上年纪最老的科举考生是广东五邑人黄章,近100岁时还来广州,在广东贡院参加乡试。
       黄章祖籍顺德,14岁时入籍新宁(今台山)开始读书。他从20岁起就参加3年一次的考试,到60岁才考取禀生(由县学宫按月发给学米的秀才),83岁时考取贡生(由朝廷发给生活费,入国子监或省贡院的生员)。康熙二十年(1861),时年99岁的黄章参加广东乡试,准备考取举人。黄章让他的曾孙提着写上“百岁观场”4个大字的灯笼,引导他进入考场。此次乡试,年纪最小的是潮州考生,14岁的吴日炎考中了,而黄章却落榜了。他说:“我今年99岁,还不到科场得意的时候。等我102岁时再来考,才是我中举的日子啊!” 
       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很嘉许黄老先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召见了他。在吃饭时,众人发现他的饭量大得惊人。会见后,总督和巡抚赠给他钱和布匹作为奖励。为了表彰黄章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乾隆时地方史志将他的事迹记入台山、顺德两县县志和《广东通志》,录入《四库全书》,以激励后人努力学习。

       末代榜眼、探花出自广东  
        科举制度于1905年废除,因此1904年的科举考试被认定为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那次恩科殿试因是慈禧太后70寿辰而增开的一科。这次考试金榜题名的有两个广东人,一个是榜眼朱汝珍,一个探花商衍鎏。两人后来被称为中国科举的末代榜眼和探花。

       末代科举疑案
        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旨停止科举,贡院停废。
  2004年,陈家祠出土消失多年的陈家祠百年遗物——旗杆夹,这块石碑上刻有“光绪戊申会试考列最优等第一名宣统元年殿试一等第二名钦点翰林院编修,臣陈振先立”,因此早前的“末代”之说又有了新说法。
  广州地方志专家黄泳添通过查阅清光绪朝翰林院编修吴道熔、清末民初著名的岭南学者汪兆镛编著的《番禺县续志》找到答案,科举废除是从1903年开始、在10年内逐步分三期递减举办的,这就解释了陈振先为何在废除科举后得中功名。

3020569_181913640.jpg

14 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40.85 K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