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府档案》(4)

 花小鼠 2018-02-21

孔毓圻几乎陪康熙走完一生

年轻气盛、性格暴躁的孔子66代嫡孙、衍圣公孔兴燮31岁突患重病,医治无效,暴病身亡。他的长子孔毓圻刚刚10岁,就蟒袍加身,匆匆进京去觐见皇上。这时已经是康熙6年(1667年),13岁的康熙皇帝在瀛台召见他,也许是同龄人的缘故,康熙皇帝非常喜欢他。

第二年,乾隆皇帝到北京孔庙祭祀孔子,点名要孔毓圻到北京去陪同祭祀。孔毓圻跟着大臣们一起上朝,康熙皇帝看见他格外高兴,拉着孔毓圻一起在御道上行走,孔毓圻推辞,皇上一再温和地督促他,孔毓圻这才慢慢地跟着皇上在御道上行走,让文武百官真是艳羡不已。活动结束后,太皇太后亲自在宫中召见他,赐给他座位,让宫女给他倒茶、上点心,垂问他父亲得病的原因,对他怜惜不已,不住地叹息。孔毓圻告辞出来,太皇太后让太监送他到宫门以外,还告谕他身边的属官,一定要好好地教育和辅佐他。孔毓圻14岁那年,皇上封他为太子少师。

孔子66代嫡孙、衍圣公孔兴燮画像。

孔毓圻是历代衍圣公中在位最长的一位,他活了66岁,当了56年衍圣公,几乎是陪着在位最久的康熙皇帝走完了一生。

康熙一生开疆拓土,雄才大略,他除鳌拜、削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反击雅克萨俄军,管理西藏,编订《康熙字典》,是中国的海棠叶版图最为辉煌的时代。康熙皇帝爱好读书,认为只有孔子思想才能够治理天下,特别推崇“程朱理学”,将朱熹的排位供进了孔庙,成为“十哲”之一。平日里俨然以儒学领袖自居。

而孔毓圻这位衍圣公却是一生小心谨慎,中规中矩,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史料记载他“一生不曾疾言遽色,学尚实行,不系声华”,实在是一位十分标准的“孔圣人”形象,不仅与康熙皇帝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与他那性格暴躁的父亲形成了强大的反差,简直就不像是一家人。康熙皇帝把他这种好性格归结于他祖母的教育,专门给他祖母陶氏赐匾“节并松筠”。

康熙23年(1684年),康熙皇帝巡幸江南归来,带着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到曲阜祭孔。衍圣公孔毓圻率领孔、颜、曾、孟、仲五氏后裔、曲阜官绅到县界接驾。太常寺官员给皇帝拟定的祭孔仪式是沿用明代的中祀礼仪,两跪六叩头,不用乐舞。但是,康熙却说,那可不行,尊祀先师,应该行三跪九叩大礼,还必须用乐舞。

1684年11月18日清晨,康熙皇帝玄烨龙袍补服,乘舆到孔庙,到奎文阁下辇,在东宿斋稍事休息,即步行到大成殿。祭祀用的是整猪、整牛、整羊的太牢,乐舞用的是36人表演的六佾舞。他面朝孔子像,跪着诵读祭文,之后,在乐舞生缓缓的表演中,进行有初献、亚献、终献的三献礼,他虔诚地向文化圣人孔子三跪九叩头。这是中国历史上祭孔用大祀礼仪的开始。

清孔毓圻、孔兴燮、孔毓埏行书合轴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举行的隆重祀典,最初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古宅辟为寿堂来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第一座孔庙。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祀之先河。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下诏让各地州县都建孔庙,形成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为诸侯王的礼制,宋代之后,祭祀孔子的礼制继续隆升,明代已达到帝王的规格。

康熙皇帝祭祀完孔子,就带着文武百官到孔庙东路的诗礼堂听讲筵。孔毓圻特地安排了孔氏家族中的一位大才子孔尚任充当御前讲经人。孔尚任此时还是一介布衣身份,隐居在曲阜东北的石门山。孔尚任为康熙君臣讲了《大学》第一章,讲得很好,皇帝非常喜欢,当场写下“万世师表”四字,命悬额大成殿中,并将所带的曲柄黄盖留下,用于孔庙庙廷飨祀之用。

康熙皇帝兴致很高,让衍圣公孔毓圻和孔尚任一起陪同,视察曲阜的古迹,玄烨观看了孔庙里的《圣迹图》和历代碑刻,抚摸着一棵先师孔子手植桧,赋诗一首:

銮辂来东鲁,先登夫子堂。

两楹陈俎豆,数仞见宫墙。

道统唐虞接,儒宗洙泗长。

入门抚松柏,瞻拜肃冠裳。

当他们来到汉代的一块《百石卒史碑》时,孔尚任奏称:“百石卒,即为今日的守庙百户。孔府各官都由朝廷选任,只有这百户官由臣札委,乞求圣上一体题授。”康熙皇帝当即应允,为孔府承担了百户官的俸禄。

康熙皇帝又来到孔林,在孔子墓前,一跪三叩头,行完礼,康熙看到孔林里墓冢累累,较少空地,随口说道:“为何不能扩大林地呢?”忠厚的衍圣公孔毓圻没有反应,机智的孔尚任马上说道:“上问及此,真臣家千百世子孙之幸,但林外皆籍民田,欲扩不能。尚望皇上特恩!”

玄烨看看大家,笑了,说:“这秀才好胆子,知朕敬重先师,尽力乞到。”他只好对孔尚任说:“可以将奏本呈上来。”衍圣公孔毓圻一听,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遂率领孔尚任和孔氏子孙一起叩头谢恩。这次扩大林地11顷多,使孔林总面积达到了3000多亩。

孔林洙水桥老照片。

康熙皇帝这天十分高兴,对孔子后裔经行奖赏,世袭官员各官加一级,陪同祭祀人员或送国子监读书,或等缺位之后即任命。孔尚任深得皇帝青睐:“孔尚任等,陈书讲说,克副朕怀,著不拘例议用”,就这样,孔尚任一讲成名,由一名满把胡子的秀才,被破格“议用”为国子监博士。孔尚任的官是真正的“恩科”进身,“殿试”登堂,此后,康熙也一直在悉心培养他,在他出任国子监博士期间,让他随工部侍郎到淮、扬一带治河三年,进行历练。回京后调任户部主事,成为正六品的朝廷命官,之后不久,又放任到广东,担任正五品的清吏司员外郎。孔尚任如果精明,好自为之,他的前途可能就无可限量。可惜,他在官场待了16年,却花掉10多年的业余时间,搜集材料,数易其稿,创作了一部感叹兴亡的《桃花扇》!他在《桃花扇》里写到:“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扯碎扯碎一条条,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开红桃!”1699年,《桃花扇》轰动京城时,康熙皇帝派人向孔尚任索取了稿本。展开一读,好家伙,竟然是为那个南明王朝唱挽歌,鼓动反清复明,公然要造反!按大清律,对煽动造反的,都要杀头,门灭九族。但对孔尚任,杀他就面临一个问题,即要不要诛他九族。而灭门孔府,“尊孔”的龙旗还要继续扛下去吗?康熙皇帝权衡再三,只是将孔尚任罢官了事。衍圣公孔毓圻听说孔尚任因为写《桃花扇》被罢了官,对孔尚任这位离经叛道的族人也是责烦不已,每日战战兢兢,担心会遭遇灭族的灾难。后来看到朝廷没有再继续追究下去,才长出了一口气,对康熙皇帝更加心存感激。

孔尚任死后,衍圣公孔毓圻在他的墓碑上只写了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没有写上孔尚任的姓氏名讳,坟头上没有留下《桃花扇》的任何痕迹,这虽然对孔尚任有些不公,但是,联想到同时期的一桩《明史》案,刊印《明史》一书的庄家全族十五岁以上的尽数处斩,因此案受牵连致死的官员人等就达300多人,就该为孔尚任和孔府的遭遇庆幸了,这也是康熙年间大兴“文字狱”的一个特例。

为了记录这次祭孔盛典,孔毓圻还奏请纂修《幸鲁盛典》一书,请皇帝作序。这与康熙皇帝的心思不谋而合,他特地下旨,从北京西山取石,建造了《大清皇帝御制阙里至圣先师孔子庙碑》,碑重65吨,是孔庙中最大的石碑。石碑里面裹上棉被,外用黄绫包裹,从北京经过大运河运到济宁,再从济宁走旱路。济宁到曲阜九十里地,那时候没有起重设备,要在石碑前铺上圆木,让500头牛,分成两班轮换,拉着石碑一点点向前走,每天也只能向前走卧牛之地,据说用了一年多的事前,才从济宁运到曲阜孔庙。

孔毓圻上疏,请求修孔庙,当时礼部和工部都不同意出资维修。然而,康熙皇帝却慷慨同意了,下旨拨银八万六千多两,维修大成殿等建筑300多间。康熙61年(1722年),69岁的康熙皇帝去世了,孔毓圻如丧考妣,在他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依然进京谢恩,最后死于北京孔府。在他弥留之际,说的最后一个词就是“谢主隆恩”,然后,追随他感激一生的康熙皇帝,驾鹤西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