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医话之永山谈医——气血津液(6)

 秋荷荷 2018-02-21


气血津液(6)

微言大医


气病模式—运动失常




“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人体之气的根本特征为运行不休,所以气分之病,最主要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发生的异常变化。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输12

提出了“气上”、“气下”、“气收”、“气泄”等气病的方式,后世还有“气滞”、“气逆”、“气郁”、“气陷”等诸多说法,“气逆”又有“横逆”、“上逆”之不同。

所有的说法,都是对病变中气机变化的某种方便总结,各种说法之间多有重复或交叉,所有的气机失常总体来看,无非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发生了异常变化。经典告诉我们在正常情况下气机运动、气血津液的一般状态。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只要观察到气机运动偏离了常态,我们就可以认出其发生了何种性质的失常。这就是传统中医知常达变的诊病模式。

例如,《经脉别论》讲述水液代谢的过程最后说:“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意思是人体的水液代谢过程合于四时与五脏的阴阳消长变化,要结合这些因素来判断水液代谢得是否正常。例如天热时汗多,汗多则尿少;天寒时汗少,汗少则尿多,这都是正常的。

有了这个常态的标准,我们再看《伤寒论》29条:


输入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马上就会发现,前三个症状描述就显明了当前的气机失常所在。

脉浮、自汗出、小便数,都是气机向外。如果身体能够自我调节,汗多时尿就少,现在脉浮汗出,而尿也变得多,显然是整体的营卫向外周倾移,气机外散,内守不足,而不是单纯的肌表营卫不和了。这里虽然有脉浮汗出恶寒类似桂枝汤证,但给予桂枝汤后会“得之便厥”,即服药后马上出现手足凉。这是因为本来就气机外散,再用桂枝汤推动营卫外出,气机有出无入,内外之气不能顺接了,所以会出现厥证。

气浮在外在上,则咽干烦躁吐逆。这时需要增加内部的阳气、帮助中气稳固,所以用甘草干姜汤,甘草倍量,甘缓守中。气能内守,则外散自息。如果整体的气机平复了,而小腿抽筋还没有缓解,就用芍药甘草汤专行营气,通畅气血而荣肌肉,则挛急可缓。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是服甘草干姜汤之后的一种可能见证,为甘缓守中太过,气郁于中不能下降。则“少与”调胃承气汤,微微顺承胃气。“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本来就气机外散,再重发汗复加烧针,那就得赶紧用四逆汤回阳救逆了。这是一种与桂枝汤证表现类似而营卫俱病的情况,所以随证用药,以平为期。

如果不用营卫与气机运动的角度来看,而是以八纲或脏腑辨证来理解这一条,就会觉得:“这是什么病,一会儿寒、一会儿热、一会儿虚、一会儿实的?这样一惊一诈的让人怎么辨证?”而这一条所讲的情况并不是危急重证,与“脉微细,但欲寐”的少阴病中出现的四逆汤证还差得好远。药后可能出现的寒热之象无非是营卫倾移、气机变化的结果,是一过性的表现。平复气机,寒热自消。

上述桂枝汤证的类似证为气机出入发生的异常,而出入的异常也经常会在整体中引动升降的异常,如上条中的“咽中干,烦躁,吐逆”、太阳中风证的“鼻鸣干呕”、太阳伤寒证的“体痛呕逆”以及《伤寒论》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等也都属于这种情况。解除了出入的异常,升降自然恢复正常。

反过来,升降的异常也会引动出入的异常。如120条“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其气机外出太过的“自汗出”即为吐法引发的气机上升太过所致。名称众多的“气病”,总的归纳起来都不外乎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不过有整体、有局部、有单纯、有复杂的不同而已。如所谓的“气机横逆”,一般就是指肝胆经的气滞郁迫于脾胃而引发的局部、复杂的气机升降失常。

除了气的运动失常,气分发病还有以营卫不足、正气虚衰为主的病证,可统称为气虚。气虚则其运动必然无力,很容易并发某种程度的气行迟缓、郁滞的运行失常。在单纯的气虚而化生不足为主时,表现为纯虚证;并发了气行缓滞的病情时,则为因虚致实的虚实夹杂证。临床中纯虚证相对少见,虚实夹杂者最为多见,当“观其脉证”,判断虚实双方何为主导及其轻重程度,才能确定最终的病机与治疗原则。


输入

狗年大吉,祝大家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能够身体健康,事事顺利!

本周,扁小鹊继续为您推送赵永山老师的文章《气血津液》。感谢您的订阅,同时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哦!


作者

简介


输入

 赵永山老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硕士,中医内科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全科教研室专任教师,主讲《全科医学概论》、《伤寒论》课程,同时坚持中医门诊实践。

 多年以来,老师讲课与临床并重,注重中医经典与实际临床的结合应用。《中医经典入门课程之气血津液》是赵老师研读中医经典的经验所得,相信这对我们理解中医经典原文,形成“知常达变”的中医思维有着莫大的启发和帮助,希望各位同仁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空·

文编/代浩林

美编/付玉丹

审核/尹浩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