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方对于中医药的重要性

 昵称30604781 2018-02-22

“千古奇方论中医”开篇从处方开始讲起,那么我们为什么从处方开始讲起呢?

处方对于中医药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处方对于中医药来说其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建国后,中医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验药”,近些年西方学者也开始对中药进行提取化验,也就是说去化验处方中的单味药,效果都不理想。换句话说,单味药离开处方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了,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朋友一看到效果不理想这样的实验结果,就可能会对中医药产生怀疑或者持否定的态度。事实是否真的是因为这些中药确实无效或者无用呢???

先举几个大家比较好理解的例子吧。

比如音乐,音乐有古典音乐、轻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等等等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美妙的音乐都是由七个音符组合变换成的,如果我们拆开音乐单独去研究每一个音符,能研究出其对于美妙音乐所起的作用吗?

再比如我们的汉字,每一个汉字都是孤零零的,但是不同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美妙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比如满怀狭义的《水浒传》、充满奇幻的《西游记》、忠肝义胆的《三国演义》、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如果不把这些汉字巧妙组合,能留给我们这么多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的名著吗?

再由汉字推演开来,我们看英文,那么多千变万化的英文单词,都是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如果去研究每个字母,能研究出每个字母对于整个英文的贡献吗?

再举一个我们都熟悉的例子,油盐酱醋,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师就能烹饪出不同的美味。油盐酱醋混合后产生的美味如果研究单味调料能研究出来吗?

打了这么多比方,那么,我们再正过来说,为什么中医药国药400味,就能变化出这么多美妙的能治疗各种疾病的处方呢?

每味药就像一个音乐音符,七个音符就能奏出世界上这么多美妙的音乐,那么,400味药的变换组合又该能组合成多少曼妙无穷具有确切疗效的处方呢?每味药还像每个汉字、或者每个英文字母,不同的变换组合组成了不同的处方。这也是中医药处方绵延不断、生机勃勃、持续发展到今天的原因。

回到开头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化验不出七个音符(dou, ruai, mi, fa, sou, la, xi.)对美妙音乐的作用就否定音符,否定音乐;不能因为拆开的单个汉字无趣就否定了文学作品的价值;不能因为自己烹饪不出美味就否定了油盐酱醋和美食。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单味药实验不出效果就否定了整个中药整个中医。

然而,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如音乐需要音乐家、文学需要文学家、美食需要好厨师一样,良好中医药效果的达成必须得有水平高超的中医师才行。

婚姻专家指出两个人的结合不是简单的1+1=2,中小学老师们也早就明确指出5+2≠7,那么我们为什么就简单粗暴的认为中医药的治疗就是1+1=2呢?

中医药处方并不只是强调某一种药物的作用,而是强调君臣佐使之间的巧妙搭配。

举个张仲景《伤寒论》中被誉为“天下第一方”的“麻黄汤”的处方及方解。

麻黄汤方剂组成只有四味药:麻黄8g,桂枝12g,杏仁10g,甘草6g。

【方析】本方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主要功能。

麻黄:味辛性温,功擅开皮毛达腠理,发汗之力颇强;能宣发肺气,平喘止咳,为方中之君药。

桂枝:辛甘而温,既能发表解肌助麻黄解表之力,又能温经散寒通脉解营分之寒凝。与麻黄配伍,一宣卫阳之郁,一解营分之滞,相须为用,使腠理开泄,营卫和畅而汗出,增强了全方发汗解表之力。为方中之臣药。

杏仁:肃降肺气。麻黄配杏仁,一宣一降,则肺气宣畅,喘咳得平。为方中之佐药。

甘草:甘缓,一方面制约麻、桂峻猛发汗之力,使汗不伤正。同时又能调和药性,为方中佐使之用。

全方配伍,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由以上方析我们可以看出,被誉为“天下第一方”的麻黄汤,看似简简单单的四味药,却有着巧妙的配伍,君臣佐使搭配绝妙,故能成为经方,为历代医家所尊崇。

友情提示:师父的首次公开课“千古奇方论中医”已于2018年2月21日(正月初六)正式开课。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长按并识别下方的二维码,进入“千古奇方论中医”学习群或者添加工作人员微信。所有上课信息均会以微信方式通知到每一位学员。

“千古奇方论中医”主讲人介绍:

周忠铭,1950年生,16岁左右时随外公与叶氏祖辈等民间良医伺诊学技,抄方抓药,临床听训,遂有心向往,潜读古典,渐入佳境。后学用结合,经年不断。先后著有《肝炎病的中医诊治大法秘要》,《疑难杂证的通治》,《首诊天脉与疾病预测》,《中医文化史观》等等。独具慧眼的指出中医是包容万象的本真学。对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着深刻的独到的理解,善用经方,用药少而精,用药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因给身边人治病取得了较大的名声,病号大多口耳相传上门寻医,临床经验丰富。善治疑难久耗误治杂病,心血管脑病,风湿类风湿病,肝胆肠胃急腹症疾病等。

2007-2009年间在武汉大学线下开班两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有两名学员,本科、硕士均与中医药学专业无关且无任何中医药基础,通过参加培训班,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取了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她们分别考取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毕业)和湖北中医药大学。其他学员也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把所学知识用于临床,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