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砂壶经眼录之二 清三代及之后的花器茶壶

 芝润斋 2018-02-22

       清康熙朝之后紫砂茶壶的花器质量和数量均呈现出下降趋的势,或许是工艺水准降低难以达到前朝陈鸣远的艺术高度,或许是后朝的审美意识和造器观念发生变化使然。从清宫旧藏以及民间收藏来看,此后的紫砂茶壶类型明显向着光素器和筋囊器方向转化。反而花器制作的表现手法则更多地运用到了陈设、文房类的用品之用(可参见本号2017年2月6号清代紫砂器一“紫砂文房”和2017年2月13号清代紫砂器二“紫砂清供”两期公众号推送内容)。 

宜兴紫兰苑收藏清初双色葡萄茶壶

南京同好收藏清初双色寿桃茶壶

《壶中天地》著录石榴茶壶

       如果我们把不同历史时期的花器经典“风转葵茶壶”按照年代次序罗列呈现出来,那么和上一期“百果茶壶”的演变一样,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工艺的差异与衰退,器物泥料的品质、窑火的追求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完全不同的形态,对比是我们全面认识器物的有效方式,也是明确地把握住整体脉络的最佳途径。 

《紫砂印象》著录明末清初若思款风转葵残器

《紫砂印象》著录明末清初若思款风转葵残器工艺细节

《紫砂印象》著录明末清初若思款风转葵残器工艺细节

《紫砂古调》著录康熙陈伯芳款风转葵茶壶

《壶中天地》著录清初风转葵茶壶

《壶中天地》著录清代风转葵茶壶

《壶中天地》著录清中期风转葵茶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藏清中期杨凤年款风转葵茶壶

       从清中期开始,紫砂茶壶中的花器大多造型简单,装饰手法单一,常见的主要以吉祥寓意松鼠葡萄、各类树桩形态为主,通常都是围绕着桩类造型的壶身主体,塑造同类植物瓜果形态的壶嘴、壶把、壶钮,间或在茶壶身桶表面贴塑各类植物瓜果的装饰泥片,以此完成整器的制作。 

茶器山房收藏清中期紫泥五鼠茶壶

茶器山房收藏清中期清水泥五鼠茶壶

茶器山房收藏清末梅桩茶壶

茶器山房收藏清末荷叶茶壶

茶器山房收藏清末青灰泥佛手茶壶

茶器山房收藏民国双色梅桩茶壶

       这个时期反倒能够代表时代特征的名器,诸如曼生壶以及子冶、申锡、玉成窑这样的后曼生时代的文人紫砂茶壶都没有把花器作为自己的主流,而是回归到了文人追求的简约、朴素的光素器上来,制作的花器数量和品种极少。(可参见本号2016年12月12日清代紫砂茶器五“曼生壶”、2016年12月19号清代紫砂茶器六玉成窑与同治中兴、2016年12月26日清代紫砂茶器七“名家与堂会”)其中可圈可点的,恐怕也只有清末大家黄玉麟制作的久负盛名的“供春壶”和玉成窑的“瓢瓜壶”。 

《壶中天地》著录晚清茶熟香温款段泥梅桩茶壶

《紫泥珍藏》著录玉成窑瓢瓜茶壶

粲雅轩收藏晚清黄玉麟龚春茶壶

       直到民国早期,才有了比较出众的三位花器能手,一位是被后人誉为“鸣远第二”的七老之一裴石民,一位是蒋燕庭,以及蒋燕庭的侄女——新七老之一的蒋蓉女士。这三位老艺人都曾参与民国时期的仿古造假活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他们过人的制作技艺。尽管他们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紫砂花器匠人的工艺水平高出很多,但是基本也都是在模仿前人的作品的同时进行整体和局部的调整,鲜见独具个人风格的作品。 

《紫韵雅玩》著录蒋燕庭梅花茶壶

粲雅轩收藏录蒋燕庭树桩水盂

裴石民款段泥福寿茶壶

裴石民款紫泥莲心茶壶

裴石民款双色松桩茶壶

       倒是蒋蓉老在解放之后的宜兴紫砂工艺厂,充分利用国营大厂的技术优势,建立了自己花器制作的独特风格。她充分利用现代化学工业的科技成果,大量使用添加化工原料的紫砂泥料,制作出五彩缤纷、品类多样、惟妙惟肖的紫砂果蔬类茶壶和文房杂件,作为新的时代中富有创造力的艺师,她不仅丰富了紫砂器的装饰手法,还拓展了紫砂表现的范畴、审美的意象。

《紫韵雅玩》著录蒋蓉款双色青蛙荷叶茶壶

《紫韵雅玩》著录蒋蓉款百果茶壶

《紫韵雅玩》著录蒋蓉款芒果茶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藏宜兴紫砂工艺厂商品茶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