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腔共鸣的运用技巧,唱高音的诀窍!

 涓涓流水c 2018-02-22


头腔共鸣

由于运用性质的不同,头部前方的共鸣分为:上部共鸣和下部共鸣。

一般称腭以上为“上部共鸣”,腭以下为“下部共鸣”。上部共鸣:包括鼻腔、鼻窦、上颔窦、额窦、蝶窦和筛窦。下部共鸣:包括口腔、咽腔、喉上部等处。

为什么可以引起声音的共鸣呢?

原来,它不是利用有空气的腔体作为传声的共鸣腔,而是利用固体的骨组织的传导作用而加强声音的强度。

声音的强度是构成声音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骨传导作用与高音相结合,声音自然增加响度。利用上部共鸣的道理,就是利用喉、咽、口的共振,经过头骨的传导,引起几个窦体的共振,来加强声音的共鸣,我们称它为“骨传导”(不是气传导)。

咽腔是个三岔口,当气流到达咽腔时,必然有--部分冲向鼻腔,一部分冲向口腔,要想把鼻腔中的气流折回口腔是不容易的。这样,使用上部共鸣,便会形成全部的半鼻音。这种情况,在一些歌唱演员中是常有的。当他们希望得到上部共鸣的帮助时,便把舌根降低,软腭放松,有时还把鼻孔张大,这样,把气流引进鼻腔时,也就从鼻腔中泄出大部分。使用上部共鸣,似乎半鼻音是不可避免的。

共鸣的利用在唱高音或低音时应该分清主次,高音要以上部共鸣为主,下部共鸣为辅;低音要以下部共鸣为主,上部共鸣为辅。两者必须配合适当,才能发出宽厚而有力度的声音。我们听到一些歌声很美的高音歌唱家,当他歌唱时,如果用手抚摸头顶,可以感觉到剧烈的震动,同时用手抚摸胸廓,也会感到胸廓的骨骼发生震动。这说明高音不仅使用上部共鸣,下部共鸣也在起作用。

有人强调上部共鸣的作用,而忽略了下部共鸣和上部共鸣的协作关系,因而得不到理想的高音。从广义上说,胸腔和头腔和骨组织都有传导声音的作用,但是它们的作用是不相等的。胸腔的骨组织再加胸壁本身的震动,所引起的共鸣是很明显的;头腔的骨组织由于区域不同,引起共振的强弱和清晰的程度也不同。

实验证明,光是喉腔的共鸣作用是不大的,音色的变化也不是很清楚的。这是因为喉腔基本是由软组织组成,在软的共鸣体中发声,声音首先被吸收一部分;又因为喉腔较小,共鸣作用不强。以上各种情况说明,上部共鸣和下部共鸣的运用,有赖于强有力的气流,然后在良好的喉、咽、口、鼻腔共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所以我们要得到全部共鸣协作,才能唱出动听的歌声。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条发声练声曲,希望大家认真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