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和氧气,才是最好的血糖医生,是最好的血糖调控专家,你试试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19-04-26

本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前面2000字讲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略微专业。如果想直接看补水和补气的,可以直接跳看分割线后面的内容。

根据国家卫计委2016年的统计,我国糖尿病人已经超过1亿。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所谓糖尿病,就是尿里含有很多糖。一般由高血糖转变而来。血糖,就是血液里的葡萄糖。吃饭后,身体提取出食物中的营养,血糖就会升高。身体检测到血糖升高,就会分泌出胰岛素,胰岛素是一道圣旨,命令肝脏等器官,回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恒定,保证血液的正常浓度。回收葡萄糖有两种方式,一是将其合成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细胞处,分别称之为肝糖原和肌糖原。糖原是一种储能物质。植物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的储能物质就是糖原,所以糖原也叫动物淀粉。有了这种能量储备体,人才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有对应的能量输出。有些人特别不扛饿,很可能就是肝糖原不足。二是,直接进入细胞线粒体处,氧化燃烧释放出能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吃饱了,精力充沛,也不怎么怕冷。

经过正常的血糖回收过程后,血糖在餐后2小时后,会恢复正常。如果血糖回收过程不顺利,血糖会高居不下。当这个情况反复出现,并持续时间过长,高血糖就演变成一种病症。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与肝细胞和肌细胞没有做好对接工作。对接工作没做好,有三种情况:一是命令不能正常发布,也就是胰岛素分泌异常。二是命令不能正常接收,也就是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异常。三是命令发了,也接受了,但没有执行好。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只要血糖值还是高的,身体就会要求继续分泌胰岛素,这就会出现医学上的胰岛素抵抗。意思是普通剂量的胰岛素,没什么作用,只有多分泌胰岛素反复强调,这个血糖才能降下去。这些胰岛素用完以后,要被送往肝脏处灭活,并将材料部分回收,供下次分泌胰岛素使用。送往肝脏处灭活的胰岛素多了以后,会加重肝脏负担,如果肝脏没有及时灭活掉这些胰岛素,胰岛素在血液里过高,会出现上临床上的高胰岛素血症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出现了高胰岛素血症以后,血糖就会降到低于正常值,身体为防止出现低血糖,就会将肝糖原分解,以维护正常血糖。这个情况反复出现,肝糖原储备会减少,不耐饿的情况随之出现。时间再长一些,肝糖原不足以平复过低的血糖值,低血糖症状就来了。当低血糖反复出现时,身体会认为,胰岛素分泌过多,于是会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分泌习惯性减少后,餐后血糖就很难降下去,高血糖又来了。高血糖低血糖交替出现,这个叫做血糖波动。血糖波动,最影响的是胰岛功能。胰岛功能受损后,高血糖会成为常态。

上面这个过程,估计把大家都看晕了。事实上,人体的任何指指标,都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血糖高,对血管脏器都有很大危害,胰岛素是指望不上了,身体必须想其他办法降低血糖。那怎么办呢?让这多余的糖,从尿液里面排出去,这就是糖尿。血液中的糖,要到尿里面去,必须通过肾脏的过滤。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肾病。肾脏是生命器官,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受伤害,那就让这多余的糖,沉积到脚底去,这就是糖尿病病足。脚底的静脉循环最差,最容易出问题。如果脚底和肾脏都受不了,身体还会想办法。肝脏是主要的血糖分发者,当这多余的血糖,哪里也去不了的时候,肝脏就想到了自己,肝开窍于目,肝脏会把这多余的糖,运输到眼睛里面去,这就是糖尿病眼病。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式,有服用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两种。磺脲类药物,一直都是降血糖的主要药物,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一般是餐前半小时服用。不管它如何升级换代,它的作用机理,都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第一代药物,降糖效果明显迅猛,但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第二代药物为了避免这一副作用,采用缓释片、控释片的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平和,有一定防止低血糖的作用,但是又对肠胃和肾脏有副作用。第三代药物,不但可以防止低血糖,药物降解排泄也更容易,经胆和肾双通道排泄。可以减轻肾脏负担。

从这个药物升级的过程来看,每一代新药,都较以前的药,有了不小的改进。但糖尿病是终身服药,新药在临床试验时,不可能等到试药人吃了一辈子药后,再来看药有哪些副作用。因此,即便最新的药物,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健康的人,胰岛素分泌,是非常精确的。不会少,也不会多,胰岛素用完了,身体会及时将胰岛素灭活,根本不会出现胰岛素过量和过剩的情况,也就不会引发低血糖。高血糖和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再那么精确,用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或者直接注射胰岛素,都很难把握好刚刚准确的量。这是因为血糖是用来供应能量的,除非你永远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又或者是在睡觉时,人体的能量使用,才能大致固定在一个值。人体的能量消耗,在不同时间,不同活动下,有很大差异,这意味着不同条件下的胰岛素水平是不一样的,在每一个条件下,胰岛素与血糖都刚好对应,这样精确复杂的工作,只有正常的身体,自己才能做到,任何外来的力量,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都不可能做到。

上面是糖尿病的常规病理和主流治疗方式,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呢?糖是用来生产能量的,血糖就是血液给细胞运输的葡萄糖。血糖高了,说明葡萄糖没被细胞利用,蓄积在血管内,也就是说细胞是其实缺糖的。细胞缺糖,能量就不够,人身体就很差。因此降糖药虽然将血液中的糖降解了,但却没有解决细胞缺糖的问题。可以这么说,血糖是降下去了,身体却没有好转,甚至会更差。看另外一个思路:葡萄糖被人体利用的过程,有一个化学方程式,上过高中的人一般都有印象: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1单位的葡萄糖,与6个单位的水分子结合,被6个单位的氧气氧化,在体内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6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和12个单位的水,并释放出2870千焦耳的能量。

在这个方程式的左边,分别是葡萄糖、水和氧气,三者缺一不可,并且比例一定不能错。比如葡萄糖多了,就是高血糖。血糖高了,说明水和氧气少了。高血糖的早期,总是会口渴,这是缺水的信号。中医把糖尿病叫做消渴病,需要吃一些生津止渴的药,是在按照缺水来治疗。头晕胸闷气短,是高血糖的另外几个症状,这是缺氧的信号。高血糖的辅助治疗方式,是户外有氧运动,这是给身体补氧气。可以看出,要治疗高血糖和糖尿病,直接补水和补氧气就行了。水和氧气,才是真正的血糖医生。

先说补氧气。我在《每天补这三样,身体好得不得了,不花一分钱,一年四季都适用》一文中,已经论述过,现代人都存在隐性缺氧的情况,高血糖病人更是要补。怎么补呢?有两种方式,一是有氧慢运动。运动过快,是不可能有氧的。每周不少于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二是观呼吸。什么都不干,就是静静的坐着或站着,把眼睛闭起来,自然呼吸,或深长柔慢细的呼吸,以不要出现呼吸声为好。每天2到3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

另外,上海第一医院生理教研组的动物实验证明,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时,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血管舒张。因此呼吸时,额外注意呼气,有利于放松血管,血管一放松,血管壁缝隙会阔开,可帮助多余的血糖进入细胞。有些人在静坐后,会打呵欠流眼泪,眼泪流到嘴里还有甜味,这就是上面说到的,身体把多余的血糖,往眼睛输送了,眼睛通过眼泪的方式,把多余的糖排出去。

再说补水?也有两个要点:一是喝正确的水,主要是白开水、矿泉水两种。矿泉水有很多假水,矿物质含量很低,没什么作用。国内好一点的是昆仑山矿泉水,国外好一点的是依云矿泉水。我国的饮用自来水,都是用氯消毒的。有研究指出,长期饮用氯消毒的自来水,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这个维生素B,刚好也是糖尿病需要的。二是正确的喝水。晨起半杯水,吃饭时不要喝水,饭后一小时大量喝水,平时小口喝水,每天喝足1200毫升,也就是6杯。有炎症时,适当多喝,运动时,适当多喝。

人是拥有60万亿细胞的复杂机体,不管是水、氧气还是营养,要想让每个细胞都吃够,身体内存在复杂的转运机制。因此,上述方法,不是三五日就可见效,但显效时间也不会太长,一个月时间当有感觉。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