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江山携手 2018-02-23
2012年8月15日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古晋阳城西南郊的晋祠背山面川,北朝以来便成为一处著名的郊游景区,经历代的扩建而规模宏伟。四个半小时的参访大概已经突破了我单处参访的记录,原因就是这里除了轴线上著名的建筑外,还有很多庭院值得细细观赏,似乎还有一些小院并未开放,否则一天的时间就在这儿度过了。唐叔祠在宋初便迁至圣母殿的东北方向,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山门、中殿、大殿及配殿数间。中殿存放了十几尊由他处迁来的奏乐彩塑,年代标注为元,在一些相关著作中有简单讲述,但其源自何处却并未提及。彩塑两组分放于中殿两侧,均真人大小,各边有一童子和一执印人,其余为奏乐仕女像。仕女各执不同的乐器,吹拉弹唱一应俱全。整组塑像特征雷同而缺乏个性,均呈站立状,体态比例并不算高挑,衣着质感厚重,无过细的纹饰,面部圆润而无表情,发式也十分统一。元代彩塑数量较少,这组彩塑虽然算不是上高水平作品,但依然十分重要,而且还是具备比较浓厚的时代特征,只是大概因为后世重装而失去了一定的风采。唐叔祠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架,重檐歇山式屋顶,台基高约半米,重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道光时有过维修,殿内仅有少量的结构显示更早的特点。所供奉的唐叔虞塑像端坐于中,两旁有侍者塑像四尊,大概也应是清前期作品。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唐叔祠东侧为昊天神祠,由玉皇阁、三清洞和关帝庙几部分构成,是一组清代建筑。前端有钧天乐台,为清乾隆年间建,与水镜台相对应称为新乐台。戏台也为前后台串联,前台屋顶卷棚歇山式,后台为单檐歇山顶。前台檐下和内部木雕、彩绘、斗拱等装饰极其华丽。关帝庙只是一幢三开间的小殿,殿内除一尊关羽彩塑外别无他物,但山墙和后壁上有大量的关羽生平壁画,还算不错。壁画以小型连环画的形式绘制了《三国演义》上描述的关羽故事,各个故事片段之间用山水相隔,相应的位置上有题记和作者名称。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晋祠最南侧有十方奉圣寺,尽管寺庙的历史悠久,但除了重建于清代的舍利塔外,古代遗存几乎绝迹,现在人们看到的三重建筑,五开间山门,三开间过殿和五开间大殿均为八十年代初由别处迁建而来的古建筑。资料显示山门为晋祠原来的景清门,进深四椽分心,有元代特点,此幢建筑的迁建非常让人无法理解。过殿原为汾阳二郎庙的元代中殿,大殿原为太原马庄芳林寺明代大殿。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河朔记·龙城旧迹】儒释道的汇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